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合并HBV感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对94例晚血患者的肝脏活检组织进行HBsAg免疫组化检测,根据HBsAg是否阳性对病例进行分组。采用Masson三色、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法,对患者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分期。结果94例晚血患者中,合并HBV感染者40例(42.55%),43例患者(45.74%)肝组织中查出血吸虫卵。患者合并HBV感染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单纯晚血患者严重(P均〈0.01);肝组织虫卵阳性与阴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血合并HBV感染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细胞因子的网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理变化。近年来 ,有关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 ,免疫应答网络的紊乱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当Th1类细胞因子与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 ,Th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时 ,患者发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肝脾调补法治疗血吸虫病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价廉有效治疗血吸虫病并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药物。[方法]将93例血吸虫病并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2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46例给予肝脾调补合剂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一般护肝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为31.4%,总有效率为68.5%;对照组分别为26.4%、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所下降,尤其层黏蛋白、Ⅳ型胶原纤维、Ⅲ型前胶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肝脾调补法具有及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细胞因子的网络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理变化。近年来,有关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免疫应答网络的紊乱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当Th1类细胞因子与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Th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时,患者发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中γ干扰素的表达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步检测患者肝脏中IFN-γ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发现IFN-γ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的肉芽肿和虫卵周围,少量存在于结缔组织增生处;85%的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N)和Ⅲ型胶原的阳性反应达Ⅲ级以上。结论 IFN-γ在晚期血吸虫病肝脏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相反的关系,提示IFN-γ在肝脏免疫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被膜厚度与脾小梁宽度在晚期血吸虫病肝、脾纤维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3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肝活检标本和脾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进行肝、脾纤维化程度分期,光镜下测脾被膜厚度与脾小梁宽度,以5例正常肝、脾标本作对照。结果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被膜厚度与脾小梁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增厚增宽,脾被膜厚度和脾小梁宽度都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分别为0.58和0.73(P均<0.01)。与脾纤维化程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r分别为0.59和0.41(P均<0.01)。结论 脾被膜厚度与脾小梁宽度都可作为评价晚期血吸虫病肝、脾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学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其肝组织内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检查的肝组织病理活检的相关程度。方法肝组织手术活检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病理学检查。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S-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血清MMPS-1、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TIMPS-1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共检测晚血脾切除患者45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分级S13例(6.0%)、S25例(11.1%)、S319例(42.2%)、S418例(40.0%)。肝组织免疫组化MMPS-1“ ”27例(60.0%),“ ”10例(22.2%),“ ”1例(2.2%);TIMPS-1“ ”8例(17.8%),“ ”18例(40.0%),“ ”13例(28.9%)。TGF-β1“ ”8例(17%),“ ”22例(48.9%),“ ”10例(22.2%)。血清MMPS-1、TIMPS-1、TGF-β1含量除MMPS-1外,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和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的增强而增高。结论晚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与肝组织TIMPS-1、TGF-β1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及血清含量呈正相关;检测血清TIMPS-1、TGF-β1含量及TIMPS-1/MMPS-1比值是肝纤维化诊断和疗效评价较好的无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感染后,虫卵可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形成肉芽肿进而引起肝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T辅助性17细胞、γδ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促进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抑制肝纤维化,而B细胞、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可能发挥双重调节作用。本文就不同免疫细胞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收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12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例。年龄最小的 18岁 ,其余都在 3 5 - 78岁。腹水史 3 - 6年 ,均有门脉高压症、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脐外凸 ,腹围 80 - 10 0 cm,不同程度全身浮肿和贫血 ;血吸虫免疫学检查均为阳性。2 护理措施2 .1 一般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 ,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可做轻度体力工作 ,失代偿患者应卧床休息 ,观察记录腹围、体重、体液出入量 ,包括饮水、尿量 ,排便情况 ;做好皮肤护理 ,定期用温水擦身等。在易受压部位垫棉垫或海绵垫 ,避免皮肤抓伤 ;腹腔穿刺放腹水时 ,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0.
