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Aspart)与人普通胰岛素(Novolin R)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684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nsulin Aspart组32例,Novolin R组36例,目标值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9.0mmol/L,比较两组达到靶血糖值后所需治疗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达到靶血糖水平Insulin Aspart组所需治疗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小(P〈0.01或P〈0.05)。结论Insulin Aspart经持续皮下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在空腹(8例),餐后(15例),长期在家使用胰岛素治疗(8例)的不同情况下,使用鼻腔吸入雾化胰岛素进行研究,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用1%的 lausetu-9作表面活化剂,内含1单位胰岛素/公斤体重,经鼻腔吸入。药物在15min 内迅即吸收,45min 内可将正常人空腹血糖降低50%,于120min 内可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降低50%。降糖  相似文献   

3.
由于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揭示,使得2型糖尿病(2型 DM)胰岛素治疗总趋势倾向积极。在2型 DM 病程进展中,当血糖升高到足以诊断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成为主要矛盾。为使血糖达标,延缓病程进展及生存所需,最终则需要胰岛素治疗。1 2型 DM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机理与必要性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2型 DM 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减退,如果按照患者胰岛功能减退的速度推算,大约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予以重组人胰岛素以及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1月—2017年3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观察组使用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达标、生化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01±0.58)d,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血糖达标率对比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性不强(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22±2.04)mmol/L、(5.42±1.66)mmol/L、(6.03±0.39)%,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概率仅为4.76%,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均有较佳效果,但人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制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6.
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控制会减少糖尿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而在临床中理想的血糖控制又是很难达到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且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常不明显,应用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减少低血糖危险。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加速流行及其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痛。数据显示,有效的糖尿病管理能够大大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家知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才是危害最大、精力财力消耗最大、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问题。要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好血糖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随着近几年对胰岛素治疗重要性的宣传,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正开始渐渐改变对胰岛素治疗的看法。本社经常接到患者咨询胰岛素各方面问题的电话和信件,很多患者希望杂志多刊登一些介绍胰岛素的文章,可见广大患者已经在主动去了解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红 《糖尿病之友》2009,(11):45-4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为:初发时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素分泌量不低,但机体利用不行)。肥胖还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包括血脂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胆囊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时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通过减轻糖毒性、脂毒性以及控制炎症,可以改变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病程,具有持久益处.因此,现在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诱导病情缓解和口服用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尽早和尽可能使血糖达标及恢复β细胞功能,应尽早启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天地》:很多专家指出,防治糖尿病的基本方针就是“早期筛查、早期药物干预、早用胰岛素”。您赞同这一观点吗?应该如何指导患者尽早、正确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1.
选择103例应用人胰岛素30R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_2DM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16周,观察转换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体质量指数、胰岛素使用量,采用调查问卷比较转换前后满意度。结果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Hb A1c7%的达标率61. 4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 0. 05),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减少(P 0. 01),调查治疗满意度明显改善(P 0. 01)。结论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减少胰岛素用量,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国内外正积极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已取得了满意到结果。本研究与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近期血糖控制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的诊断对于患者本人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开始胰岛素治疗感到万分恐惧,将其看作是“过往努力皆成空,糖尿病情又恶化”的标志。其实,及时地开始胰岛素治疗反而能够帮助改善预后,这一点早在著名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OS)中就已经得到证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糖尿病大军中,通过患者教育消除开始胰岛素治疗的种种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后的治疗方案,胰岛素的启用被理解为是病情严重恶化或其他药物治疗方案失败后的不得已之选,而最新的指南推荐胰岛素尤其是基础胰岛素作为糖尿病早期的治疗方案,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其它降糖药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多数患者对启用胰岛素有诸多顾虑,那么研发符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胰岛素将大大提高患者对该类药物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辑部 :  得知贵刊开辟“专家答疑”栏目 ,我十分高兴 ,并表示祝贺 ,盼能成为基层广大医生的知心挚友。  近年来 ,对于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指征有了进一步认识 ,总趋势倾向积极 ,但对用药指征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如Taskinen认为 ,经口服药、饮食控制及体力锻炼 ,空腹血糖 >7 8mmol/L或HbAIc >8%时 ,应使用胰岛素。国内邓尚平等亦提出更具体的相似看法 ,通过饮食控制、锻炼和足量的口服药 ,如优降糖 15mg/d或 (及 )二甲双胍仍不能将空腹血糖降到 7 8mmol/L ,就有用胰岛素指征。潘孝仁则提出 ,当任何时白…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每日胰岛素用药〉60d的102例患者,加用格列美脲,观察治疗前后。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较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方案可有效降低血糖,同时可显著降低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对口服降糖药(OAD)治疗3月以上或已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空腹血糖(FPG)仍〉8mmol/L的28例T2DM患者,采用在OAD基础上加用来得时或短效胰岛素加用来得适结果来得适治疗后血糖能平稳达标,夜间无明显低血糖事件。结论来得适使空腹血糖达标更好,且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少。  相似文献   

19.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NPH组和IG组,予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6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果:两组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IG组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IG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地控制T2DM人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早期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保持血糖稳定同时能避免餐后高血糖〔1〕,且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使部分受损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或功能恢复,从而避免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服用降糖药〔2〕,有学者〔3〕认为,一部分新确诊糖尿病(DM)患者如能早期正确治疗甚至能可逆性恢复健康。本文对DM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认识胰岛素治疗DM使用中的利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