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腔、肺内分流及气体交换对肺栓塞辅助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栓塞(PTE)的死腔(VD/VT)、肺内分流(QS/QT)及气体交换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PTE患者(PTE组)、39例非PTE患者(非PTE组)及2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了研究。PTE组男13例、女9例,年龄52±10岁。非PTE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6±17岁。选择25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6±15岁。对PTE组急性期、恢复期,非PTE组及对照组的VD/VT、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动脉血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差(P(a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QS/QT、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了测定。结果研究发现PTE组急性期VD/VT明显增大,而ETCO2及PaCO2则下降,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P(aA)CO2增大,但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QS/QT及P(Aa)O2明显增大,而PaO2明显下降,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研究还显示,PTE组恢复期的VD/VT、ETCO2、P(aA)CO2、PaCO2、QS/QT、P(Aa)O2及PaO2均较急性期明显恢复好转(P均<0.01),但是P(Aa)O2及PaO2水平仍然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作为无创手段VD/VT及ETCO2具有辅助评价可疑肺栓塞的意义,如结合其它无创手段则更能加强彼此间的辅助诊断价值。同时提示VD/VT、ETCO2、QS/QT及其它气体交换指标可用于监测PTE临床症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入院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气结果,探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PaCO2)比值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以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入院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院第一诊断分为COPD急性加重组、肺血栓栓塞症(PTE)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哮喘组及间质性肺疾病组,将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患者吸氧前后的PaO2/PaCO2比值及PaCO2分别进行比较,观察2个指标在COPD急性加重组与其余4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10例中,出院第一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者154例(74%),PTE21例(10%)、OSAHS11例(5%)、哮喘15例(7%)、间质性肺疾病9例(4%),即:非COPD急性加重56例(26%)。2·COPD组与其他组比较显示:吸氧前及吸氧后,COPD组的PaO2/PaCO2比值明显低于PTE组与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与间质性肺疾病组比较,PaCO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3·若取PaO2/PaCO2比值≤1·0同时PaCO2值≥45mmHg,则PTE组及哮喘组均为0例,即:可除外PTE及哮喘。结论:吸氧前后测定PaO2/PaCO2比值并联合PaCO2值对鉴别COPD与PTE、哮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与OSAHS、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意义有限。PaO2/PaCO2比值计算方法简便,对临床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患者120例,包括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A组,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B组,所有患者均在液体复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小时内达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循环灌注指标、器官功能评价指标以及预后指标,分析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HR逐渐下降(P0.05),MAP和CVP逐渐上升(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H值、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P0.05),且两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各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肌酐(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aO_2/FiO_2和SCr逐渐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液体入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后的ScvO_2无明显变化,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以作为对患者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对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肺移植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呼吸生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例患者均为Ⅳ级COPD男性患者,年龄51~63岁。术前2周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总比(RV/TLC)、深吸气量(IC)、胸腔气体容积(TGV)、呼气峰流量(PEF)、总气道阻力(Rawtota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6分钟行走距离(6MWD)、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参数。术后2个月再行上述测定。结果5例患者术前2周、术后2个月检测的参数为MVV(23.6±5.8)、(71.6±21.8)L,FEV1(0.68±0.21)、(1.85±0.46)L,FEV1/FVC(37.4±8.3)、(75.6±13.9)%,PaO2(60.0±9.1)、(86.2±2.9)mmHg(1mmHg=0.133kPa),SaO2(90.0±4.6)%、(96.8±0.5)%及mPAP(31.2±5.5)、(16.6±1.8)mmHg,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3例患者IC[(1.16±0.26)、(1.83±0.35)L]、TGV[(6.52±0.27)、(4.52±0.29)L]、RV[(5.12±0.39)、(3.20±0.32)L]、RV/TLC[(71.0±5.6)、(51.3±2.5)%]及Rawtotal[(6.62±0.99)、(2.48±0.87)cmH2O·L-1·s-1]改善显著(P均<0.05);4例患者PEF[(1.65±0.40)、(3.92±1.63)L/s]、DLCO[(8.5±3.0)、(21.0±6.2)ml·min-1·mmHg-1]及6MWD[(46.8±14.7)、(246.8±51.9)m]也显著增加(P均<0.05);FVC[(1.85±0.40)、(2.45±0.49)L]、TLC[(7.19±0.15)、(6.26±0.73)L]、DLCO/V·A[(2.90±1.50)、(5.41±0.87)L·min-1·mmHg-1]、P(Aa)O2[(37.6±16.3)、(17.8±6.3)mmHg]及PaCO2[(44.6±7.7)、(37.4±3.4)mmHg]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PD患者肺移植术后肺通气、气道阻力、残气、弥散、运动耐力及气体交换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指标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的PTE患者110例,男性56例,平均年龄(64.09±14.02)岁。