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强  黄承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40-3641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8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分别用利培酮、氯氮平治疗8月。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生活质量和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下降(P&;lt;0.01),与氯氮平组相当(P&;gt;0.05);利培酮组治疗后GQOLI总分明显增高(P&;lt;0.01),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lt;0.01);利培酮组治疗后TESS总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lt;0.01);GQOLI总分与PANSS总分、与TE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氯氮平,与药物的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使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获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组两次TESS评分低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利培酮组患者LSR量表各因子分愿望与已实现热情与冷漠、自我评价、心境,差异有显著性(t=2.174~3.476,P<0.05)高于氯氮平组;氯氮平治疗组患者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显著高于利培酮治疗组患者(t=2.670~3.062,P均<0.01),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的缺陷程度高于利培酮治疗组患者(t=2.250,2.279,2.359,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r=-0.256,-0.242)。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患者主、客观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06例(脱落23例,83例完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利培酮(n=43)与氯氮平(n=40)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内活动过少(3%,7/43)、家庭职能(3%,7/43)、个人生活自理缺陷发生率(5%,3/43)和SDSS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χ^2=4.847,4.847,4.295;t=0.718-2.684;P均&;lt;0.05);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SDSS分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0.12&;#177;0.39和0.33&;#177;0.66,t=1.771,P&;lt;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8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分别用利培酮、氯氮平治疗8月。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生活质量和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与氯氮平组相当(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GQOLI总分明显增高(P<0.01),明显高于氯氮平组(P<0.01);利培酮组治疗后TESS总分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1);GQOLI总分与PANSS总分、与TE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氯氮平,与药物的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万拉法新辅助氯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4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72)采用氯氮平和万拉法新,对照组(n=72)单一应用氯氮平。疗程为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有效率为63.9%,对照组为45.8%,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研究组PANSS总分、各阴性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0.01);而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结论 万拉法新辅助氯氮平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吸烟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剂量和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吸烟与利培酮治疗剂量、疗效和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调查14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2版修订版和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统计手册第3版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吸烟患者78例,不吸烟患者70例。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价临床有效性,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值评价安全性。对吸烟和不吸烟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剂量、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结果:在利培酮平均日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PANSS减分率分别为63.7&;#177;4.8和74.8&;#177;5.2,差异有显著性(t=13.503.P&;lt;0.01);TESS总分分别为1.70&;#177;1.05和2.62&;#177;1.12,差异有显著性(t=5.157,P&;lt;0.01)。结论:要使吸烟患者达到不吸烟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应使用较大剂量的利培酮。临床医生在评价精神药物副作用时,应注意到吸烟这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龙泉山医院17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总评分(67.72&;#177;18.84)、生理功能(78.61&;#177;23.14)、生理职能(53.71&;#177;34.25)、社交功能(67.78&;#177;27.46)和情感职能(64.66&;#177;37.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24,4.82,7.69,9.08,4.65,P均&;lt;0.01);家庭支持少、病程长、年龄轻、多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lt;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SDS,TESS和病程(P&;lt;0.01~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的内分泌副作用对女性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后神经内分泌副作用对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培酮治疗的女性患者(18~43岁)58例,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前月经规律,利培酮单一治疗至少6个月,测血清催乳素、皮质醇、雌二醇、睾酮、促甲状腺素水平及基础体温,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利培酮治疗后58例中,14例月经规律,23例月经不规律,21例闭经。44例有溢乳。研究组53例雌二醇≤50.0ng/L。研究组催乳素(中位数98.0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9.3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17.0,P&;lt;0.01);睾酮水平(μg/L)研究组(1.1&;#177;0.4)显著高于对照组(0.5&;#177;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32,P&;lt;0.01)。两组间皮质醇、促甲状腺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按月经情况分组比较,月经规律组、不规律组与闭经组3组间HAMD量表的绝望感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71,P&;lt;0.05)。3组GQOLI-74的睡眠与精力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968,P&;lt;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激素水平与各临床量表的焦虑,抑郁因子间均无显著关(r=-0.132~0.258,P&;gt;0.05)。结论:利培酮治疗后出现的内分泌副作用可能对患者情绪、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治疗前后变化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组和病程&;lt;5年组,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水平,以20例女性健康者血清IL-6、sIL-6R水平作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各一次。结果:①病程≤5年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②病程&;gt;5年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③除病程&;gt;5年组患者第1周血清IL-6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呈负相关(r=0.57,P&;lt;0.01)外,余各时点血清sIL-6R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36~0.17,P&;gt;0.05)。④氯氮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sIL-6R减分率无显著相关(r=-0.22~-0.01.P&;gt;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sIL-6R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对IL-6和sIL-6R有抑制作用,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对IL-6,sIL-6R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177;2.1)、主观支持(19.8&;#177;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7;1.7)、社会支持总分(35.3&;#177;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lt;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lt;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lt;0.05—0.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乳腺癌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多,但抗抑郁药对于乳腺癌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乳腺癌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专业研究机构和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科。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市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3例,平均(50&;#177;9)岁。