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程化疗方案对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HBVM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7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26.67%),55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3.63%),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对HBVM阳性和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明显不同。在对这两类患者进行抗结核化疗时,应特别关注抗结核药物对HBVM阳性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曹永平  胡春蓉 《重庆医学》2005,34(9):1406-140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住院期间收治的71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功异常26例(36.6%),其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及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6例(59.3%),肝损害发生时间多在化疗的1~4周以内(76.9%).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出现的肝损害应引起重视,要密切监测肝功,给予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3.
姚会中 《安徽医学》2000,21(1):11-12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肝脏损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时抗痨方案的选择。方法:筛选86例肺结核合并肝损害36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0例给予氧氟沙星或泰利必妥为主联合异烟肼,乙胺丁醇为化疗方案,并予药物护肝。结果:痰菌阴转率为89.5%,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为88.3%。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0例发生肝损率仅为6%(4/50)。结论:在肺结核合并肝损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时,氧氟沙星或泰利必妥、异烟肼及乙胺丁醇为化疗方案是可供选择的。  相似文献   

4.
徐国栋 《中外医疗》2012,31(3):131-13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浸润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其中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对照组未口服拉米夫定;同期无症状乙肝标志物携带者100例。结果肺结核并血清乙肝病毒阳性组和单纯乙肝标志物携带者血清乙肝病毒的定量(HBV-DNA)阴转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阴转率较高。在化疗期间肺结核并乙肝标志物阳性组和单纯乙肝标志物携带者的肝功能受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异常和中断治疗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是有效、可行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法,积极使用拉米夫定能够预防化疗中出现肝硬化和肝衰竭,对改善肺结核并乙肝病毒阳性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方益肝灵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并与齐墩果对对照组比较。结果:食欲下降、乏力、厌油、黄疸等症状改善,复方益肝灵组明显优于齐墩果酸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复常率,复方益肝灵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4%、93.8%、95%和78.5%、76.2%、76.3%;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是96.3%、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标志物、白/球蛋白比值,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复方益肝灵在稳定肝细胞膜,对抗肝细胞坏死的作用中显著优于齐墩果酸,但对乙肝病毒复制、白/球蛋白改善等方面无明显作用。认为复方益肝灵为临床较好保肝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的化疗及其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化疗易出现肝损害,应及时发现,积极处理,有选择用药,尽量避免因肝损害致化疗中断。本文主要阐述化疗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 ,抗结核化疗肝功能受损率约5 0 % [1 ]。由于肝功能受损 ,常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 ,甚至中断化疗 ,影响预后。我院结核病区 1990~ 1998年 8月共收治肺结核并发乙型肝炎患者 172例 ,共观察到肝功能损害 98例 ,经护肝治疗护理 ,除 1例死亡外 ,其余病例肝功能均先后恢复正常 ,化疗得以继续。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肺结核并发乙型肝炎 172例 ,男 95例 ,女 77例 ;年龄 14~ 75岁 ,平均年龄 37岁。结核病程 <1年的 10 7例 ,1~ 3年 4 2例 ,3~ 5年的 17例 ,≥ 5年 5例。采用短程化…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抗结核化疗(化疗)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如何减轻该影响。方法:对比观察化疗中的86例HBVM“大小三阳”肺结核患者与80例阴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变化。结果:“三阳”病例肝功能损害25.6%,阴性病例肝功能损害5%,两者经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大小三阳”病例肝功能损害分别为28%、24%,无明显差异;全组肝功能损害大多出现在用药起初三个月内,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要特征;我院“三阳”病例化疗同时辅以保肝及抗乙肝病毒治疗,肝功能损害低于国内报道。结论:化疗前应常规检测HBVM以利合理制定化疗方案;“三阳”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必须监测肝功能;该类病人的化疗与保肝及抗乙肝病毒治疗疗并重。主题词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全程管理短程化疗方案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核全程管理短程化疗方案副反应观察王爱玉(安徽宣州市人民医院)关键词肺结核;全程管理;短程化疗;副反应1993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肺科对门诊就诊的260例肺结核病人,按短程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其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治疗1...  相似文献   

10.
何勇 《四川医学》1997,18(4):27-28
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涂阳肺结核及近期效果观察南江县结核病防治所(635600)何勇合理的化疗方案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短程间歇化疗取得实效的关键,而菌阳肺结核是结核病的传染源,是化疗的主要对象。因此,寻求合理、高效治疗涂阳肺结核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384例门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益肝灵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92例,前者予复方益肝灵(主要成分为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加服葡醛内酯片,6~8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加用复方益肝灵后,治疗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41例,病情轻微,而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38例,发生率分别为21.4%和71.9%,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7例(3.6%)、对照组有21例(10.9%)中断抗结核治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肝灵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2.
21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全程督导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全程督导短程化疗对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1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全国统一的化疗方案,实施全程督导短程化疗。结果强化期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2.5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4.39%。全程督导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204例,临床治愈率达95.33%。结论全程督导短程化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短程化疗对初治空洞型肺结核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短程化疗(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则在其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通过观察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等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空洞闭合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为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7.5%,对照组为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短程化疗对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能够促进病灶吸收,提高空洞闭合,加速痰菌阴转,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0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1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原始耐药肺结核218例短程化疗分析吴志磊,陈建略(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心,250013)关键词肺结核;药物疗法;药物耐受性山东省综合防治试点县1988~1990年登记了795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作者对其中218例原始耐药病例的短程化疗进行分析,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短程化学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从全程间歇化疗用药的理论基础、抗结核药物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特点、短程化学疗法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及短程化学疗法的疗效监测方面阐述了肺结核短程化学疗法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说明短程、间歇化学疗法是治疗肺结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抗结核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结核治疗探讨,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43例小和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前检测肝功能均正常。HBV标志物(HBVM)阳性者采用2HRZS(E)/4HR或2HRS(E)/4HR短程化疗。结果:治疗前2个月中13例出现肝功能扣迪及症状。结论:肝损害多发生在治疗开始的前2个月,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对已有肝损害者,禁用R.Z治疗。  相似文献   

18.
猫爪草胶囊在抗肺结核短程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迅速消灭结核菌以达到早期彻底治愈肺结核的目的,我们在抗肺结核短程化疗中加用猫爪草胶囊治疗.对改善病人症状、促进胸片病灶吸收及痰菌阴转均较单用西药短程化疗有更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结核短程化疗始于1972年,Fox在东非,将肺结核标准疗程的18个月缩短  相似文献   

20.
左氧氟沙星在初治涂阳肺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的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57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经短程化疗方案治疗2月末痰检仍阳性的9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左氧氟沙星。结果治疗组痰检转阴率85.7%,胸片病灶吸收率93%;而对照组分别为52.7%和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短程化疗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