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患儿行肠镜检查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高。我院自2003-2007年开展肠镜以来,总共发现小儿大肠息肉患者103例,均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说起肠息肉,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它可能是个极为敏感的字眼。当病人得知自己肠子里长了一个息肉,心里就会七上八下,肠壁上怎么会长出来这个“怪物”?它是不是癌肿?或有朝一日会不会转变为癌?怎样将它去除?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实际上是指黏膜局限性隆起,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包括有蒂息肉、亚蒂息肉、广基息肉。但是因为结肠的息肉和结肠癌发病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消化内科医生和内镜医生对肠息肉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可行性,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术前准备肠道,循腔进镜至发现息肉后经活检孔插入圈套器套住息肉或息肉蒂部,逐渐收紧圈套,然后上提,使圈套器尽量离开肠粘膜,将凝切指数调至2~4,将息肉切除,巨大息肉或分叶息肉采用分段切除法,较小息肉用金属电凝探头紧贴息肉后电凝灼除。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顺利切除息肉,13例较大息肉或分叶状息肉在分步切除过程中创面有出血,立即予电凝后血止。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大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 ̄2006年5月,我院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560例患者中检出大肠息肉210例均行镜下高频电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0例患者中男148例,女62例。男女比为2.38∶1。年龄15岁 ̄82岁,平均48.5岁。临床表现以便血或黏液血便为主,部分有腹部不适或排便习惯改变。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多数患者因饮酒或进食刺激食物而诱发加重症状。42例患者由于病程较长(>3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2结肠镜所见210例共检出508颗息肉。单发息肉136例,多发息肉74例,2例全部结肠黏膜表面密集分布(0.2cm×0.2cm)…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2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在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560例患者中检出大肠息肉210例均行镜下高频电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是指从粘膜表面突出的所有种类的隆起,评价其发生率各家文献报道10%~66%不等[1].我们从2000年2月~2001年10月经307例结肠镜检查出46例,检出率为14.9%,其中活检钳钳除及电活检钳钳除9例,外科手术1例,3例未治疗,另外33例经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切除,共切除42个息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斌  张崇 《九江医学》2009,24(3):16-17
随着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大肠息肉发现率明显增加。采用内镜下治疗病例也日益增多。内镜下常用的摘除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活检钳夹除、激光等,以高频电凝电切应用最普及。下面就近几年来我院对148例大肠息肉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6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对635例经结肠镜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术后息肉回收做病理分析。结果635例大肠息肉均一次成功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均止血。结论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创伤小、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9例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结果:治疗大肠息肉409例,共464颗息肉,均全部切除,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孙丙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02-102
资料与方法 2001~2008年大肠息肉患者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12—83岁,平均47岁。门诊治疗125例,住院治疗55例。临床症状:有结肠炎病史、大便习惯改变82例(45.6%),大便潜血阳性45例(25%),大便明显带血42例(23.3%),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息肉11例。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者72例,降结肠48例,横结肠46例,升结肠及回盲部14例。单枚息肉患者65例,2~5枚息肉80例,5~10枚26例,10枚以上9例,最多1例达52枚。息肉直径0.3—2.8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内镜下应用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与高频电凝发生器,在内镜直视下切除大肠息肉。结果70例患者息肉全部切除,术中出血5例,术后出血3例,无穿孔。结论经内镜高频电凝切大肠息肉避免了外科手术,使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胃镜高频电切息肉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对我院 1992年 5月至 1998年 5月间的作高频电切术者 112例护理资料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6~ 70岁 ,平均年龄 5 4 2岁。以便血最为常见 ,一般为小量出血 ,间歇性占 80 % ,其次为排便习惯改变占 45 % ,其它症状如大便带粘液 ,肛门坠胀等较为少见。2 护理2 1 术前准备 对血常规的检查、血型、出凝血时间均可择期进行。了解病人一般情况 ,测体温、血压、做常规心电图 ,并做好记录 ,女性月经期不能作此手术 ,以免引起生殖道感染。做好心…  相似文献   

13.
林世富  欧阳钦 《四川医学》1992,13(2):101-102
我院1981年8月至1989年12月经内镜电切大肠息肉384例(480例次),共切除息肉577颗。现总结分析并探讨术中、术后值得重视的问题。资料与结果本组男227例,占59.1%;女157例,占40.9%。年龄1 7/12~75岁,病程3天至20年。单发息肉274例,多发息肉110例。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1998年6月,我室经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58例(77枚).现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2年4月~2004年5月,开展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42例共64颗息肉,无严重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23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分析减少本疗法并发症发生的方式和降低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大肠息肉者,电子结肠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根据息肉数量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出血8例,未发生肠穿孔,术前1例病理为腺瘤样息肉,术后为腺癌。结论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疗法是根治大肠息肉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对预防肠癌有积极的意义,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治疗成功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8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息肉 ,可避免外科手术创伤 ,预防出血和癌变。我院 1 994~ 2 0 0 0年摘除 1 0 8例 ,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8例 ,男性 65例 ,女性 43例 ;年龄 1 9~ 72岁 ,中位年龄 49岁。共有息肉 1 3 4颗 ,其中直肠 46颗(3 4.3 % ) ,乙状结肠 3 6颗 (2 6.8% ) ,降结肠 1 6颗 ,横结肠 1 7颗 ,升结肠 1 3颗 ,回盲部 6颗。息肉直径 0 .5~ 3 .0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 ,出现粘液便者 5 6例 ,粘液血便者 5 8例 ,便秘与腹泻交替者 3 2例。2 结果全部息肉均顺利摘除 ,治愈率达1 0 0 % ,除 1例有少量渗血…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激光治疗大肠息肉11例陈秉乾郑州铁路分局医院450053我院自1990~1993年经内窥镜激光治疗大肠息肉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7,女4)。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炎症性息肉8例,腺瘤样息肉2例,管状腺瘤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运用高频电切方法摘除大肠息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采用日本PENTAX3830MK电子肠镜配合olympusPSD-20型高频电烧灼器及附属设备,摘除大肠息肉,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80例中腺瘤性息肉130例(72.3%)、炎性息肉31例(17.2%)、不典型增生及腺瘤癌变患者19例(10.5%),一次治愈171例(95%),二次治愈9例(5%),其中穿孔1例。结论在电子肠镜下运用高频电切行大肠息肉摘除术,疗效可靠,病人易接受,可有效地防止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