PTE经肺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同期纳入临床排除PTE的对照56例,男性30例,平均年龄(62.25±10.16)岁。评价反映肺泡过度通气及低氧血症的指标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PTE患者中,与单纯应用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相比,应用组合指标pH≥7.45(呼吸性)或PaCO2≤35 mmHg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88.2%vs.74.5%,χ2=6.745,P=0.009)。应用SB-AB(标准碳酸氢盐与实际碳酸氢盐之差)≥0.5 mmol/L诊断所有PTE的敏感性与P(A-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异常相似(均为83.6%)。应用组合指标SB-AB≥0.5 mmol/L或P(A-a)O2异常诊断所有PTE的敏感性为96.4%,诊断无心肺疾病PTE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结论:评估PTE临床可能性时,不仅要关注ABG指标的绝对值水平,更应寻找反映动态变化的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 (HPS)的临床相关因素和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对 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胸部X线摄片、同步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及肺功能 ,然后计算肺泡气 动脉血氧分压差 [P(A a) O2 ]。结果 P(A a) O2 ≥ 2 .0kPa者发生低氧血症占 6 0 .0 % ( 36 /6 0 ) ,而P(A a) O2 <2 .0kPa者发生低氧血症仅占 7.1% ( 1/14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12 .96 ,P<0 .0 1)。同时低氧血症与患者年龄、病毒感染模式、肝功能Child分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胸部X线片表现及肺活量等均无明显相关。而P(A a) O2 异常多见于肝功能ChildB、C级和门脉高压患者。结论 仅凭低氧血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诊断HPS不确切 ,P(A a) O2 增大≥ 2 .0kPa是非创伤性诊断HPS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女性,21岁,间断发热3年,2003年1月出现双下肢水肿,8月5日出现高热,体温39.3℃,咳嗽,咯带血黄痰,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及抽搐。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差,贫血貌,眼球突出,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率120次/min;肝肋下2指,剑下4指,质中;双下肢水肿。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值7.54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28.1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_2)53.2 mm Hg,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66.1 mm Hg;白细胞总数3.3×10~9/L,红细胞1.98×10~(12)/L,血红蛋白49 g/L,血小板42×10~9/L;尿蛋白1 g/L;抗核抗体、抗 Sm 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 SSA 抗体、抗 SSB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  相似文献   

8.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使用CO2监测仪测得参数与动脉血气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用CO2监测仪测定68例COPD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参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比较差异。结果①COPD患者经CO2监测仪所测得PETCO2、SpO2与动脉血气参数PaCO2、SaO2存在线性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如下:SpO2和SaO2(Y=3.415+0.895X,r=0.824,P0.001)、PETCO2和PaCO2(Y=6.876+1.032X,r=0.723,P0.001);②COPD患者无合并呼吸衰竭时PETCO2和PaCO2较合并呼吸衰竭相关性好。结论 PETCO2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监测指标应用于COP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其变化值,应用于早期评估机械通气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I型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并成功脱机的患者,记录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6小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心率、机械通气时间。计算机械通气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变化值,比较机械通气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并按机械通气平均时间划分为小于平均时间组A组和大于平均时间组B组,进一步比较组间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差异。结果 38例患者机械通气6小时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心率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机械通气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小时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械通气前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值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有助于指导临床评估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肺灌注扫描在肝肺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以肝功能不全,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上升和肺内血管扩张为三大主征的综合征。及早诊断HPS并采取相应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很大的帮助。有报道认为99mTc-MAA肺灌注扫描是诊断肝肺综合征的一种方法,并利用99mTc-MAA肺灌注扫描显示肝肺综合征组肺外分流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  相似文献   

11.
