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2~2002年上饶市急性血吸虫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上饶市属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每年都有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生.为了探讨急性血吸虫感染及发病的规律,我们对全市1992~2002年293例急血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阐明三峡工程运行后, 鄱阳湖区水文情势的新特点, 及其对这一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方法 调查 收集三峡工程蓄水信息、 2002-2012年鄱阳湖都昌水文站日均水位资料和同期鄱阳湖区沿湖1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 (市、 区) 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资料, 分析在新的水情条件下疫情的动态与趋势。结果 结果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 湖区全年水位受到 抑制, 汛期高水位下降, 春季水位低枯, 秋季退水提前, 枯水期水位下降快, 水位更低枯。三峡蓄水后, 鄱阳湖血吸虫病疫 区人群感染率、 耕牛感染率和钉螺密度分别下降了92.65%、 76.37%和94.21%, 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 结 论 论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 鄱阳湖水文情势呈现以低枯水位为特点的常态性改变, 并导致湖区洲滩的钉螺密度下降和血 吸虫病流行程度减轻。此期间防治力度的显著加强亦是疫情得以控制在较低水平并得到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掌握2005-2012年南昌市急性血吸虫病 (急血) 流行规律。 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南昌市急血报表数 据,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2005-2012年南昌市共发生急血52例,2005年发病率为3.46/10万, 2012年为0,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077, P < 0.01)。发病时间最早为5月, 最晚11月, 7月为高峰。男性43 例, 占82.69%, 女性9例, 占17.3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 22.231, P < 0.01)。年龄分布高峰出现于6~15岁组和 30~40岁组。农民占65.38%, 学生占25.00%, 渔船民占3.85%, 不同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0.923, P < 0.01)。感染方式主要以生产性和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 分别占63.46%和26.92%, 不同感染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000, P< 0.05)。 结论 结论 南昌市急血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 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蒿甲醚控制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人群感染及预防急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易感季节(5~10月)对重疫区村居民采用15 d间隔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同时设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感染季节结束后,实验组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83%,无急性感染发生;对照组粪检阳性率为15.01%,发生3例急性感染.结论每15天间隔口服蒿甲醚1次,对重疫区人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94.47%,有利于控制人群感染;对防止急性感染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1992~2003年九江市急性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及鄱阳湖滨,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发生.为了探讨本地区急血发病规律,现将1992~2003年急血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 ,统计全省疫区1996~ 2 0 0 3年各项疫情指标 ,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 ,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 2 0 0 3年 ,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 5 3 .9%和 5 9.6% ;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波幅 1.8/ 10万~ 5 .0 / 10万 ;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 ,钉螺面积净增 8.10km2 。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 :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 ,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 ,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 ,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 ,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 ,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 ,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1987年我省急性血吸虫病流行,组织了“江西省急性血吸虫病调查组”,分赴鄱阳湖区等疾病多发的10个江,湖洲滩疫区县现场,对该病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及防制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一、流行特征我省自1956年以来,每年虽均有数量不等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但1987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达2,253例,是25年来发病最高的年份。 1987年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 (一)地理分布:流行于有江、湖洲的14个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再感染和新感染的规律.方法 1995~2004年(1995~1999年/新华村、2000~2004年/渚溪村)采用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查方法(Kato-Katz法)对疫区5~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连续5年纵向观察.结果 疫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华村和渚溪村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16.29%和12.0%,下降到4.86%和7.42% 新华村和渚溪村的人群感染度分别从0.92±3.72和0.41±1.83下降到0.17±1.08和0.28±1.46 居民再感染年间波动较大,新华村11.29%~23.21%,渚溪村7.14%~27.78%,新感染总体稳定,两村均在4%至9%左右徘徊.结论 化疗仍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再感染率高低与化疗前病人感染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总政策是: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感染率≥15%)实行全民化疗,其化疗覆盖率要求达到95%。