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当代溶栓疗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的治疗有数种方法可供选择 ,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最佳方法的选择要高度个体化 ,主要决定于栓塞面积的大小、血流动力学状态、基础疾病、原心肺功能状态、年龄、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每种疗法本身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若溶栓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则应进行审慎的评估 ,并认真做好溶栓治疗各项的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肺栓塞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种表现 ,因此 ,溶栓治疗也必须遵循这一概念 ,始终要考虑这两方面治疗的需要 ,做全面的评估和观察。一、溶栓疗法的概况溶栓治疗早在 196 4、1…  相似文献   

2.
程兆忠 《山东医药》2002,42(19):69-7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目的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溶解血栓,疏通血管;防止进展为慢性PTE.急性期主要是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以纠正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低氧血症,止痛和抗心律失常.当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1 抗凝治疗 1.1 肝素标准的普通肝素是一种硫酸酯粘多糖,分子量3000~30000,平均15000.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起作用,后者是一种酶,通过抑制凝血酶因子Ⅱa、Ⅹa、Ⅸa、Ⅺa、Ⅻa,促进ATⅢ构形变化,提高其活性100倍到1000倍,预防附加血栓的形成,使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块.但肝素不能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肝素的作用迅速,具有防止栓塞发展和再发的作用,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延伸,促进人体纤溶机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还可抑制血栓引起的神经体液分泌.肝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出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等忌用肝素;近期(2周内)大手术、外伤、需行活组织检查时则慎用或不用肝素,严重肝肾疾病时肝素用量应减少.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比间歇静脉注射发生出血的机会少.  相似文献   

3.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方法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分析图像 ,计算灌注缺损百分数 (PPDs) ,溶栓前、溶栓后 1~ 5d、6~ 30d和 3个月以上PPDs分别表示为PPDsD0 、PPDsD5、PPDsD3 0 和PPDsM3 。结果 全部 80例患者PPDsD0 平均为 (5 7 3± 16 4 ) %。其中 6 4例溶栓前PPDsD0为 (5 5 5± 16 8) % ,溶栓后早期PPDs明显降低 ,PPDsD5为 (4 0 0± 18 6 ) % ,两者比较P <0 0 0 1。其中30例PPDsD0 ,PPDsD5和PPDsD3 0 分别为 (5 7 5± 16 1) % ,(39 3± 16 8) %和 (2 9 5± 17 3) % ,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0 1。溶栓 3个月以后 ,PPDs仍有一定程度的减低 ,11例患者PPDsD3 0 和PPDsM3 分别为 (4 0 9± 18 1) %和 (2 9 1± 2 7 1) % ,P <0 0 5。病程在 7天以内和病程在 8~ 14天的两组患者溶栓后PPDs均有十分明显的降低 ;而病程在 14天以上的患者 ,溶栓后PPDs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降低的程度小于前两组患者。结论 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观察溶栓后肺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 ,是评价急性肺栓塞溶栓疗效的简便可靠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血栓栓塞症 (PTE)是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急、危重症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PTE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是急性期的溶栓治疗 ,国内外研究重点多在溶栓后即刻的肺血流恢复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而对溶栓后远期的观察研究甚少 ,国内也尚无PTE治疗后的临床病程资料。为此 ,我们对41例急性PTE患者在溶栓及抗凝治疗后 7、30及 180d进行了随访观察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我科在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PTE患者 6 5例 ,排除病程超过 2周的PTE患者 2 0例及在慢性PTE基础上发生急性PTE患者 4例。我们前瞻性观…  相似文献   

5.
