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胸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3.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传统整复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l0次为l个疗程,两组均用相应手法治疗1个疗程。两组都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曲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颈曲值改善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磊  李秀玲 《中国康复》2011,26(3):218-219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均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A组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关节整复手法治疗,5-7 d 1次。结果:治疗3-4周后,2组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青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青年人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几种手法推拿合并颈椎牵引施治,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治疗24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9.4%。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手法对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法加辨证手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X线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体征评分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每组治疗前后寰椎与齿突轴线差值、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辨证手法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与常规手法治疗比较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配合中医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螺旋CT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6%,总有效率9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32%,总有效率74%;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推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法推拿辅助超短波与单纯手法推拿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的差异。方法 108例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手法推拿辅以超短波局部理疗,对照组只做手法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VAS评分及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辅以局部超短波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扩张血管类药物、镇痛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及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记录患者每日眩晕发作次数,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发现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3 d、7 d、10 d及14 d时观察组每日眩晕次数亦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并且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亦显著快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减少眩晕发作次数,有效减轻眩晕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无焦虑患者占比(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7.78)cm/s,(34.63±6.38)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7.97±7.56)cm/s]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配合手法、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手法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因颈椎环枢关节紊乱所致的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32例采用颈部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90.62%。结论因颈椎侧弯、后突、错位造成环枢关节紊乱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以旋转复位为主加手法按摩治疗,具有操作便利、轻巧、可靠、疗效迅速的特点。对颈性眩晕的治疗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为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近期疗效。结果: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05,18.421,18.139;P<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治疗后差异积分有显著性意义(t=6.464,6.453,P<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21,P>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显效率无差别,但平均疗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P<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359,P<0.01)。结论:推拿加功能锻炼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关秀禧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49-3649
目的探讨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因颈椎环枢关节紊乱所致的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颈性眩晕患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32例采用颈部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90.62%。结论因颈椎侧弯、后突、错位造成环枢关节紊乱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以旋转复位为主加手法按摩治疗,具有操作便利、轻巧、可靠、疗效迅速的特点。对颈件眩晕的治疗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结合牵引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骨伤科接受治疗的19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手法加牵引加中药治疗组(实验组)、手法加中药治疗组(手法对照组)和牵引加中药治疗组(牵引对照组),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来确定观察指标,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各种特定症状的改善都能达到90.00%以上总有效率,两对照组改善情况不均匀有高有低;实验组临床疗效达到了96.97%,有效率远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按摩结合牵引及中药治疗使腰椎间盘各种特定的症状均可得到较好改善,其疗效优于手法加中药治疗和牵引加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吴氏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该院收治的78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氏手法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眩晕严重程度[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s、Vd比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DARS评分、DHI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吴氏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8例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治疗组56例、针刺组56例、龙氏手法组56例进行治疗,对多项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针刺组85.8%,龙氏手法组89.3%,综合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的疗效(P<0.05);(2)治疗后3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总积分均升高(均P<0.01),综合组积分升高程度优于其余两组(均P<0.01);(3)综合组在纠正颈椎失稳方面优于两对照组(均P<0.05);(4)治疗后3组椎动脉血流速度(Vp、Vm、V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5)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论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CSA,综合疗法较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或龙氏手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颈性弦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10次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为68.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针配合整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