1996-1997年 ,对昆山市 2 496例晚期血吸虫病人 (晚血 )进行了 B超探查 ,观察其胆囊壁病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昆山市 1986年以来建卡的在册晚血病人。1.2 方法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查肝功能、B超探查肝、胆、脾情况。B超机用日产 Aloka' SSD-2 10型 ,探头频率 3 .5MHz。肝纤维化程度按 1990年国际开罗会议拟定的 0 - 级标准划分[1 ] ,所有资料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 .1 胆囊壁增厚与肝实质 B超分级的关系 本次 B超共探查 2 496例 ,其中胆囊壁厚 3 -4 mm65 6例 (2 6.3 % ) ;5 -6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肝纤维化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路径治疗入选标准的晚血患者,制定并实施晚血抗肝纤维化治疗临床路径方案。比较晚血患者经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前后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个人承担费用,以及门静脉内径、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前肽(P(P)、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酶活性3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S谷氨酰转肽酶(γ氨酰转)]等。结果共有142例晚血患者纳入抗肝纤维化临床路径治疗。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后,住院总费用和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分别下降11.2%和16.1%(t=6.310、4.326,P均0.05);HA均值2倍于正常值,阳性率由70.4%升至83.1%,CC、γC.1阳性率分别为64.1%、28.9%。结论临床路径可大幅度降低晚血患者治疗费用。但晚血患者体内仍持续存在着纤维增生活跃和慢性肝损害现象,提示在临床上仍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晚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初步探索其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25羟维生素D3[25(OH)D3]等指标;随访观察上述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情况,比较病情进展者和病情稳定者维生素D表达水平。结果 12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62~80岁;肝纤维化I级58例,II级68例。肝纤维化I级和II级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25(OH)D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钙、血磷、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者血清中25(OH)D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19.08±1.36)nmol/L vs.(25.61±6.6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年,发现73例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进展,病情进展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表达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组[(20.00±0.81)nmol/L vs.(25.47±5.91)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较常见,其可能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药软肝丸长程治疗对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疗效。方法 方法 收集54例腹水型晚血患 者资料, 按是否服用软肝丸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比较两组有效率、 腹水消退、 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白蛋白 (ALB) 和透明质 酸 (HA) 水平改善的情况。结果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 对照组有效率为44.4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9、 12个月, 治疗组腹水阴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78%和92.59%, 症状改善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92.59%和96.30%, 对照组腹水阴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9.63%和37.00%, 症状改善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8.15%和51.85%;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9个月, 治疗组ALB和HA水平正常者分别占88.89%和59.26%, 对照组分别占40.74%和 14.81%,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 结论 软肝丸长程治疗腹水型晚血可改善临床症状, 控制腹水复发, 但 其更远期的疗效及复发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的62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大黄蛰虫丸和常规治疗,疗程均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52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B超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历史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历史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名册统计患者治疗年份、次数及药物,B超检查患者肝纤维化状况,按TDR推荐的方案进行肝纤维化分级,用χ2作显著性检验。结果 历史血吸虫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增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随治疗次数增多而呈严重趋势,距末次治疗年数延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也增加,肝纤维化的级别分布与各种治疗药物的疗效有关。以上结果经χ2检验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 .0 1)。结论 历史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患者年龄、治疗次数、距末次治疗年数及治疗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掌握应城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的基本情况, 为做好晚血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应城市 晚血患者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截至2014年12月30日, 该市共有晚血患者96例, 其中男性68例 (70.8%)、 女性28 例 (29.2%), 平均年龄64.2岁; 晚血分型以腹水型为主 (90.6%), 巨脾型次之 (5.2%), 结肠增殖型、 侏儒型各占2.1%。血吸 虫病免疫学检测阳性者48例 (50.0%), ELISA、 IHA单项阳性者分别为8例 (8.3%) 和12例 (12.5%), 肝纤维化4项 (HA、 LN、 CIV及PCⅢ) 均正常者15例 (15.6%)。结论 结论 应城市虽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但部分晚血患者肝纤维化持续进展, 因 此救治措施和力度尚不能减弱, 尤其是对腹水型患者的治疗及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7.
120例晚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人,治疗组接受安络化纤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巨脾型晚期血吸虫肝脏超声显像检查与手术直视所见的病理价值。方法41例晚血脾切除术前采用超声显像检查肝﹑脾脏及门﹑脾血管径线,并对肝脏表面﹑形态﹑质地﹑实质以及胆囊﹑腹腔等进行检查;脾切除术中对上述脏器形态作直视观察;取肝组织送病理诊断,将三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显像检查显示肝﹑脾脏及血管径线值均增大,肝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质地硬,肝实质呈肝纤维化Ⅰ—Ⅲ级改变,胆囊前壁增厚(82.9%),伴有少量腹水7例。脾切除术中见肝脏形态及血管改变与声像图进行比较,结果相符,且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显像检查晚血巨脾型肝脏声像图的诊断价值与脾切除术中肝脏外观所见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确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 mg/kg 吡喹酮,每月1次。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内径、脾厚度、脾静脉宽度,测定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和Ⅲ型前胶原肽(P ⅢP)含量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患者口服吡喹酮后24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酶活性均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对照组治疗前后HA、LN、C-Ⅳ和PⅢ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均 <0.05)。口服吡喹酮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且症状均在2 d内消失。 结论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