干预:对63例乳腺癌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氟西汀治疗,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氟西汀对乳腺癌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的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价患者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指标:①WHOQOL各项指标评分。②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16.30&;#177;2.17)、心理(14.4l&;#177;1.85)、独立性(16.90&;#177;1.53)三个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入组前(13.61&;#177;2.46,12.98&;#177;2.65,13.65&;#177;2.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52,P&;lt;0.01;t=2.41,P&;lt;0.05和t=8.93,P&;lt;0.01)。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氟西汀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期间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暴露控制法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幻听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3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长期幻听症状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暴露控制法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n=17)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n=20)治疗,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6个月后分别用改编Miller幻听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并于治疗6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患者。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和6个月后,患者幻听量表评分分别为6.714&;#177;1.88和4.084&;#177;1.69,PANSS量表总分分别为51.224&;#177;4.67和45.134&;#177;3.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治疗6个月后的SDSS总分(2.754&;#177;2.78)、职业和工作(0.714&;#177;0.8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结论:暴露控制法不仅能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自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的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ELSIA方法检测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甚者治疗前后IL-6、sIL-6R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IL-6水平[(21.2&;#177;2.0)ng/L]较对照组[(18.1&;#177;3.4)ng/L]增高(t=2.419,P&;lt;0.05);sIL-6R水平[(32.0&;#177;14.3)ng/L]较对照组[(24.3&;#177;14.9)ng/L]增高(t=2.435.P&;lt;0.05);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为(23.5&;#177;2.4)ng/L较治疗前增高,(t=2.251,P&;lt;0.05),IL-6升高幅度与氯氮平药物剂量呈正相关(R^2=0.533,P=0.000);治疗后sIL-6R含量为(22.4&;#177;17.5)ng/L,较治疗前含量明显降低(t=2.174,P&;lt;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IL-6及其受体含量增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失衡;在康复过程中IL-6及sIL-6R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P300电位的变化对其评估作用。方法:将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氯氮平高、中、低剂量分为3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将3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高、中剂量氯氮平治疗后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高剂量组P3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P&;lt;0.05),而低剂量组治疗前后P300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与其他两组P300电位结果比较.高剂量组治疗6周后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lt;0.01或P&;lt;0.05);3组治疗后PANSS量表的阳性、阴性及一般病理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1),与3组治疗后P300电位测定结果相关分析,仅见高剂量氯氮平治疗后的一般病理分和P3波潜伏期呈显著正相关(r=0.566,P=0.022)。结论:高、中剂量氯氮平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高剂量氯氮平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研究。疗效判定指标包括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指标为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BPRS评分分别为(24.90&;#177;3.74),(24.90&;#177;3.74),均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lt;0.0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2%和71%,P&;gt;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微,尤以活动减少、嗜睡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30),入组后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氯氮平最大剂量150~400mg/d,平均剂量(290&;#177;70)mg/d];对照组为患者家属及非精神疾患的轻微脑损伤并脑脊液检查正常患者(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血浆及脑脊液IL-6水平分别为(46.73&;#177;23.27)和(10.41&;#177;8.40)ng/L,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P&;lt;0.05);实验组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血浆IL-6水平[(49.34&;#177;25.24)ng/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氯氮平治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1/2003-06南阳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n=31)和认知治疗组(n=32)。药物治疗组恢复期用药物维持治疗,选用氯丙嗪或氯氮平,50~250mg/d;认知治疗组恢复期除采用与药物治疗组相同的药物维持治疗外,还配合认知治疗。认知治疗采用一对一的方法,第1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行干预;第2~4周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第5~6周强化患者在认知治疗中获得的信息。认知治疗每周不少于3次,共治疗6周出院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出院半年时,认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脱落2例和1例,每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出院半年时认知治疗组在职业和工作能力(0.28&;#177;0.37)、婚姻职能(0.22&;#177;0.43)、父母职能(0.12&;#177;0.34)、社会性退缩(0.30&;#177;0.42),个人生活自理(0.21&;#177;0.37)方面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上述评定项目分别为(0.57&;#177;0.48),(0.58&;#177;0.50),(0.41&;#177;0.44),(0.75&;#177;0.38),(0.34&;#177;0.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478~-2.163,P&;lt;0.05~0.01)。在家庭内、外活动,对外界的兴趣以及责任心和计划性方面两组基本一致(P&;gt;0.05)。结论:认知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能纠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认知,明显改善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玉娥  李秀英  曾昭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78-8179,818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常规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并随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复发率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的减分值分别为50.72&;#177;14.26,18.75&;#177;5.92,13.50&;#177;5.72,均高于对照组(41.25&;#177;13.93,15.21&;#177;6.58,9.07&;#177;6.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6,2.38,2.96;P&;lt;0.05~P&;lt;0.01);观察组患者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及总评分的减分值分别为-38.58&;#177;10.14,30.47&;#177;13.26,-68.51&;#177;15.41,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77;11.37,7.12&;#177;14.52,-11.09&;#177;22.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52,7.07,12.87;P&;lt;0.01);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8.60h,,明显低于对照组(3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42,P&;lt;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综合性早期干预措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并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制定提高患者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韦氏智力、韦氏记忆量表的评定,并与68例健康人的TAS的评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TAS总均分(73.51&;#177;1267)及各因子分(因子Ⅰ:17.36&;#177;4.35,因子Ⅱ:20.47&;#177;5.09.因子Ⅲ:16.47&;#177;4.21.因子Ⅳ:20.26&;#177;3.83)均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k2.389~3.377,P&;lt;0.05~0.01)。总均分与言语智商成负相关(r=0.61,P&;lt;0.01),与操作智商成正相关(r=0.41,P&;lt;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言语智商越低的患者述情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