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金标准明确诊断的痛风患者中双能CT(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检出尿酸盐结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关节滑液偏振光分析尿酸晶体阳性诊断为急性或慢性痛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液或痛风石分析和DECT扫描。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及t检验,分析DECT结果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治疗的关系。结果: 共29例患者入组本研究,22例DECT检出尿酸盐结晶,7例未检出,根据是否检出尿酸盐晶体分为两组,与DECT阴性组相比较,DECT阳性组年龄更高[(47±12)岁vs.(39±11)岁,P=0.15], 体重指数(body bass index,BMI)更高[(27.9±3.7) kg/m2vs.(22.8±2.1) kg/m2,P=0.002],痛风病程更长[(135±102)个月vs.(45±53)个月, P=0.035];阳性组既往血尿酸最高值亦高于DECT阴性组[(643±121) μmol/L vs.(543±103) μmol/L,P=0.043];阳性组患者DECT时血清尿酸值虽然高于DECT阴性组[(558±150) μmol/L vs.(513±88.9) μmol/L,P=0.49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T检查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检查时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分别为18例(81.8%) vs.4例(57%), P=0.311;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分别为22例(100%) vs.5例(71%), P=0.052;反复典型发作的患者分别为22例(100%) vs.6例(85%), P=0.241。各关节症状与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一致性比较,右膝关节最高(Kappa=0.627), 其后依次为左第一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1, MTP1, Kappa=0.58)、右MTP1(Kappa=0.551)、左膝(Kappa=0.494),均具统计学意义,踝关节症一致性较低(右踝:Kappa=0.19,左踝:Kappa=0.256),均无统计学意义。与DECT尿酸盐晶体检出率有关的变量分别为BMI[2.307(1.139~4.670) kg/m2, P=0.02]、痛风病程 [ 0.306(0.906~4.881)年,P=0.186]、既往尿酸最高值 [0.023(0.981~2.764) mg/dL, P=0.137]。结论: BMI较大、既往最高尿酸值较高、痛风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DECT检出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痛风结石成像技术在尿酸盐结晶检测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关节双能量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双能CT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由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对确诊痛风者的受累关节尿酸盐结晶体积进行测量,两周后重复测量,判断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选取部分痛风石观察改变图像重建参数后体积测量值的变化。结果 39例患者中26例为痛风,13例为非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100%;对20例确诊痛风患者的尿酸盐结晶体积测量平均值为(1.792±2.468)cm3,Urid(Hap)基物质浓度平均为(1185.26±31.92)mg/cm3,两位医师对尿酸盐结晶的体积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内两周后再次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10枚尿酸盐结晶进行三组参数测量体积,结果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能CT对尿酸盐结晶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固定图像重建参数体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酸盐结晶镜检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偏振光显微镜检测来我科就诊的首次发病、疑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97例,对其关节积液或局部组织积液进行检查针状双折光的尿酸盐结晶体;并同时抽血化验血尿酸值。结果:97例患者中有93例抽出肿胀组织/关节积液,在积液中检出尿酸盐结晶87例(阳性率93.55%),未检出尿酸盐结晶者6例;未抽出积液4例。97例患者血尿酸升高者75例(占77.32%),血尿酸值正常22例(占22.68%);而在87例检出尿酸盐结晶的患者中血尿酸升高66例(占75.86%);未检出尿酸盐结晶的6例患者血尿酸值均升高,但5例诊断为其他风湿病,余下的1例和穿刺不成功的4例(其中3例血尿酸升高),患者因临床症状、体征、检验及治疗效果判断符合痛风性关节炎。97例中最后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者共92例,以检出尿酸盐结晶确诊的阳性率为94.56%,以血尿酸值升高判断的阳性率为76.08%,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论血尿酸值是否升高,尿酸盐结晶镜检阳性对早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CT检测高尿酸血症(HUA)儿童双足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UA患儿42例,对27例有关节症状的HUA儿童(有症状组)和15例无症状的HUA儿童(无症状组)进行双侧足踝双能CT检查,比较两组HUA患儿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结果有症状组足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为92.6%高于无症状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5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第1跖趾关节(25.9%)、踝关节(14.8%)、跟骨(13.0%),无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2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跟骨(28.0%)、第1跖趾关节(16.0%)、第1趾骨(16.0%)。