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光参差性弱视mfVEP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变化,以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正常人进行双眼图形mfVEP检查,以潜伏期与振幅为分析指标,进行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三组mfVEP的对比研究。结果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反应振幅密度较其对侧眼和正常眼均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弱视眼波形异常程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mfVEP的波形异常程度都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mfVEP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存在明显损害,在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弱视眼波形异常程度与视力异常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mfVEP检查对于弱视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斜视性弱视多焦VEP与多焦ERG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eal 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记录并比较正常组30例、斜视性弱视患者20例各眼mVEP及mERG。结果弱视眼不同视网膜区域mVEP、mERG的特征峰反应振幅密度都较对侧眼和正常眼明显降低,mVEP的特征峰潜时延长。弱视眼mVEP、mERG波形异常程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mVEP波形异常程度大于mERG,且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结论斜视性弱视患者的mVEP和mERG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网膜、视皮层都存在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3.
卢魁  张伟 《眼科新进展》2011,31(3):264-266
目的评估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的恢复情况。方法 记录15例被治愈的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mfVEP,分别比较已治愈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对侧眼及正常眼3组之间mfVEP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及振幅密度。结果 弱视眼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及振幅密度与对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和对侧眼的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1环、2环、3环、4环均较正常眼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平均振幅密度与正常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的弱视眼和对侧眼mfVEP特征峰潜伏期仍较正常人延长,说明仍存在视觉神经传导通路和视皮层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对弱视预后的判断给予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斜视性(内斜)弱视患者30例、正常人30例,分为斜视性弱视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采用多焦电生理系统进行图形mfVEP检测,分析潜伏期与振幅密度.结果 6个离心度上弱视组反应振幅密度较对侧组和正常组均显著降低.弱视组及对侧组的鼻侧视网膜反应振幅密度均低于颞侧视网膜,潜伏期延长.斜视性弱视患者斜视度与弱视眼视力及mfVEP波形异常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斜视性弱视患者mfVEP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皮层与视觉传导通路均存在损害,mfVEP检查可为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探讨弱视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scan3.15多焦视觉电生理仪,记录和分析了斜视性弱视儿童80眼,外斜43眼内斜37眼,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60眼作比较。结果:弱视眼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和P1-N2波振幅平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在中央视野有下降,随离心度增加,这种现象呈下降趋势。P1波潜伏期平均值无明显异常。正常组和各斜视性弱视组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颞侧<鼻侧,P1波潜伏期平均值:颞侧>鼻侧。结论:斜视性弱视mfVEP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波形异常程度与弱视程度无关。内斜性弱视波形异常程度大于外斜性弱视。  相似文献   

6.
弱视儿童非弱视眼的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双84例儿童正常视力眼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进行了分析,其中正常儿童20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28人,治愈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8人,单卵双生子8对,双卵双生子6对。结果表明:弱视的对侧眼及已治愈的弱视眼,尽管视力完全正常,但VEP仍表现异常,以P100波潜伏期延长明显;双生子中遗传物质相同的单卵双生子,其视力正常眼与弱视眼间的VE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了解弱视眼视野各部位的视功能。 方法 检测32只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31只正常对照眼视野中央8.6°的MVEP。 结果 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MVEP的潜伏期延长和振幅下降在视野中央较显著,这种改变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野中央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7-29)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临床电生理手段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中枢及外周损害作一些探讨。方法 使用丹麦Evomatic 4 0 0 0型电生理仪 ,全视野翻转棋盘格作刺激 ,选择 90′、 4 6 6′、 2 0 7′三种空间频率 ,P VEP与P ERG同步记录的方法 ,对 2 1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进行电生理检测 ,弱视眼P ERG记录使用双眼注视、注视标调整寻找b波最大振幅的方法 ,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弱视眼P VEPN75潜伏期、P10 0 潜伏期较正常儿童延长 ,P10 0 振幅较正常儿童组降低。弱视眼P ERG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并无明显异常。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损害、神经传导的时间延迟主要发生在视觉通路视网膜以上的部位 ,视网膜并无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改善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共纳入18例青少年和成年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截止空间频率下进行对比度检测任务的训练,对侧相对健眼作为对照。患者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训练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对比度阈值改变,立体视改变以及试验组训练前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弱视眼与相对健眼相比,其在训练前后的视力改变,截止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以及所有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阈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t=5.108,P<0.01;t=3.700,P<0.01),弱视眼及对侧眼在训练前后潜伏期变化,振幅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18例中有8例立体视得到改善。12例患者随访3个月,弱视眼视力平均保持了99.3%,对侧眼视力改善平均保持了50%。结论知觉学习能改善青少年及成年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功能,可用于治疗大龄弱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弱视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24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分别进行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同步记录和多焦闪光VEP、ERG同步记录,并与30例正常对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视网膜区域弱视眼多焦图形VEP、ERG反应和多焦闪光VEP、ERG二阶反应振幅均降低,VEP特征峰潜时延长,ERG潜时无改变。弱视眼多焦闪光一阶反应VEP、ERG的反应振幅密度均降低,潜时无明显改变。多焦图形VEP波形异常程度中心区大于周边区,且与弱视眼的视力异常程度有相关性。弱视眼多焦图形和闪光二阶反应的视网膜.皮层传导时间(RCT)显著延长,闪光一阶反应RCT三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弱视眼的mVEP和mERG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表明弱视眼的视网膜、视觉传导通路和视皮层都存在明显损害,且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中枢损害重于视网膜。(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