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灭螺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之一。灭螺的方法主要有生物灭螺、物理灭螺和药物灭螺。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药物灭螺,灭螺药物包括化学灭螺药和植物灭螺药2类。1化学灭螺药物1.1五氯酚钠1946~1953年美国在实验室共筛选了7000余种化学品,发现五氯酚钠杀螺效果优于其他药物[1]。五氯酚钠易溶于水,对成螺、幼螺和螺卵均有较高杀灭活性,使用方便,在我国曾作为一种主要灭螺药物使用。五氯酚钠实验室浸杀钉螺的LC50为0.54mg/L/、2mg/L48h,浸杀钉螺死亡率达100%。现场灭螺浸杀用药量为10~20mg/L,喷洒…  相似文献   

2.
植物灭螺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 ,其地理分布与日本血吸虫病一致。杀灭钉螺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力举措之一。目前主要的灭螺方法有生态灭螺、物理灭螺及药物灭螺 ,药物灭螺包括植物药物灭螺与化学药物灭螺。植物药物灭螺 ,系指对于某些含有杀螺有效成分的植物资源 ,利用一定分离手段提取其根、茎、叶、花、果、籽中溶出的有效成分 ,用于杀灭钉螺。提取灭螺植物有效成份和用新鲜灭螺植物的水浸液杀灭钉螺是目前广泛利用植物资源的方法。近年来 ,有螺面积不断扩大 ,疫情有上升趋势。植物灭螺药物由于有着低毒、易生物降解等优越…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阻碍疫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药物灭螺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就药物灭螺的概念、灭螺药物的种类与特点、最新研究应用的灭螺药物、当前药物灭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药物灭螺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现场灭螺时,使用单一的灭螺药物和方法,因受各种条件影响,在灭螺效果、环境保护和费用效益等方面,往往会顾此失彼。我们在同一环境中试用了氯硝柳胺和五氯酚钠2种药物,采取提水浸杀、铲草皮沿边药浸和药液泼浇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灭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现场概况 有螺河段位于通州市平潮镇与如皋市九华镇的交界河道,本次灭螺前查出有螺段长371m,有螺而积1113m~2,最  相似文献   

5.
塑料薄膜封闭灭螺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消灭钉螺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 4种 ,目前以化学灭螺为主。现有的化学药物多数对人、畜有害 ,特别是对鱼类毒性大 ,环境污染严重 ,且对一些特殊环境的灭螺效果不够理想。塑料薄膜封闭地面 ,提高土层温度 ,促进作物生长 ,早已在农村广泛使用。为有效地解决小型养鱼塘和遗留的特殊环境灭螺问题 ,同时防止环境污染 ,我们于 1995年 8月 ,在草地和灌溉沟两种有螺环境中进行了塑料薄膜封闭灭螺 (简称“封膜灭螺”)的效果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农用塑料薄膜购于市场 ;实验钉螺于现场捕获 ,选用活螺染色备用。1.2…  相似文献   