结论双能CT提示有关节症状和无症状HUA患儿均可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可以作为发现HUA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儿童HUA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春叶  龚宝琪  屈瑾 《西部医学》2018,30(9):1344-1347+135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别给予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缓释胶囊治疗尿酸盐结晶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双能CT的疗效评估。方法 以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6月~2016年5月就诊的10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给予非布司他20mg~40mg.1次/日口服;B组50例,给予别嘌醇缓释胶囊250mg.1次/日口服。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尿酸结晶数、平均尿酸晶体体积、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尿酸值变化;通过双能CT(dual energy CT,DECT)对尿酸盐结晶溶解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组治疗前后尿酸盐结晶数、平均尿酸盐晶体体积、血清CRP及血尿酸值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及血尿酸值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酸盐结晶数、平均尿酸盐晶体体积改变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降尿酸治疗1年后,A、B组在血清CRP及血尿酸值改变无统计意义(P>005),在痛风石数目、尿酸盐结晶数、平均尿酸盐晶体体积改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有尿酸盐结晶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可在尿酸持续达标的基础上,持续溶解尿酸盐结晶,疗效明确,优于别嘌醇缓释胶囊,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前景;双能CT检测对有尿酸盐结晶的痛风患者的治疗起到监测疗效和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检测下肢关节周围尿酸盐(MSU)结晶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G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关节能谱CT成像技术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后者检查结果为准,分析能谱CT成像技术对GA的诊断价值。结果: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检查,有77例见MSU结晶沉积,其与常规实验室检查的一致性较强(Kappa=0.732)。77例GA患者中检查出膝关节44例(218处MSU结晶沉积区),足踝关节48例(162处MSU结晶沉积区)。77例GA患者重度MSU沉积组(n=11)、中度MSU沉积组(n=36)、轻度MSU沉积组(n=30)间的MSU结晶数积分和临床症状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表现为重度MSU沉积组>中度MSU沉积组>轻度MSU沉积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GA患者MSU结晶计数与临床症状正相关(r=0.739,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对下肢关节周围MSU结晶沉积有较高显示率,在GA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钠尿酸盐晶体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形态变化,探讨尿液pH值对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和促进尿酸排出的意义。方法采集痛风结节中的尿酸钠晶体,依次从弱酸至弱碱分别加入pH值为5.5、5.7、6.1、6.5、7.2、7.6、8.0的PBS缓冲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尿酸盐晶体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形态变化。结果尿酸盐晶体在pH值5.5~6.1的酸性条件下呈针状,有聚集现象;在pH6.5~7.6时,晶体针状趋于变小,并分散于液体中;在pH值8.0的碱性条件下晶体变为颗粒状,甚至溶解。结论尿液pH值弱酸并趋于碱性时,尿酸晶体变小;当pH值7.0时,既不破坏肾脏的生理环境,又可能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阻止尿酸盐肾脏沉积和肾结石的形成,促进尿酸排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妙痛风灵对尿酸盐转运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用四妙痛风灵治疗,RT-PCR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尿酸盐转运蛋白m OAT1、m URAT1的表达。结果 m OAT1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中药治疗组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m URAT1相对表达水平,4组间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四妙痛风灵可降低模型小鼠m OAT1的表达水平,减缓尿酸盐的重吸收,加快其排泄速度,使尿酸降低。  相似文献   

11.
