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目的 了解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方法 收集2013-2014年秀洲区自血吸虫病未传播阻断县输入 的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 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 感染率, 并推算输入性病例数。结果 结果 2013-2014年秀洲区自全国未传播阻断县输入的流动人口数为15 940人, 共调查 4 405人, 其中有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者124人。共查出血清学阳性38例, 病原学阳性3例; 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 0.068%, 推算输入性病例数为11人。结论 结论 输入性传染源是影响传播阻断地区血防成果巩固及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隐 患, 应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巩固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并分析1994-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及螺情监测资料。 结果 1994-2015年全区查螺975村次,累计查螺面积4 385.31 hm2,发现复现螺点20个,有螺面积为32.61 hm2,灭螺面积57.71 hm2,解剖钉螺11 941只,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221 794人次,粪检3 731人次,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但查出输入性病人4例。 结论 秀洲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疫情稳定,但有外来患者输入,防控外来传染源是监测巩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掌握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潜在传染源的现况.方法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浦东2区6个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共调查2 931人,血清学阳性率为6.41%,其中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10%、3.65%和2.40%.本地居民阳性率为3.56%,与来自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与流行省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来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和传播控制县人员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县和非流行县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来沪居住时间<5年人群.结论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输入可能对传播已阻断地区带来威胁.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传染源监测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高邮市为该类地区传染源观察点,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式,连续观察1996~2007年人群病情变化,分析传染源的特征,评估两种监测方式的效果。结果共调查169455人,流行村人均查病0.9次,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人数比为8.9∶1,被动监测效果相对较好。主动监测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被动监测发现粪检阳性病人39例,均为外地感染,以青壮年农民因生产性接触疫水者居多。结论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要以流动人口为主要查病对象,有效控制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金湖县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 ,1 997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流动人口是传播阻断地区巩固监测的重点人群 ,其作为输入性传染源对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标准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1] 。为了解传播阻断地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其防护技能 ,并探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该县于 2 0 0 1 -2 0 0 2年上半年对流动人口开展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1 方法1 .1 对象在高邮湖内从事养殖、运输的渔船民及在有螺区内从事石油开采的流动工人 ,调查 1 0 0人。1 .2 基线调查印制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和血防知识、卫生行为调查表 ,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感染及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为传播阻断地区开展外来务工人员 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采用间接血凝法 (IHA) 筛查, 血检 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法和孵化法联合查病, 问卷调查血吸虫病知晓和行为情况。结果 结果 共调查579人, 其中来自流行省份 的外来务工人员348人, 本地居民231人, 男性占72.0%, 女性占28.0%。外来务工人员以来自安徽省的最多, 占36.2%, 年 龄上以20 ~ 29岁最多, 占56.0%, 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占56.6%。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查出血清学阳性4人, 阳性率为 1.15%; 查出粪检阳性1人, 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0.29%, 当地居民未查到血清学阳性者和病人。外来务工人员在户籍地愿 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79.9%, 在务工地愿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的占84.8%, 在务工地自费检查和治疗血吸虫 病的占48.6%。外来务工人员的血吸虫病知识知晓情况普遍较差, 部分人员存在就诊和服药的不正确行为。结论 结论 来自 流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存在血吸虫感染者, 其血吸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增加了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义乌市历史上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县(市)之一,自199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加强了螺情、病情监测,至今未发现本地急、慢性血吸虫病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义乌市流动人口多达20余万,人流、物流频繁,外来血吸虫病人、病畜随时有输入的可能,加上本地个别区域有钉螺存在,血吸虫病有可能重新流行。因此,我们对来自血吸虫病现流行区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免费血吸虫病检测筛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08-2009年对镇江市新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结果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居民粪检阳性率均为0;有螺面积分别为77.0m2和222.2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由于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今后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镇江市丹徒区三洲村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2008年在监测区内开展螺情、病情等疫情监测。结果2008年共查出有螺面积27 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14hm^2,活螺密度为0.8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2 1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25%。查出间接血凝试验阳性28例(3.10%),粪检阳性9例,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1%,未查见粪检阳性家畜。2008年监测点内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监测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江滩灭螺工作要结合环境改造进行综合治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贵池区国家级监测点2015—2019年人畜病情、螺情和野粪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查病4 297人·次,血检阳性率从2015年的7.22%下降至2019年的2.48%;流动人口累计血清学查病1 274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8.00%、11.50%、7.58%、4.42%和7.91%。本地和流动人群均未查到粪检阳性者。五年间未发生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无新(复)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筛查猪92头,犬108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9.49 hm2,共捕获活螺6 216只,活螺密度分别为2.84、1.08、2.91、2.14和0.88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开展风险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2014年版)》的要求,在全国所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7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年全国457年监测县(市、区)共开展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共133 350人,发现血检阳性者4 468人,其中4 457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71人,主要为中、老年组的渔船民和农民;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5%。共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85 047人,发现血检血吸虫阳性者977人;其中966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16人;监测点流动人群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2%;浙江、湖南、湖北省和安徽省在监测点流动人群中发现了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2015年所有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查家畜13 406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牛)5头,监测点家畜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4%。监测点共调查各类环境面积22 295.13 hm2,查出有螺环境面积7 426.63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7 hm2,分布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在除湖北省和广东省以外的监测点发现了钉螺复现环境82.22 hm2;所有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流动人群中存在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牛仍是主要的血吸虫感染家畜。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且仍有新发现和复现有螺环境。各地应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6年浙江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2005年监测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和新感染病人(畜),但流动人口监测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螺情监测有螺面积2 260 m2,活螺平均密度0. 099 1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0.690 3%,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不仅有残存钉螺,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必需加强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2006年浙江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常山县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结果2006年白石镇小白石村监测点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的病人与家畜,但在常山县查出1例输入性急性病例。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2260m2,活螺平均密度0.10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存在残存钉螺,常山县查出输入性传染源,当地潜在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可能,必需加强当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洪泽湖地区钉螺孳生情况以及当地居民、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疫区生活史和对血吸虫病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洪泽湖东侧的西河底滩和南侧的马庄引水渠开展钉螺调查;选择3个渔船民集散点及邻近洪泽湖的3个村进行病情调查,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对调查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进行粪便检查。结果2007~2008年,共调查面积13440m^2,打捞漂浮物412kg,投放稻草帘80块,调查船只86只,均未发现钉螺。DDIA检查2495人,阳性31人,阳性率为1.24%。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阳性者全部为渔船民和农民,年龄多为30~60岁。粪检29人,未发现阳性病人。2.81%的受检者到过血吸虫病疫区,0.36%患过血吸虫病,其中7.73%的渔船民到过血吸虫病疫区,1.29%的渔船民患过血吸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7.43%。结论洪泽湖地区未发现钉螺和血吸虫感染者,渔船民和农民是监测的主要对象。应做好长期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为主结合药物的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血清学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10年全省累计查出有螺乡891个,有螺村2903个,螺点13273个,有螺面积711.18hm2,灭螺面积662.24hm2;累计解剖钉螺62.34万只,未查获阳性钉螺;累计血清学查病179.16万人,查出阳性者4.99万人,阳性率为2.79%。粪检3.52万人,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85例。耕牛查病6.70万头,均为阴性。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今后要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我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点病情和螺情的监测,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病情监测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的病人、病畜,以及输入性传染源。螺情监测查出有螺面积2260m~2,活螺平均密度0.0621只/0.1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监测点仍有残存钉螺,需进一步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