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小儿内窥镜观察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影像学的特点,对其诊断、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一般资料:1992~1997年,对41例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行内窥镜检查,男40例,女1例。年龄4个月~1岁7例;~2岁23例;2岁以上11例。其中2例镜检、直肠肛管测压及钡剂灌肠排除巨结肠。6例取结肠不同部位组织活检。确诊39例。检出炎性息肉5例,多发性息肉1例。全部病例行X线钡剂灌肠,直肠肛管压力检测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对照组:选择无直肠肛管疾患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例。方法:①器械:采用OLYM…  相似文献   

2.
直肠息肉大多数采用电灼切除或经肛门切除,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0年3月~2000年10月对56例小儿直肠息肉行硬化剂局部注射加缝扎治疗(以下简称注扎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6例患儿,男34例,女22例;年龄2岁~12岁,其中5岁~10岁41例,均因便血就诊。其中单个息肉52例,2颗息肉3例,3颗息肉1例,全部为带蒂息肉,息肉直径均小于1.5cm。息肉位于直肠下段32例,直肠中段18例,直肠上段6例,术后病理回报:幼年息肉41例,腺瘤息肉7例,炎性息肉8例。1.2治疗方法术前做好患儿思想工作,使其有充分准备。将5ml~10ml开塞露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下消化道出血疾病患儿的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及直肠息肉29例(49.2%,其中全结肠多发性息肉2例),乙状结肠及直肠炎症6例(10.2%),肛周疾病23例(38.9%,肛周炎4例,肛裂19例),直肠黏膜脱垂1例(1.7%)。结论 消化道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结肠同源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其中5个月~3岁4例,3~16岁19例。患儿均以便秘、腹胀为主诉,术前常规行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11例行直肠粘膜活检术;5例因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3例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复发便秘。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23例中,钡剂灌肠均未见明显狭窄段、移行段,24h延迟拍片提示钡剂滞留;部分病例有结肠扩张和结肠冗长表现;直肠肛管测压均有抑制反射,11例直肠粘膜活检AchE阴性。2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出现伤口裂开,2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粘连性肠梗阻;无吻合口瘘、肌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HAD较为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治经验,探讨电子结肠镜下诊治小儿结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结肠息肉患儿的诊治经过.男59例,女27例,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血便,均行结肠镜下圈套法高频电凝结肠息肉切除术.结果 86例中,1例全结肠布满大小不一息肉,其余85例共检出息肉90枚,其中1例3枚,3例2枚,80例均为1枚.90枚息肉分布于直肠43枚,乙状结肠37枚,降结肠10枚.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幼年性息肉84例,腺瘤样息肉2例.2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肠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至3年所有患儿便血症状消失.结论 小儿结肠镜检安全,疗效可靠,内镜下圈套法高频电凝结肠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纤维结肠镜摘除小儿大肠息肉14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纤维结肠镜摘除小儿大肠息肉143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杭州,310003)陈洁吴秀英欧弼悠陈肖肖章许平经纤维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在成人已有较多报道。但在儿科报道较少。1986年以来,我院内窥镜室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摘除143例结肠、直肠息肉...  相似文献   

7.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对 4 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Duhamel改良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男 37例 ,女 8例 ;年龄 15d~ 16岁 ;<6个月 2 8例 ,占 6 2 .2 % ,其中新生儿 11例 ,占2 4 .4 % ,3例出现巨结肠危象 ;~ 3岁 8例 ,占 17.7% ;>3岁9例 ,占 10 .1%。常见型 34例 ,长段型 5例 ,短段型 6例。术前均经钡剂灌肠检查。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松弛反射均阴性。 2 9例术前作直肠黏膜吸引活检术 ,13例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予术前诊断[1] 。术后切除病变标本 ,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巨结肠。…  相似文献   

8.
皮肤疾病     
420446 Peutz—jeghers 综合征9例报告刘纹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7(3):231~232,1984该组9例(男1、女8),年龄为5~29岁,发病年龄2~13岁,有家族发病史3例。息肉发生于直肠1例、空回肠3例,空结肠1例、空肠1例。2例无息肉,1例未查。患者均先发生色素斑点,常见部位为唇、口周及口腔粘膜。息肉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原则上应以内科治疗为主。(于永芳)420447 限局性皮肤萎缩唇裂腭裂畸形一例报告赵德明中华皮肤科杂志17(3):223~224,1984男性,足月自然分娩,父母未接触过放射性有害物质,母妊娠3个月时高烧服过“退热片”。体检:双侧完全性唇裂及上腭裂。面、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大肠癌罕见 ,早期确诊困难 ,预后极差 ,本文收集我市中心、人民、永康三大医院 1975~ 1996年完整病例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7例中 ,男 6例 ,女 1例。年龄 11岁 1例 ,12岁 2例 ,15岁 4例。症状及体征 :腹痛 6例 ,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或间隙腹胀 ) 5例 ,体重减轻、贫血、便血各 4例 ,腹块、肠套叠 1例。症状出现至确诊间期 0 .5~ 2 4个月 ,平均 6 .7个月。1例 2年前有直肠息肉摘除史 ,1例祖父患左半结肠癌史。肿瘤部位及分期 :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乙状结肠各 1例 ,直肠 3例。Dukes分期 :B期 1例 ,C期 3…  相似文献   

