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防治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云南省大理市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的地理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云南大理市血防站2002-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并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对历年来大理市螺情和病情的部分变化进行分析,并用ArcGIS9.2软件进行制图.结果 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乡镇,91个行政村,401个自然村.钉螺主要分布在洱海两岸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也集中在洱海两岸,2004年年内实有钉螺面积为291.38hm2是历年最高.2003年是急性血吸虫病爆发最严重的年份,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全部分布在6个乡镇,23个行政村,主要分布在洱海的西面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其中湾桥镇连续5年出现急感染病例,出现频率最高的行政村是湾桥镇的云峰村.结论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库和图形管理的工具,能更直观、形象和宏观的描述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收集2003~2008年大理州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资料进行分析。2003~2008年共报告急血100例,分布于5个县(市)23个乡(镇)40个行政村,2003年发生1起突发疫情,2008年无病例报告。6~9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感染方式为生产、生活和嬉戏接触疫水。大理州急血疫情稳定,加强个体防护和健康教育是控制急血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理市原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经多年防治,螺情和病情分别下降了81.9%和94.2%。但急性血吸虫感染(简称急感)病例时有发生,1986-1991年共发生49例,现分析如下。调查方法1确诊病人对大理市1986-1991年经各医院诊断为急感或疑似急感的病例逐个进行复诊。确诊依据按1990年版卫生部地病司编《血吸虫病防治手册》。2感染性钉螺调查根据急感病人的自述,对可能的感染环境重点追踪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全部进行剖析,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1急感病人与感染性钉螺情况各年意感发病人数与当年的钉螺自然感染率见表1。表1各年患成与…  相似文献   

6.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 9.3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人群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IDW模拟出安徽省人群血检阳性率与感染率的分布图,显示全省人群感染较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上中游段疫区相连成片,下游段疫区呈块状分布。对比模拟疫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实际疫情分布,人群血检阳性率IDW图要优于人群感染率IDW图。结论应用IDW制作的插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分布情况;以人群血检阳性率作为疫情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目前安徽省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9.
2005年湖区五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浩  李石柱  朱蓉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6,4(3):127-129,139,F0004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5年湖区五省急性血吸虫病和突发疫情的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方法根据急性血吸虫病周报告、零报告,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感周报、网络直报数据和突发疫情报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湖区五省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人515例,其中确诊病例411例,临床诊断病例104例;湖区五省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5起,病例42例。2005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以散发为主,突发疫情分布较为集中,急感病人多为农民和中小学生,主要感染方式为生产生活和嬉戏接触疫水。结论长江流域的江洲湖滩地区是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特别是突发疫情的重点地区;应重点加强血吸虫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GIS RS GPS在山区钉螺调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山区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进行调查的效果。方法利用GPS收集云南省洱源县新联行政村的钉螺分布沟渠数据,经差分后用RS、GIS软件和该区域遥感影像进行重叠,绘制高质量钉螺分布图,将钉螺调查数据链入电子螺情图,建立GIS数据库。结果绘制了新联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的历史有螺沟渠分布图,初步建立了该村螺情GIS数据库。结论本方法在大山区平坝亚型流行区钉螺调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今后一个阶段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和县2008~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监测点数据及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纵向分析全县6年间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点。 结果  全县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8年下降了73.3%,晚血病人数降至27例,较2008年下降了55%,2011年以后全县连续3年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县耕牛感染率下降明显,2013年下降为0,较2008年下降了100%;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802.68hm2,较2008年上升了9.1%,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钉螺;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活螺密度降至0.1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56.8%;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扬中市螺情与血吸虫病病情的关系,探索符合当前血防工作实际情况的防控指标。方法对1989-2008年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国统一的血吸虫病达标县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调查软件,建立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调查数据库,分析疫情(螺情、病情)指标年间变化、有螺面积占历史面积比例、实现目标与防治时间关系等。结果 1989年和2008年,扬中市钉螺密度分别为0.055、0.141只/0.1m2,上升了156.36%;钉螺面积分别为42.04、277.36hm2,上升了559.77%;人群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0.62%、0.48%,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0。1989-2008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结论扬中市虽然螺情形势严峻,但通过行之有效地落实防治措施,血吸虫病疫情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年报数据建立疫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ArcMap 10.2进行核密度分析。结果 2017年武汉市59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附近。核密度分析显示,流行村密度最高的3个区域分别位于蔡甸区西面(侏儒街道)、汉南区东面(纱帽街道)和新洲区西南角(阳逻街道);血吸虫病血检阳性人群密集分布于蔡甸区西面(侏儒街道),占全市血检阳性人口总数的34.23%;蔡甸区洪北街道东干村存栏牛数达492头,密度较高;实有钉螺面积密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蔡甸区西南角(消泗街道),占全市实有钉螺总面积的31.22%。2017年复现有螺面积36.60 hm2,其核密度较高的地区位于蔡甸区侏儒街道。活螺密度较高的地区位于汉南区的中部(洪北大队),平均密度为0.36只/0.1 m2。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历史疫情较重,高危因素较集中,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年报数据建立疫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ArcMap 10.2进行核密度分析。结果 2017年武汉市59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附近。核密度分析显示,流行村密度最高的3个区域分别位于蔡甸区西面(侏儒街道)、汉南区东面(纱帽街道)和新洲区西南角(阳逻街道);血吸虫病血检阳性人群密集分布于蔡甸区西面(侏儒街道),占全市血检阳性人口总数的34.23%;蔡甸区洪北街道东干村存栏牛数达492头,密度较高;实有钉螺面积密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蔡甸区西南角(消泗街道),占全市实有钉螺总面积的31.22%。2017年复现有螺面积36.60 hm2,其核密度较高的地区位于蔡甸区侏儒街道。活螺密度较高的地区位于汉南区的中部(洪北大队),平均密度为0.36只/0.1 m2。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历史疫情较重,高危因素较集中,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村为单位,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aTScan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人群、钉螺及耕牛感染血吸虫的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新建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0.10%下降至2014年的0.000 68%。钉螺血吸虫感染率波动较大,2012年最高为1.04%,2014年下降至0。耕牛感染率2012年最高,达1.98%;2014年下降至0。时空聚集探测显示,新建区3个人群血吸虫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联圩乡及松湖镇的20个自然村,2个钉螺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和南矶乡的5个自然村,1个耕牛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的3个自然村。结论 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6个聚集区域所覆盖的自然村是该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