为了解项目执行以来,居民的化疗依从性和实际服药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对659名居民1992~1997每年的化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对象中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化疗覆盖率以及实际服药情况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1 调查地点江西省新建县南矶山乡,该乡地处鄱阳湖中,涨水季节为一孤岛,全乡总人口为4782人,职业以半农半渔为主,历史上血吸虫病感染高达90%(1985年)。80年代末,江西省鄱阳湖区大区域规划控制血吸虫病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地面和空间数据分析血吸虫感染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鄱阳湖区重疫区村进行居民血吸虫感染状况及行为学调查,利用GPS采集相关的空间数据,通过ArcGIS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 08%,其中渔(船)民最高,为41.18%,农民和学生的血吸虫感染率>10%;居民居住的地理位置与血吸虫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湖区血吸虫病高危人群为离沿湖居住较近的居民,其是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1987年鄱阳湖区发生急性血吸虫病2165例,是近25年中最多的一年。病例男女之比为3.3:1,11~20岁青少年占51.1%,农民占60.4%,波阳发病较高占26.8%,约32.8%的病例感染集中在11块洲滩,接触疫水集中在7-10月份72.1%,发病集中在8~11月73.5%,49.0%是捕鱼虾而感染,无既往感染史者76.0%。急性病例剧增原因:大规模灭螺少,洲滩钉螺回升;上洲滩家畜增加,未做到普遍人畜同步治疗;易感人群下湖增多,无个体防护措施;湖水位适宜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防新策略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为实施血防"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及疫情资料,分析和评估血防新策略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鄱阳湖区实施血防新策略11年后,全区域1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实现传播控制目标。2016年,区域内血吸虫病人数和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0 301人和0.03%,较2005年下降了89.64%和99.45%,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和渔船民感染率明显下降;存栏耕牛数和病牛数分别为68 152头和5头,较2005年下降了50.84%和99.8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61.52%,2014年以后连续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血防新策略精准定位了血吸虫病传播链的关键点和靶点,控制了人畜粪便虫卵污染草洲,切断了传播链,降低了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和再感染风险,推动鄱阳湖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1982—1993年传染病报告卡的7861例急性血吸虫病的病情,从中可见急性血吸虫病全年均可发病,以6—11月多见;年间呈周期性迹象,1987—1989年为高峰年,男性病例为女性的3.2倍;71.8%的病例为10—29岁年龄组.发生在湖区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的99.3%.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报道鄱阳湖区615块,122万多亩洲滩钉螺调查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研究的结果,阐明了湖区钉螺分布的规律,以及钉螺、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分类标准、区划、稳定性和在采取防制措施后的可变性。认为如能集中力量、集中目标,针对一类(易感)地带部署湖区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将有效地控制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2-2010年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和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2002-2010年间,四川、云南、江苏3省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于2008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全国未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县数从110个减少到80个。全国血吸虫病人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由2002年的81.04万、913例减少到2010年的32.58万、43例,分别下降了59.79%、95.40%;全国血吸虫感染病牛数从2002年的23 199头下降至2010年的7 173头,下降了69.08%;钉螺面积自2003年出现回升后始终维持在37亿~38亿m2,9年间新发现钉螺面积达1.25亿m2。至2010年,全国90%的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病牛和钉螺面积均集中分布在湖区5省,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沿岸。结论 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湖区是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钉螺扩散和异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现象突出;应加强监测和病例管理,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鄱阳湖区新建、南昌、都昌、星子、余干和鄱阳等6县2005—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国家级监测点资料及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及与传染源控制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05~2008年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但钉螺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感染螺环境出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感染螺环境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螺面积均与当年及上一年的当地牛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后者相关系数高于前者;牛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当地敞放的牛仍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造成钉螺感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解析未来气候变化后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特征。 方法 选取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8县实测气温、 降水量、 螺情调查数据以及防治等资料, 选取日降雨量、 月平均温度?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基础温度、 潜在蒸散率等因子, 构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模型, 分析鄱阳湖区各区域内血吸虫病传播指数的变化。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指数分布趋势图, 预测血吸虫病传播; 利用泰尔系数分析鄱阳湖区有螺洲滩空间格局的分布区域总体差异、 区域间差异及其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影响。 结果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在时间尺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在湖区各县域内空间变化也较大。 结论 鄱阳湖区适宜钉螺、 血吸虫的生境已向北移动, 存在血吸虫病疫情传播向北偏移的可能性, 进一步影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