6.
灭螺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灭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灭螺药的作用机制是研究灭螺药物如何进入螺体与靶器官或靶分子结合,进而引起病理或损害的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变化,导致钉螺死亡。该文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对灭螺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索特殊有螺环境 (特殊环境) 的高效灭螺方法。方法 方法 2006年对乱石溪滩、 渗水荒山等大面积特殊环 境, 采用挖掘机进行一次性深挖深埋灭螺 (机埋灭螺), 灭螺后, 连续7年观察灭螺效果, 并与2005年采用春、 秋两季人工铲 草土埋2次、 药杀8次的灭螺方法 (人工灭螺) 的效果和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结果 2006年采用机埋灭螺法, 投入为0.78元/ m2 , 有螺面积压缩率达100%; 2005年采用人工灭螺法, 投入为1.34元/m2 , 有螺面积压缩率为20.26%。机埋灭螺比人工灭螺投 入降低41.79%, 灭螺效果提高79.74%。结论 结论 大面积特殊环境采用机埋灭螺优于人工灭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 评价其在现场应用中的控螺效果, 为提高现场药物灭螺质量提供有效管理措施。方法 按照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监理负责” 的原则, 开展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 调查开展药物灭螺前、 后钉螺分布并建立数据库, 比较分析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的控螺效果。结果 2006-2011年扬州市对6个县 (区) 96.27% (1 033/1 073) 的有螺环境开展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实施工程化管理模式后, 药物灭螺环境钉螺死亡率由实施前的 65.07%提高到87.16% (80.65%~89.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 623.297, P = 0); 其中灭螺环境有螺框出现率下降率、钉螺密度下降率和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7.67%(49.27%~66.98%)、 76.67%(76.13%~83.66%)和86.58%(79.89%~ 88.89%), 分别是实施工程化管理模式前的1.45、 1.63倍和1.37倍。扬州市实施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3年后消灭了感染性钉螺, 6年后全市有螺条块、 钉螺面积、 有螺框出现率、 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56.27%、 76.40%、 67.99%和66.67%。结论 高质量的灭螺药品是确保药物灭螺效果的基本要素, 药物灭螺工程化管理模式是提高现场药物灭螺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缓慢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9-2011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查灭螺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鹤庆县2009-2011年在历史灭钉螺面积和可疑环境中查出的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16.00%、45.69%、27.75%;在上年度灭螺面积中查出的钉螺复现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4.00%、54.31%、72.25%.2009-2011年各项螺情指标下降村数大于上升村数;2009-2011年全县查出有钉螺的行政村为26个,其中高原峡谷地区占15个,占全县有螺村的57.69%; 2009-2011年高原峡谷地区各年钉螺面积占全县钉螺面积的比例为55.18% ~ 60.77%,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高原峡谷地区高于高原平坝地区.结论 鹤庆县2009-2011年螺情下降速度缓慢,应总结经验,提高质量,因地制宜,采用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灭螺并重的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压缩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10.
药物灭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灭螺药的作用机制是研究灭螺药物如何进入螺体与靶器官或靶分子结合,进而引起病理或损害的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变化,导致钉螺死亡。该文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对灭螺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评价其现场应用效果,为大环境江滩提供灭螺新技术。方法利用机械化、自动化原理与技术,研制适合江滩复杂环境使用的清障与喷撒灭螺药的一体机,在江滩进行现场应用试验,观察一体机清障旋耕效果及旋耕后不同深度土层活螺分布情况,综合比较单纯旋耕组和旋耕后施药组的灭螺效果。结果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实现了同步完成植被压倒粉碎、旋耕灭茬和撒药灭螺等工作程序。旋耕作业后0~5、6~10、11~15 cm和16~20 cm土层内活螺构成比分别为36.31%、25.60%、22.62%和15.48%,其中0~10 cm表层土内活螺占61.91%。现场试验7 d和15 d后,单纯旋耕2遍组土表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8%和8.29%,旋耕2遍+施药1次组土表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3.04%和80.70%,旋耕2遍+施药组钉螺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旋耕2遍组(χ_(7d)~2=42.74,χ_(15d)~2=155.56,P均0.01);现场试验30 d后,单纯旋耕2遍组和旋耕2遍+施药组土表钉螺密度分别为3.02只/0.1 m~2和0.53只/0.1 m~2,分别比试验前下降了64.92%和93.60%,旋耕2遍+施药组环境钉螺密度下降率比单纯旋耕2遍组高30%左右。结论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实现了江滩复杂环境清障与喷撒灭螺药一体化,为我国开展大环境现场灭螺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金湖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后疫情态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和工作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每年8~10月份,采用环卵沉淀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人群开展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检查。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和保虫宿主监测。结果 1998~2012年,累计查螺面积23 991.48hm2,发现钉螺面积44.68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hm2。解剖钉螺3 885只,未发现感染螺。打捞漂浮物、稻草帘诱螺及调查渔民船只、渔具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60 164人,阳性率0.83%,其中门诊者阳性率、渔船民阳性率均高于流行村居民。粪检查病3 155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查畜4 915头,未发现病畜。共环境改造灭螺27.53hm2,累计药物灭螺面积35.11hm2,药物巩固性灭螺165.197km2,有螺面积下降了99.96%。 结论  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态势较为稳定,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朱家山河、七里河和高旺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评估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结果通江河道实施水位控制、砼护坡水利血防工程及药物灭螺后,工程段钉螺即消除,内陆灌区未发生钉螺扩散,河口外江滩虽然仍保持有钉螺孳生,但钉螺密度大幅下降至1.0只/0.1 m~2以下。结论通江河道水位控制、砼护坡结合药物灭螺综合措施可稳定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钉螺孳生,阻止钉螺向内陆扩散。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世行贷款环境改造工程灭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环改工程灭螺效果,为优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0项环改工程制定统一调查方案并进行连续5年观察,掌握螺情变化情况。结果:环改工程实施5年来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54.0%、91.0%、98.0%和98.0%。7种环改方法以土埋吹沙、沟渠硬化灭螺效果最佳。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阻断传播的一种长效灭螺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改造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通过环境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环改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对7个观测点57项环改工程连续5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周围7岁以上人群采取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情调查,环改处采取10m框距查螺,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实施环改工程5年后,人群患病率、急感患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64.1%、100%、71.7%、90.5%、96.5%和95.9%。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降低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In Indonesia, schistosomiasis is presently confined to two endemic areas in Central Sulawesi; Lindu (1,500) and Napu (5,000 inhabitants) valleys. Because of various development schemes now underway, it is feared that the natural balance which existed for many years between the parasite, the snail intermediate hosts and man, will be upset and will place some 70,000 people of the adjoining Palu and Palolo areas at risk. Measures are being taken to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A pilot control programme is planned for two years in the village of Anca in Lindu with a population of 391 and a prevalence rate of 70.5%. Langko village with a population of 464 and a prevalence rate of 53.7% will be utilized as the comparison area. Baseline data on human, malacological and animal reservoir hosts are being collected and control operations are anticipated to commence in July 1975. Measures to be applied to control schistosomiasis in the order of priorities are: (a) agro-engineering or mod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water supply and construction of latrines; (c) mollusciciding of remaining snail infested areas; (d) chemotherapy, and (e) health education campaign. At the end of the two-year control programme,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intervention achieved; (a) human data: calculation of prevalence rates, incidence rates, and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infect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egg counts; (b) malacological data: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extent of snail foci; snail density, and snail infection rates; (c) reservoir hosts: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rates among domestic and wild animals. Calculation of reclaimed areas and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also be assessed together with the overall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19.
鄂州市段店镇于2007年在有螺洲滩实施环境改造工程灭螺。实施工程灭螺后的2008年与工程实施前的2007年比较,有螺面积下降37.14%,活螺平均密度下降76.77%,阳性螺平均密度下降86.11%;2009年与2008年比较,有螺面积进一步下降,降幅13.2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37.40%,阳性螺平均密度下降8.00%。环境改造工程灭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