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 ,4 1岁 ,工人。因腹痛、腹泻 12d入院。腹痛以中上腹明显 ,呈绞痛。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 ,每日约 10余次。无畏寒、发热。起病前 1月有进食鲜海史。查体 :生命征平稳 ,心肺无异常 ,腹软 ,左下腹压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2 2 0× 10 9 L ,N 13% ,L 16 % ,E 6 5 % ,后者绝对计数 14 3× 10 9/L。大便潜血 ,未见虫卵。血IgG、IgA、IgM及补体C3 、C4、CRP均正常。胃镜检查 :胃体、胃窦部位粘膜红白相间 ,花斑样改变 ,十二指肠粘膜肿胀充血。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均阴…  相似文献   

2.
例 1:患者 ,女性 ,40岁。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3个月加重伴腹水 1个月入院。患者 3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灼痛 ,反复恶心 ,呕吐胃内容物 ,4~ 5次 /d,量不多 ,自服吗丁啉无效 ,并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及腹泻 ,为黏液稀便或稀水样便 ,5~ 6次 /d,量不多 ,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便后腹痛不缓解。在厂医院予氟哌酸等治疗效果不佳。 1个月前腹痛加重 ,伴腹胀、纳差 ,B超发现腹水 ,在某区医院“剖腹探查”发现有中等量腹水及阑尾红肿 ,腹腔未见占位病变 ,行阑尾切除术后关腹。术后腹泻加重 ,每日解稀水便 10~ 15次 ,量约 5 0 0~ 80 0 g,…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0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7天,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1周前因进食涮羊肉3小时后出现腹痛,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鲜红色羊肉,此后出现持续性腹胀伴恶心、食欲不振。于两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泻,每天7~8次,呈水样便,无脓血,无坐急后重感,无寒战、发热。即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于两周前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疾病,且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引起误诊。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该病的临床报道日趋增多。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确诊12例,结合胃镜、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4-27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46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5)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21),分析全部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发现,腹痛、腹泻为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经血液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查发现,E计数个体间差异较大是该类疾病的一大特点;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E计数比较无明显性差异(t=0.516,P=0.619),但经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组患者血液E计数明显低于非糖皮质激素组(t=-2.787,P=0.023);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下降程度显著(t=4.156,P=0.002);且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血液E计数下降率显著高于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χ2=11.529,P=0.001)。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线索首先是临床症状加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水平在不同患者间变异程度较大,确诊需要病理学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nstroenteritis,EG)发病率少,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诊断发现逐渐增多,但由于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现就来院收治的1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nstroenteritis.EG)发病率少,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诊断发现逐渐增多,但由于认识不足,早期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1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胃肠道有弥漫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1-3],常同时伴有周围血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4-5].为了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章兴华 《海峡药学》2010,22(9):137-138
目的对2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患者的临床诊断经验进行总结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果分析。方法对2例EG患者行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CT检查、病理及内镜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强的松片治疗。结果患者一诊断为浆膜型EG,给予强的松40mg.d-1治疗15d后症状缓解;患者二诊断为黏膜型EG,给予强的松30mg.d-1治疗7d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出院随访发现病情偶有反复,但以胃肠炎表现为主,无恶性改变。结论 EG临床诊断困难,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应作胃肠镜及黏膜病理检查以免误诊,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一般可以考虑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本组6例患者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本组6例均经内镜检查并取病理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本组中6例均有明显腹痛,其中3例有腹泻,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有黑便,化验便潜血阳性,易误诊为肠道肿瘤;1例以腹水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常易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1.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在临床较为少见,是以胃肠壁某一层或全层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EG病因尚不明确,可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在整个胃肠道均可发生,其中胃窦、近端小肠、末端小肠及回盲部相对多发[1],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2]。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典型EG,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被误诊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从临床特点、化验检查、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有明显腹痛,其中3例伴有腹泻,2例伴恶心呕吐,1例伴腹胀,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上腹痛向后背部放射误诊为胰腺炎;1例以腹水为主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后经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结论因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较少见,对其认识不够,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相关检查不全面,是易导致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余志强  郭晓白 《江西医药》2007,42(10):902-903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病因、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6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EG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结果 EG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水症状,内镜下表现胃、肠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误诊原因:(1)临床罕见;(2)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3)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作用迅速.结论 EG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易误诊;皮质激素疗效好、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4.
例 1:患者 ,男 ,3 5岁 ,腹部不适、间断腹泻 6a,腹痛 1个月入院。 6a来多于进肉食后出现腹部不适 ,晨起恶心、嗳气 ,服胃尔舒、斯达舒等效果不佳 ,间断腹泻 ,每日 10余次水样便。 3个月前吃海鲜后出现低热、腹泻 ,服诺氟沙星不缓解 ,1个月前出现上腹痛 ,伴烧心。体格检查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 B超检查正常。中消化道造影 :小肠易激综合征。血嗜酸粒细胞 0 .2 1,计数 :1.0 0 8× 10 9/ L。大便潜血阳性。胃镜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检查 :黏膜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灶状浸润。骨穿 :嗜…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1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0余天伴呕吐入院.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发作与饮食无关,每次持续时间约20~30 min,可自行缓解,呕吐物为胃内容、非喷射状,不伴发烧,咳嗽,大小便外观正常.患儿2年前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0余天伴呕吐于当地医院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口服泼尼松3个月,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规律治疗1年,于用药3~4 d患儿腹痛缓解呕吐止,停药1年内未有腹痛发作.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4岁,汉族.因腹痛、腹胀二天来我院.该患二天前出现腹痛,以上腹痛为著,疼痛剧烈,为痉挛性疼痛,伴有恶心,乏力,食欲不振,腹部胀大,腹部不适,排气减少,排便尚正常,但排便后腹痛腹胀不缓解,无发热及呕吐,当地以“腹水原因待查”介绍转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7.
<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少见疾病[1],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等,一般认为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变态反应所致。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我院23年共收治12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腹水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EG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患者以“腹胀半个月”入院,入院前腹部CT提示腹腔及盆腔积液,入院后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异常增多,腹水有核细胞涂片镜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骨髓穿刺提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直肠黏膜组织活检镜下见黏膜内散在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转上级医院继续诊疗,上级医院修正诊断为腹水型EG。EG发病率低,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类似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临床医师应注意鉴别;临床对不明原因的腹水患者,应警惕浆膜型EG存在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常因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而在临床中容易被忽略。目前EG的发病率较低,而浆膜型EG更为罕见。本文主要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典型的伴有胸腹水的浆膜型EG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医护人员对EG(特别是浆膜型EG)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临床治疗等情况。结果 EG患者临床均出现腹痛症状,黏膜型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为主要表现,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5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病理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非浆膜型患者可在l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