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食管鳞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表达和DNA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和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定量分析52例原发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LRP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LRP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的中位数(M)为1.39,而相应癌旁组织为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DNA指数(DI)、SPF和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LRP蛋白表达在不同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倍体和SPF、PI均与性别、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非整倍体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率(63.9%,23/36)高于二倍体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8.8%,3/16),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PF和PI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非整倍体肿瘤LRP蛋白表达水平(Median=1.42)略高于二倍体肿瘤(Median=1.3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P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在食管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ezrin和CD44-v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等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71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上皮中ezrin和CC44-v6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癌旁正常上皮中,ezrin表达阳性33例,CD44-v15表达阳性18例;7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表达阳性64例,CD44-v6表达阳性58例。Ez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阳性表达组的ezr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D44-v6阴性表达组(P<0.05)。Ezrin与CD44-v6同时表达的48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0%,而ezrin与CD44-v6同时不表达的6例患者中,均无淋巴结转移。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有望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 5cm) 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 2cm) 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黄馨  傅剑华  程斌 《肿瘤学杂志》2013,19(5):336-341
[目的]探讨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匹配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原位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的PA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146.220±24.790vs134.054±23.593,t=-4.17,P<0.01),而且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t=-2.199,P<0.05);食管鳞癌组织PAR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49%vs3.64%,χ2=23.04,P<0.001)。[结论]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表现遗传学是当前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和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蛋白表达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05-07-2009-8-20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鳞癌患者85例.选取食管鳞癌组织8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SD1和EZH2蛋白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LSD1和EZH2两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test检验分析LSD1和EZH2蛋白表达与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7% (55/85)和70.0%(21/30);癌旁组织均为少量阳性表达(低表达),主要位于增殖较旺盛的鳞状上皮基底部;LSD1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3%(53/85)、76.7% (23/30)和20.0% (6/30);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01),食管鳞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D1和EZH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9,P=0.028.LSD1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07)和分化程度(P=0.021)相关.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pT分期(P=0.022)、pN分期(P=0.046)和分化程度(P=0.018)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LSD1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EZH2高表达患者的mOS和mP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01.亚组分析LSD1和EZH2同时高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mPFS)均低于非LSD1和EZH2同时高表达患者,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SD1表达为独立的PFS预后指标,P=0.005;EZH2表达为独立的OS和PFS预后因素(P=0.003,0.014).结论 LSD1和EZH2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的患者与术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任宏  姚佳  杜宁  赵磊  赵阳  熊健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55-125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5cm)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2cm)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3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6%和6.6%,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Bmi-1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高表达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另取10例癌旁组织标本(食管癌病灶旁2 cm外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基底膜标记物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测量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70%和56.0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1);COX-2和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479,P<0.05)。COX-2和VEGF-C蛋白双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均呈双阴性表达者(P<0.05)。 结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VEGF-C的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atexin(LX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LX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LXN在癌旁食管鳞状上皮中呈微弱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淡黄色或不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48.6%(89/183),低于癌旁组织(P<0.05);LX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组织分化及TNM分期有关。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LXN阳性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于LXN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LXN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下调,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管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PTEN)和p27kip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yclin A、PTEN和p27ki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A、PTEN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35.3%和41.2%,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其中Cyclin A与年龄有关。经Kaplan Meier法生存比较, Cyclin A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期短,而PTEN和p27kip1阴性表达者较其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期长。结论 Cyclin A、PTEN和p27kip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Aurora-A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J  Xue LY  Yin N  Lu J  Fu M  Dong LJ  Shao SJ  Tong T  Zhan QM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48-751
目的 探讨Aurora-A在T3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建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AuroraA的表达情况,分析Aurora-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Aurora-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40/18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5%(35/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162,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Aurora-A强阳性表达率为43.0%(46/107),淋巴结阴性组为7.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32,P<0.05).Aurora-A强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Aurora-A阴性者(P=0.0042).结论 Aurora-A的表达水平与T3期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可能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叉头框 C2(FOXC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与肿瘤的转移和增殖关系密切,但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 FOXC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 PCR 法以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 FOXC2在12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 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FOXC2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CR 证实在 mRNA 水平 FOXC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 =0.