10.
小儿结、直肠广基息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结、直肠带蒂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方法进行治疗 ,但对于广基息肉 ,高频电凝切除受到限制。我们从 1998年 4月开始采用内镜结扎方法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998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本院经结肠镜检查的患儿中 ,发现结、直肠无蒂或亚蒂息肉 43例 ,男 3 2例 ,女 11例 ,年龄 4~ 12岁。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直肠息肉 3 5例 ( 47枚 ) ,乙状结肠息肉 5例 ( 5枚 ) ,降结肠息肉 3例( 3枚 ) ,息肉直径 0 .7~ 2 .0cm。所有息肉在治疗前均取活检送病理排除恶性病变。二、治疗器械 能安装多连…  相似文献   

11.
幼年性息肉病(juvenilepolyposis)是少见病,我们收治小儿幼年性息肉病3例,报告如下。例1 男,7岁。因大便次数多,大便外带粘液血便,有时为鲜血便,于1997年9月23日入院。直肠指检触及直肠有多枚息肉。钡剂灌肠检查显示直肠至升结肠多发性圆形充盈缺损。1997年10月3日手术,术中纤维结肠镜检见直肠和结肠弥漫性多发性息肉。行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径直肠肌鞘拖出术。术后14天切除拖出回肠。术后恢复顺利。例2 男,5岁。因便血1个月,于1998年2月9日入院。体检:严重贫血,头颅…  相似文献   

12.
经肛门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45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我院自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应用经肛门Soave术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4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4 5例中男 36例 ,女 9例 ;年龄 2 4d~ 7岁。年龄 <1个月 2例 ,~ 6个月 16例 ,~ 12个月 15例 ,~ 3岁 8例 ,~ 7岁 4例。均有胎便排出延迟和腹胀史 ,反复便秘4 1例 ,呕吐 38例。 2 4例靠开塞露或扩肛维持大便 ,余用盐水灌肠。本组均用钡灌肠确诊先天性巨结肠 ,其中常见型 32例 ,短段型 10例 ,长段型 3例。 12例同时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二、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拖出术(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利用纤维结肠镜,对成人息肉电凝切除已成常规,应用于小儿病例报告不多。我院消化内科自1982年~1989年10月共做纤维结肠镜4210例,经内镜电凝切除大肠息肉456例,其中小儿大肠息肉160例,电凝切除息肉206颗,占同时期电凝切除息肉的35.1%对38例结肠腺瘤样息肉患儿进行随访1~2年,复查25例,未发现复发。现就经内镜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直肠肛管测压改变及排便控制情况。方法63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6个月~4.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获访47例,大便控制优15例,良26例,差6例。2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8例曾出现肠炎。肛门直肠测压检查2例恢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47例随访患者的直肠静息压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6例大便控制差的患者肛管高压区长度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应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较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内括约肌功能受损有关,直肠肛管测压是重要的评估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133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小儿的应用特点。133例便血患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男74例,女5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平均5.8岁。均在静注氯胺酮(1mg/kg)静脉全麻下镜检。诊断直肠、结肠息肉90例,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4例,直肠血管瘤1例,巨结肠术后“Z”形吻合口肉芽出血1例,慢性结肠炎12例,全结肠未见异常25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为回肠美克尔憩室,1例为小肠内瘘,其余12例便血原因不明)。单发息肉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46例,占55.4%)和直肠(19例,占22.9%)。行息肉电切术86例,其中184例电凝、电切指数均分别控制在3.0~3.5和2.5~3.0范围内,切除息肉103枚。全部患儿治愈。便血是小儿结肠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在镇静状态下镜检安全可靠,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5年收治33例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1例,左侧2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就诊年龄5~14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1年7个月,发病年龄4~12岁,平均7岁。结果33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肾脏积水为输尿管息肉造成梗阻所致,术后6~12个月行IVP检查,肾积水缓解或减轻,腹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18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以男孩多见,且以学龄儿童为主,多发生在左侧,临床表现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积水类似,但腹痛较剧烈,积水多不重。治疗根据息肉的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及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一输尿管吻合。  相似文献   

17.
结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我们自2006年4月始对手指经肛门够不到的直肠、乙状结肠息肉,采取了经肛门切除的方法,疗效确切满意,现报告如下。病例1:男,8岁。近1年反复鲜血便,血不与便混,常为排便后有鲜红色血液排出。肛诊:手指触不到肿块,纤维结肠镜检示:距肛门11cm可见一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直肠镜、直肠显微镜对成人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已被肯定。小儿直肠尚未发育完全,用直肠镜、直肠显微镜检查小儿血吸虫病,操作视野小,暴露较难,又唯恐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使检查受到一定限制,至今所见报告甚少。随着各种内窥镜广泛应用,现将我们多年在成人检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小儿直肠镜检145例,直肠显微镜检22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直肠镜检145例,男81例,女64例,8~10岁12例,11岁~12岁42例,13岁~14岁91例直肠显微镜22例,全部为男性,10~12岁6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71~1988年收治小儿细菌性肝脓疡6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44例,女24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4岁,5~10岁48例(70.6%)。病程最短2天,最长9个月,1个月以内就诊者50例。2/3病例发病前有皮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小儿直肠息肉大多数采用手术切除或徒手摘除,近十余年来在肠镜下息肉圈套电凝切除较为普遍。我们自1990年至今,使用内痔套扎器套扎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52例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2~13岁,平均5.2岁,病程3 d~5年,平均3.5个月。主要症状:45例(86.5%)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