田春梅 《山东医药》2005,45(17):50-51
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我们共对30例急性脑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行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及时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及时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PT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并以诊断时间是否超过2周为界,观察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3例(71.7%),有心肺疾患者23例(50%),外科手术后6例(13%)。有36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和灌注扫描确诊。有13例患者误诊为心肺疾病,误诊率为28.3%。诊断时间在2周以内的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超过2周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诊断时间在2周内疗效显著,超过2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分析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得的病史,浆确诊的12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h滴完,溶栓结束后,每4h检测一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0倍以内,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12h一次,共7d,并重叠口服华法林4-5d,尔后单纯应用华法林,初使剂量为3mg,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达到2-3,B组患者只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而不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并口服华法林,尿激酶及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C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12h一次,共7d,并重叠口服华法林,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及核素肺灌注显像或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127例患者最常见的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70例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为90.0%,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31例单用尿激酶溶栓者,有效率为77.4%,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26例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为61.5%,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尿激酶溶栓总有效率为86.1%,症状出现后1周内进行溶栓效果最好(92.7%),2周以上也有一定疗效(81.8%)。结论 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PT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规范化抗凝和溶栓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或防止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 动脉高压的要素之一。一旦确诊急性PTE,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分层、制定规范化、个体化抗 凝或溶栓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结果 常规治疗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血清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治疗组sCD40L、E-选择素、P-选择素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sCD40L与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sCD40L与E-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1)。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sCD40L,影响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从而改善内皮功能及减少斑块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2 60例急性PT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随访 ,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引起远期临床事件 [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PT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 (或 )右心衰竭、抗凝治疗出现大出血、依赖家庭氧疗 ]的危险因素。结果  2 60例PTE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 2 2例 (8 5 % ) ,其中 1 5例 (62 8% )死于PTE。随访 2 2 7例患者 ,为期 3 9~ 8 4年 ,死亡 72例 (31 7% ) ,其中有 2 1例患者死于再发PTE。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1 65例患者进行远期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不足 6个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 ,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是PT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高危因素的确立 ,可予患者更积极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前后影像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29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第3天、1周及第2周进行肺部CT平扫和CT肺动脉造影(CTPA),溶栓前后影像改变对比分析。结果溶栓后第3天、1周及第2周肺不张楔形致密影的复张率分别为16.0%、12.0%、4.0%,病灶肺动脉充盈缺损存在率为13.8%、6.9%、3.5%,病灶局限性血管纹理稀疏存在率为31.0%、6.9%、3.5%,胸腔积液存在率73.7%、52.6%、42.1%,局部胸腔增厚存在率63.6%、59.1%、40.9%。结论溶栓能够大部分消除异常影像征象,但短期内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影像征,肺异常影像消除率最高是肺不张和局限性血管纹理,消除率最低是局部胸腔增厚,动态观察异常影像时决策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价值及对TNF-ɑ、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收治的8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首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18mg溶于10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2min以上;30min以后再次用药18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两组患者溶栓完毕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抗凝,并重叠应用华法林钠抗凝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TNF-ɑ、IL-8、Hcy、Pa O_2、Pa CO_2、肺动脉压、收缩压的变化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两组患者TNF-ɑ、IL-8、Hcy、肺动脉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 O_2、Pa CO_2、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镜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不良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疗效确切,有效降低炎性因子TNF-ɑ、IL-8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Yang HS  Pan WS  Zhang LT  Guan JT  Ma JY  Ma N  F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661-664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猪血流动力学、动静脉血气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 )、肌红蛋白 (Mb)、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水平。方法 健康幼年猪 16只 ,分为 2组 ,每组8只。栓塞组 (急性PTE模型组 ) :用注射器经颈外静脉插管快速 1次注入多聚乙烯微球 ,0 1g/kg体重悬浮于生理盐水 5 0ml中 ;对照组 :用注射器经颈外静脉插管快速 1次注入生理盐水 5 0ml。检测栓塞前、栓塞后即刻、30min、1h、2h、3h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清cTnⅠ、Mb、CK MB水平。结果 栓塞即刻肺动脉压升高 ,约为栓塞前的 2~ 3倍 ,栓塞后 2~ 3h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 ;心输出量、肺毛细血管嵌顿压、肺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栓塞即刻动脉血氧分压(PaO2 )下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pH值下降 ,30~ 6 0min达最高峰 ,2h后PaO2 和 pH值恢复至栓塞前水平。栓塞后血清cTnⅠ和Mb明显升高 ,CK Mb栓塞前后无明显变化。cTnⅠ与Mb有相关性 (r =0 5 5 ,P =0 0 0 1) ,与CK MB无相关性 (r =0 10 9,P =0 5 33)。结论 急性PTE可出现急性肺动脉压升高和气体交换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检测cTnⅠ和Mb有助于急性PTE心肌损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WMH)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C组,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32)、低分子肝素干预组(G组,n=32)。