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FOXC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47%,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 <0.001)、T 分期(P =0.008)、淋巴管转移(P =0.005)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等没有统计学意义;FOXC2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 FOXC2阴性表达的患者(P =0.009);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 FOXC2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XC2高表达于食管鳞癌组织中,并且发现其与食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其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治疗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iGeorge 综合征临界区基因5(digeorg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5,DGCR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CGA数据库中ESCC数据集的DGCR5 表达进行分析。收集2016 年8 月至2017 年3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60 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qPCR检测ESCC组织中DGCR5 的表达水平,分析DGCR5 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DGCR5 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ESCC组织中DGCR5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DGCR5 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DGCR5 的ESCC 患者2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DGCR5 患者(P<0.05)。结论:DGCR5 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共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影响ESCC患者对治疗的应答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在ESCC同步放化疗前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1-30-2016-10-19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96例ESCC患者和10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ESCC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对象的血清TK1、SCCA的表达,比较2组血清TK1和SCCA表达差异,分析血清TK1和SCCA的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K1、SCCA对诊断ESCC价值,分析其与同步放化疗后24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ESCC组血清TK1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65,P<0.05。血清TK1表达量与年龄(t=1.783)、性别(t=0.467)、肿瘤位置(t=1.263)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5。血清TK1水平病变长度≥5cm高于病变长度<5cm患者,t=3.481,P<0.05;Ⅲ期+Ⅳ期高于Ⅰ+Ⅱ患者,F=6.509,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3.613,P<0.05。ESCC组血清SCC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52,P<0.05。血清SCCA表达量与年龄(t=1.473)、性别(t=1.338)、肿瘤位置(t=1.280)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5。血清SCCA水平病变长度≥5cm高于病变长度<5cm患者,t=3.229,P<0.05;Ⅲ期+Ⅳ期高于Ⅰ+Ⅱ期患者,F=8.513,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3.029,P<0.05。血清TK1诊断的临界值为1.97,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5.4%,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95%CI为0.750~0.8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TK1≥1.97pmol/L为9.3个月,<1.97pmol/L为13.6个月,P=0.004;SCCA诊断的临界值为3.54,其对应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为0.728~0.869。SCCA≥3.54ng/mL PFS为9.1个月,SCCA<3.54ng/mL为13.6个月,P=0.001。血清TK1、SCCA与患者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HR=5.836,95%CI为1.585~21.486)、血清TK1(HR=1.024,95%CI为1.000~1.049)及SCCA(HR=1.879,95%CI为1.183~2.985)水平为影响ES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HR=1.060,95%CI为1.021~1.100)为影响ESCC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与SCCA在ESCC中的表达受分期、肿瘤病变长度和淋巴结转移影响,二者联合检测对于ESCC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血清TK1与SCCA高表达可以作为评估ESCC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探讨食管鳞癌组织NFAT各亚型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食管黏膜组织中NFAT各亚型的表达情况。结果:NFAT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10.6%、26.9%和45.2%,与在癌旁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AT1的表达与饮酒史(62.3% vs 37.1%,P=0.01)、淋巴结转移(68.4% vs 5.5%,P=0.002)及较晚的分期(58.7% vs 36.2%,P=0.02)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NFAT1过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者的NFAT3表达率(39.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9.7%)。结论:NFA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过表达,NFAT1与NFAT3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hsa_circ_00873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PCR法在10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进行验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通过FISH法检测hsa_circ_0087378 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 ESCC 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GEO数据库及qPCR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表达最明显。FISH结果显示,90例癌旁组织中21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23.3%;90例ESCC组织中有65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72.2%,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sa_circ_0087378 在 ESCC 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hsa_circ_0087378高表达组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 结论: 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是ESCC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及An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份ESCC、20份食管癌旁组织及10份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VEGF、Ang-1及Ang-2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SCC与食管癌旁组织及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比较,Ang-1表达率显著降低,而VEGF及Ang-2表达率则显著升高(P<0.05).MVD在Ang-1阴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P=0.000);MVD在VEGF、Ang-2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Ang-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3).T3、T4期VEGF和Ang-2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期(P<0.05);VEGF及Ang-2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VEGF及Ang-2表达阳性组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Ang-1表达阳性和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 Ang-1表达的降低及Ang-2、VEGF表达的增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及Ang-2在食管癌中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LR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iao DX  Han WD  Zhao YL  Pu YD  Mu YM  Luo CH  Li XH 《癌症》2006,25(7):866-870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其受体!直接上调LRP16的表达,LRP16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LR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Northernblot与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22例和30例标本中LRP16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North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22例癌组织LRP16mRNA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高2倍的有9例,高表达率为40.9%(9/22)。高表达LRP16的9例中有7例ER阳性,8例PR阳性;而非高表达13例中ER阳性6例,PR阳性5例,两组ER与PR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RP16高表达的9例中只有1例PR和ER同时阴性,而非高表达的13例中有7例。22例患者中,13例肿瘤直径3.0~4.5cm,其中LRP16基因高表达组占8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2例中8例LRP16高表达。8例高表达Ki-67患者中6例LRP16高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30例肿瘤标本中9例(30.0%)LRP1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例LRP16高表达者ER、PR均阳性,Ki-67高表达,且瘤体直径均大于3.5cm,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非高表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RP16基因表达水平与ER/PR阳性率、细胞增殖活性、肿瘤直径、远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LRP16基因可能参与促进乳腺癌的增殖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a member of VEGF gene family, is considered to induce bo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lymphatic involvement in various cancers related to lymphangiogenesi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F-C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112 Japanes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who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out preoperative treatment. VEGF-C expression was exa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T-PCR in surgically resected tissues. Regarding VEGF-C there were positive findings in 44 (39.3%) cases. VEGF-C expression in ESCC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of tumor (p=0.0131),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211), lymphatic involvement (p<0.0001) and pathological stage (p=0.0164). The prognosis for the VEGF-C positive group was poorer than that for the VEGF-C negative group (p=0.038).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VEGF-C expression in ESCC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only in cases of lymphatic involvement. VEGF-C expression in ESCC may play a great key role in lymphatic spread and this may be a consideration in terms of decid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