液晶种类对聚氨酯-液晶复合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以改善医疗保健质量,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近几年对住院医师培训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更新,确立了基于综合能力的培训认证目标,要求住院医生培训后具备六项核心职业能力。美国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积极响应认证委员会的新标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全面改革其住院医生培训途径与方式,在教学培训内容、培训活动要求、指导监督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本文在系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住院医师培训标准与方法方面应采取的借鉴以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模型并对其药物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测定跨细胞膜电阻(TEER)、荧光素通透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评价Caco-2细胞模型,用MTT法考察HBSS缓冲液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条件下对Caco-2细胞的毒性。结果:各项指标的测定值符合要求,表明本实验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的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良好;进行药物Caco-2细胞吸收潜性研究时,药物作用4 h之内对Caco-2细胞模型没有影响。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可用于药物吸收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立180、200、220和240℃4个油炸温度,每个温度按不同油炸时间(分别为30、40、50、60、70、80 s)分别生产6批油条,每批油条8根,每根油条取中段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丙烯酰胺浓度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生产的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油炸温度相同时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均随着油炸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油炸时间相同,当油炸温度在180℃-240℃范围内时,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0.001)。油温240℃油炸时间40 s生产的油条丙烯酰胺含量低且颜色、香味及脆度俱佳。结论油条生产的最佳条件是油温240℃、油炸时间40 s。  相似文献   

14.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生 《黑龙江医学》2005,29(6):404-405
目的讨论关于室间隔缺损(室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存活。其中,术后1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重视术前研究,明确诊断,估计病变严重程度,明确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病例,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及进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门诊妇科病人两种不同PH值范围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妇科医生治疗这类病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门诊妇科白带常规检查病人的白带镜检资料,同时对每个送检标本用3.8-5.4的PH精密试纸进行白带的PH直接测试,而后,将所有的检查资料分成PH≤4.5或PH>4.5两个PH值范围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结果 总人次中PH≤4.5的白带1128人次,PH>4.5的白带856人次.PH≤4.5的白带中有真菌感染的病人352人次,占PH≤4.5的白带的32 %.PH>4.5的白带中真菌感染的病人328人 次,占PH>4.5的白带的39%,两个百分率的卡方值为:x 2=0.0800 P >0.05.结论 门诊妇科病人白带不同PH范围真菌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PH状况下存在同样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及其修饰的重组尿酸氧化酶(recombinant urate oxidase,rUOX)对体外不同类型细胞产生空泡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AEC)、人胚肾细胞株(293细胞)以及仓鼠卵巢细胞亚株(CHO-K1),应用分子量为5kD和20kD的PEG及其修饰的rUOX,分别给药于上述细胞,观察细胞产生空泡的现象并对其进行评分,应用ELISA检测PEG或PEG修饰的药物是否进入细胞内。[结果]活化前后的PEG20k和PEG5k均导致293细胞产生大面积的空泡,ELISA显示PEG进入该细胞内,其他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这种体外空泡的产生局限于不同类型的细胞,与PEG分子本身有关,可能与所耦合的蛋白药物无关,且活化前后的PEG均能产生这种空泡。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李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40-1042
目的:观察与分析胸腔手术时,术中用不同温度的盐水冲洗胸腔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胸腔疾病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90例。A组用不加热的常温生理盐水(经测得T≤22℃)冲洗胸腔;B组用加热至接近胸腔的温度35~40℃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比较冲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体温下降明显(P<0.05);B组患者心率稍有升高,血压、体温稍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全部是全身麻醉,由呼吸机控制呼吸,呼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加热至35~40℃的盐水接近患者胸腔的温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不显著,最适合胸腔冲洗。  相似文献   

18.
腋窝体温测量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荷 《中外医疗》2009,28(29):14-15
目的探讨腋窝体温测量的适宜时间。方法对216例研究对象分别腋窝测温5min、7min、10min、13min,记录每次所测的温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分别测5min、7min、10min3个时间,所测温度依次升高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测10min和13min2个时间,所测温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腋窝测温的适宜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19.
季少平  药立波 《医学争鸣》1999,20(6):461-463
目的:从大鼠脾脏克隆信号分子guanine-nucleotide-releasing factor(GFR)的pleckstrin bomology(PH)结构域基因并进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表达,为进一步寻找其新配基、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一步法从大鼠新鲜脾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NDA,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载体pUC19中。引物末端标记后,以双脱氧终止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