A组以1.5%脱氧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 ml/kg),G组于造模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100 g),C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E 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取胰腺及肝脏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评分;RT-PCR检测肝脏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三组间和不同时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6、12、24、48 h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o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C组相应时点显著升高(P0.05);G组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o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A组对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时的表达可能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LWMH可能是通过下调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胰腺和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地塞米松(Dex)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4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UK组、Dex组和UK+Dex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ET-1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理检查显示PTE、UK和Dex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UK+Dex组肺组织损伤较轻。(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对照组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ET-1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138±0.007、0.063±0.003、0.066±0.002,PTE组分别为0.331±0.036、0.229±0.014、0.191±0.046,UK组分别为0.204±0.020、0.163±0.017、0.137±0.013,Dex组分别为0.258±0.032、0.188±0.013、0.145±0.055,UK+Dex组分别为0.186±0.033、0.107±0.012、0.098±0.02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51、259.15、87.16,P分别<0.01、<0.05);对照组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NF-κB P65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074±0.020、0.066±0.028、0.044±0.026,PTE组分别为0.245±0.036、0.190±0.040、0.204±0.054,UK组分别为0.278±0.039、0.225±0.058、0.210±0.139,Dex组分别为0.175±0.024、0.104±0.022、0.144±0.022,UK+Dex组分别为0.109±0.018、0.062±0.023、0.093±0.01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52、356.65、190.55,P<0.01)。PTE、UK和Dex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Dex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组和UK组NF-κB P65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ex组、UK+Dex组,Dex组高于对照组,UK+Dex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E后溶栓结合抗炎治疗可明显降低ET-1和活化的NF-κB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提示对PTE患者开展溶栓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和内皮素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为主的抗凝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的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ib、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T-Ⅲ显著升高,对照组AT-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Fib、D-D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T-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溶栓治疗老年PTE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其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6),ANP组(n=24),BQ123治疗组(ANP+BQ123,n=24)。采用胰腺实质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ANP模型,制模后6h用BQ123进行治疗,监测制模后24h、48h、72h和7d血清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及胰腺组织白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表达;RT—PCR检测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mRNA变化。结果 ANP组肺及胰腺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而BQ123治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ANP组胰腺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而BQ123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控ANP时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达到减少白细胞在局部器官浸润,保护器官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不同时相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PTE患者7例(溶栓组),用低分子肝素(LMWH)为主的抗凝药物治疗PTE患者17例(抗凝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抗凝前后不同时相(溶栓组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24h,4、7d5个时相;抗凝组于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h,7、14d4个时相)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变化,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溶栓后4h ET-1、D-dimer均有一明显的高峰出现,分别为(103.7±26.6)ng/L、(5.0±1.7)mg/L,与其他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抗凝组抗凝后14d与抗凝前比较,ET-1由(72.0±18.3)ng/L降至(52.8±13.9)ng/L,NO由(48±14)μmol/L升至(66±24)μmol/L,AT-Ⅲ由(90±7)%升至(99±4)%(P均<0.05)。溶栓后4h ET-1的升高与PaO2、D-dimer的升高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82,P均<0.05)。结论ET-1、D-dimer的水平在溶栓前后,ET-1、NO、AT-Ⅲ的水平在抗凝前后均发生了变化,溶栓后早期ET-1、D-dimer的变化可反映溶栓效果。溶栓和抗凝治疗有助于调节凝血纤溶平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 = 6),ANP组(n = 24),BQ123治疗组(ANP + BQ123,n = 24).采用胰腺实质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 制作ANP模型,制模后6 h用BQ123进行治疗,监测制模后24 h、48 h、72 h 和7 d血清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及胰腺组织白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表达;RT-PCR检测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mRNA变化.结果 ANP组肺及胰腺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而BQ123治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ANP组胰腺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而BQ123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控ANP时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达到减少白细胞在局部器官浸润,保护器官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Es)、P-选择素(Ps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116例AMI患者,均符合PCI指征且实施该手术,在入院时、出院时均检测血清s ICAM-1、Es和Ps水平。出院后所有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MACE发生和未发生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血清sICAM-1、Es和Ps水平,分析其预测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价值。结果 MACE发生率为14.29%;MACE发生者和未发生者出院时血清sICAM-1、Es和Ps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MACE发生者入院时、出院时血清sICAM-1、Es和Ps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MACE发生者血清sICAM-1、Es和Ps变化率低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t=2.463、2.299、2.190;出院时:t=15.105、8.724、9.846;变化率:t=18.734、13.732、22.103,P <0.05);血清sICAM-1、Es和Ps水平变化率预测近期MACE发生的Cut-off值分别为19.16%、24.60%、28.47%,三者联合预测近期MACE发生的特异度与单独预测相近,敏感度和AUC均高于单独预测,且AUC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UC=0.927,Z=2.380、2.997、2.603,P <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率高,且血清sICAM-1、Es和Ps水平均偏高,三者变化率联合对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