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异体输血,观察组采取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失血量、输血量及输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体血回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红细胞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并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周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1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采用术中回输自体血技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初期对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患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超过600 ml, 全麻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2组患者自体或异体输血前、输血后1 h(T2)、24 h(T3)、48 h(T4)、72 h(T5)动脉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 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观察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自体血液回输后T2~T5时点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 而IL-10均低于B组(P<0.01);2组输血后不同时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任何相关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切口愈合良好, 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可明显减轻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 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复杂及大型的脊柱手术,术中由于组织广泛剥离且不能使用气压止血骷止血,患者出血最往往较大,临床一般将血液加以回收利用。采用门体血液回输能及时补充手术失血,又能大大减少库存血的使用,且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我院近年来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血液吲输,效果良好。现将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体血回输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应用Cell-Saver血液回输机对术中失血较多的肝、脾、异位妊娠破裂等病人进行自体血回输,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忠  何静  陈方祥  罗梅  郭庆山 《重庆医学》2007,36(21):2150-2151
目的 观察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减少输库存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70例接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 70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620.50ml,术后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减少脊柱前路术中血液的丢失,减少库存血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可分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两种。异体输血始于190 0年 ,由于维也纳大学的Karl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 ,为人类异体输血打通了道路 ,使异体输血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 ,挽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员生命 ,因此 1930年KarlLand steiner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的成果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经过近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异体输血虽然功不可没 ,可越来越多的副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恐慌 ,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各种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等。因而人们在输异体血的同时 ,寻找并发现了一种更安全的输血方…  相似文献   

7.
黎艳  杜芸  庞兰英  陆金梅 《广西医学》2005,27(8):1285-1286
因解剖因素,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常易出血且量大,一般都在600mL左右,多者可达1000mL以上,需要输血。为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导致的各种反应和传夔疾病,减缓血源不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8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自体血预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经抗凝、过滤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方法。我院自1986年6月~1998年4月,共施行术中自体血回输救治失血性休克危重病人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0例,女12例,年龄在26~56岁。外伤性脾破裂10例,外伤性肝破裂2例,宫外孕10例。回输血量500~1000ml 15例,1000~2000ml 7例。全部病人抢救成功。自体血回输后发生输血反  相似文献   

9.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选择 5 6例出血较多的患者 ,应用自体 - 2 0 0 0型血液回输机 ,收集手术野和体腔内的出血、积血 ,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自身 .结果 每例回收血量 (1136± 35 2 ) m L,回输浓缩血细胞 (6 2 1± 173) m L,84%患者术中、术后未再输库血 ;术后检测的各项指标除谷丙转氨酶 (AST)变化不明显 ,其他的变化趋势均与输库血的对照组相仿 .结论 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可节约血源安全有效 ,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功能及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行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对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均略高于术前,组间数据亦有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波动,无实际临床意义.观察组术后神经血管损伤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出血总量为(240.37±40.62)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3±76:4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能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且并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心脏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对患者术后用血量和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66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分配到自体血回输组(试验1,2组)及非自体血回输组(对照组)中.试验1,2组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滤、离心、洗涤后直接回输给患者.分别统计术后输注异体血液量及术后心包、纵膈引流...  相似文献   

12.
梁桂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4-1135,1140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下自制自体血回收装置进行自体血回输治疗情况总结分析。方法:2007年7月-2010年10月急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腹腔内出血患者86例。术中,将一条输血器的一头固定在手术台上,与腹腔镜吸引器头连接,另一头插入无菌空生理盐水瓶盖内,输液管一端插入预先加有100∶1枸橼酸钠的空盐水瓶内,另一端连接吸引器装置。将回收瓶内血液直接通过输血器滤过输给患者。观察患者腹腔出血与回输量、术前、后第1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86例患者的腹腔内平均失血量为(1 748.34±910.21)ml,术中直接回输自体血350~2 000ml,平均为(944±721)ml。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1天RBC、Hb、红细胞压积(HCT)、TP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WB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腹腔镜操作和具备自制自体血回输装置前提下,对伴有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妇科急症既可快速寻找到病灶止血,并可最大限度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宫外孕内出血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顺义医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146例经手术证实为宫外孕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6例行自体血液回输,60例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输血后血红蛋白、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6例自体血回输均抢救成功,有效地纠正了贫血,无输血反应发生,且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与输入异体血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在抢救宫外孕内出血时既可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休克、减少异体血输注、缓解血源紧张,又可避免输入异体血引起的溶血、过敏、发热等外来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无明显输血反应,又降低了传染疾病的危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韩洪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181-1183
目的:探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术野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清洗、浓缩后回输。观察回输血量、回输血后不良反应、缺血、缺氧情况等指标,并抽取术前静脉血、术中回收血、术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46例患者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表现,术后6h内症状改善,趋于正常水平。术后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5.
郝锋 《中外医疗》2013,32(17):24+26-24,26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福旺  林彤 《中国病案》2012,13(6):67-68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妇科手术中的效果,以利更好地利用血源。方法选择66例骨科大手术、妇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连续回输系统收集手术术野或体腔出血,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总体效果满意,47例未用异体血,输异体血者使用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手术中采用血液自体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可显著节约血源、安全有效、节省患者住院费用、缓解血源紧张。  相似文献   

17.
谭伟 《医学综述》2007,13(16):1246-1248
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和节省血源的特殊技术,已较早地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外科领域。近年来将自体输血作为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减少血液破坏及出血。本文就运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自体输血中三种方法(预贮式、稀释式、回收式自体输血)以及适应证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自体血回收仪在脑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减少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自体血回收仪对30例选择性脑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出血进行洗涤回输。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自体血回输量(560±72)ml,输异体血(260±48)ml,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对照组输异体血(491±78)ml明显高于观察组(160±48)ml,P〈0.01。结论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可减少脑瘤手术中的出血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尤其适合估计术中出血较多的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