明确肺栓塞患者肺泡气 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O2 变化的影响因素 ,探讨P(A a)O2 等血气指标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对 4 7例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肺栓塞面积、原有心肺疾患、诊断间隔 )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74 %的患者 ( 35例 )动脉血氧分压 (PO2 )低于 80mmHg ,85% ( 4 0例 )患者P(A a)O2 高于正常 ,经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P(A a)O2 的影响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年龄。在肺栓塞诊断中 ,P(A a)O2 具有较PO2 更高的敏感性 ,影响肺栓塞患者P(A a)O2 的因素为肺栓塞面积、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9例门脉性肝硬化作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肺内右→左分流占总肺血流的百分比(Qs/Qt)测定,从而探讨了肝硬化合并肺内真性分流的关系,阐述了发病机理,对治疗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方法 分析2例COP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COPD合并PTE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咳嗽、咳痰较轻,肺部缺乏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均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其中1例二氧化碳分压较前下降。2例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PTE。结论 缺乏感染征象、呼吸困难突出、二氧化碳分压较前降低是诊断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指在慢性肝病门脉高压的基础上肺内血管异常扩张诱导产生的动脉血氧合缺陷(oxygenation defect).气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HPS临床特征在排除原发性心肺疾病后的三大症侯群:慢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血氧合功能异常.肺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合作用异常,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AaDO2)增大,低氧血症是HPS的重要生理基础.HPS是终末期慢性肝病的严重肺部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6例PTE患者采用尿激酶(UK)150万~200万U静脉滴注,比较临床疗效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压。结果经过治疗,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无效率为6.25%。UK治疗后,患者的P(A-a)O2、SaO2及PaO2较治疗前都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PaCO2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在治疗PTE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生理死腔容积/潮气容积(VD/VT)是呼吸生理的一个重要参数,静态时增高或运动时不降低表明通气和血流不匹配,在临床上提示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血管疾病等异常。临床上可通过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计算VD/VT,前者是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实测VD/VT;后者是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代替PaCO2估测VD/VT。我们观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D/VT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时血气指标的变化,评估血气分析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资料来源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107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动脉血气结果.结果: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占89.7%(96/107).107例血气分析表明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者19例,占17.8%,PaO2降低的敏感性为82.2%.当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时,PaO2降低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的敏感性为91.6%,PaCO2降低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的敏感性为98.1%,只有2例患者P (A-a)O2和PaCO2均正常.结论:PaCO2和P(A-a)O2均正常可作为排除急性肺栓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动脉血气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9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清醒组、嗜睡组和昏迷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及电解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患者p H值、动脉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a 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碳酸氢盐(HCO-3)则显著升高(P0.05),且出现Na+、CL-、K+降低(P0.05);随着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清醒组、嗜睡组和昏迷组Pa CO2、HCO-递增,p H值、Pa O2及Sa O2及氧合指数递减,Na+、CL-、K+也呈递减水平(P0.05)。结论动脉血气参数变化可以反映慢阻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随着动脉血气酸碱平衡紊乱加重,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985例COPD患者,排除其它影响肺血流动力学的因素,脉冲多普勒肺动脉血流频谱分析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依据肺动脉压水平将患者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轻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6.39%(63/985),多为中重度患者;与肺动脉压正常及轻中度升高组患者相比,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较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增大,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P<0.05)。结论少数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这些患者血管疾病表现突出,需要运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肺综合征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含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肝肺综合征 (HPS)的发生与血循环或肺内扩张 /收缩血管物质失衡密切相关。检测HPS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含量 ,以探讨它们在HP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经肺灌注扫描及血气分析诊断的HPS患者 16例 ,无HPS的肝硬化患者 30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CGRP、ET含量 ,同时以 15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 HPS组血浆CGRP[(6 5± 15 )pg/ml]、ET[(78± 2 1) p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5 1± 15 ) pg/ml,(6 0± 14 ) pg/ml,P <0 .0 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32± 12 ) pg/ml,(36± 11)pg/ml,P <0 .0 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 <0 .0 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 ,HPS组患者血浆CGRP及ET含量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 ,与肺内分流率大小无关。结论 HPS患者血浆CGRP、ET含量增高 ,其增高可能与HPS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