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弱激光照射对兔牙移动速度及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及骨改建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 组,即正常组、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 g。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照射侧,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计算机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距离,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经弱激光照射侧牙齿移动距离普遍大于对照侧,1、3、14、21 d有显著差异。光镜下的组织学观察显示,经弱激光照射侧血管化反应、破骨与成骨活动均较对照侧活跃。破骨细胞计数3、5、7 d组与对照侧相比有显著差异(P<0101,P<0.05)。结论:弱激光照射促进了兔实验性牙齿移动速度与骨改建。  相似文献   

2.
正畸牙齿移动时骨形成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畸虎齿移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分布,表面的变化,方法:采用MBP单克隆抗体免疫 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性兔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BMP的表达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区牙周膜BMP达高峰出现早于牙槽骨表面,与张力区比较,压力区BMP表达高峰出现较迟,结论:BMP参与正畸牙齿移动时的骨吸收和骨增生的骨改建过程,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促进牙齿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NaCl)、低剂量组(2.5 mg·kg-1 辛伐他汀)、中剂量组(5.0 mg·kg-1 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0 mg·kg-1辛伐他汀),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率最低(1、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26.81%、53.38%);②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灰度积分增高最明显(P<0.001);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张力区略高于压力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过程中,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的辛伐他汀效果最明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加速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促进移动后的牙齿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大耳白兔按每组3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 g。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实验侧,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 bFGF半定量分析。结果:经弱激光照射后,照射侧牙周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对照侧,照射侧张力区、压力区牙周膜中bFGF表达在5、7、14 d时较对照侧有显著性差异;照射侧张力区牙槽骨表面成骨区bFGF的表达在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侧。结论:弱激光照射促进了牙周组织中bFGF的表达,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5.
6.
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改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对于正畸力的传导、牙齿在骨组织中移动及固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正畸力作用下牙周膜的合成与降解、成纤维细胞的多种功能,牙槽骨的细胞连接、影响骨代谢的生长因子,牙骨质抗吸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治疗后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治疗后牙南吕骨形成蛋白(BMP)的分布,探讨雌纱对牙周组织中BMP的作用以及BMP对牙槽骨改建的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1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骨质度。结果:3组大鼠BMP染色强度均有所不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雌激素治疗组牙周组织 BNMP染色增强,张力区最为明显,骨质疏松组染色减弱,破骨细胞染色在雌激素治疗组有所减弱,在骨质疏松组明显增强。结论:雌激素促进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能量微波照射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螺旋弹簧加力法,通过镍钛拉簧装置构建大鼠正畸模型。实验组每天1次,用微波治疗仪照射被移动的第一磨牙,每次30 min;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造模当天、第7、14、21天处死大鼠,测量大鼠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7、14、21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计数、ODF表达显著升高(P<0.05),牙周组织中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低能量微波照射能明显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抑制炎性基因表达,促进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9.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机械应力作用于牙齿,牙周膜和牙槽骨发生改建,其中存在复杂的生物反应。本文从骨组织代谢及信号转导的角度,对正畸牙齿移动中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从细胞、亚细胞水平观察了丹参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丹参对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丹参可减轻牙周组织在矫治中的损伤,包括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包括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能力和形成新生牙周组织的功能,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改建。另外,本研究还观察了在中等矫治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在压力与张力侧牙周膜组织  相似文献   

11.
骨形成蛋白-2、4在胎鼠牙胚蕾状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2、4(BMP-2、4)在牙胚蕾状期的表达,探讨二者的作用及其关系,为牙组织工程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14 d SD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证实牙胚处于鼠胚胎第14天蕾状期后,则取其前后2~3张切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MP-2、4在鼠牙胚蕾状期的分布与表达。结果:BMP-4在蕾状期牙上皮和牙间质均有表达;BMP-2在牙上皮有表达而在牙间质表达不明显。结论:BMP-2、4在牙胚蕾状期表达模式相似,但BMP-2的表达比BMP-4晚,反映二者作用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在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各25只。全麻下行大鼠去势术或假手术,术后饲养3个月。构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并分别于牙移动0d、1d、3d、7d与15d处死去势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各5只,取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去势大鼠与假手术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基本相似,即张力区以成骨为主,压力区以破骨为主。去势组大鼠牙移动15d张力区成骨细胞及压力区破骨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大鼠(尸〈0.05)。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Runx2表达先升后降。牙移动1d、3d、7d张力区与压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0d(P〈0.05),15d与0d则无显著差异。去势组大鼠牙移动牙周组织Runx2表达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基本一致,但是去势组1d压力区和7d张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结论: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符合正畸牙移动的基本规律,但其牙周组织的改建更为活跃。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内Runx2的表达增强,这可能与活跃的牙周组织改建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遗传因素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外因,导致部分人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牙颌面畸形。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孕期大鼠正畸牙施力后牙周组织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孕期正畸牙周改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90只大鼠按所处孕期阶段和加力方式随机分3组,正常怀孕对照组30只、怀孕加力组30只和非孕加力组30只。怀孕加力组和非孕加力组大鼠戴入牙移动装置,加力使其上颌第一磨牙朝近中移动。分别在妊娠第6天、第12天和第19天处死动物,取上颌骨及牙齿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牙周组织OPN mRNA的表达。结果怀孕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OPN mRNA的表达强于非孕加力组,且具有孕中期表达最强、晚期稍低而早期最低的特点;怀孕加力组和非孕加力组压力侧OPN mRNA表达都增强;怀孕加力组各孕期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孕鼠牙周组织压力侧骨改建的骨吸收过程中,OPN mRNA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OPN mRNA的表达受孕酮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将珊瑚与具有骨诱导特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并与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通过X线片、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此复合人工骨的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骨缺损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机械强度不断增大;12周后,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缺损区抗压强度接近正常的骨组织。该复合人工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以指导正畸临床加力。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0、1、3、5和7 d组,每组6只;左侧施加0.6 N以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右侧放置正畸装置但不加力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支持组织中HMGB1的变化,以平均光密度法检测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显示,加力1 d~7 d,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呈现正畸牙移动的典型变化:压力侧牙周膜变窄,呈现纤维排列紊乱,破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张力侧牙周膜增宽,纤维排列整齐,成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压力侧1 d时HMGB1表达量最低(0.0012 ± 0.0009),显著低于1 d对照组(0.0239 ± 0.011),从1~7 d,压力侧HMGB1逐渐增加,到7 d时到达加力后最高值(0.0127 ± 0.0014);张力侧1 d时HMGB1表达量(0.0193 ± 0.0012)低于1 d对照组(0.0284 ± 0.009),到5 d时,张力侧HMGB1达到最高值(0.0324 ± 0.0014),但与5 d对照组(0.0289 ± 0.0012)无显著差别。结论:过大的正畸矫治力减少压力侧牙周组织内HMGB1的表达,减慢透明样组织清除和正畸牙移动。  相似文献   

17.
拔牙区骨改建对邻牙移动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拔牙创的骨改建进程及矫治力对牙齿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医生选择理想的矫治力和牙齿移动时机,缩短矫治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3月后拔除另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在拔牙后不同的时间制作口内矫治器,分别以0·30、0·60、1·36 N的力牵上颌第二磨牙向拔牙区移动,分别在施力前及施力后的第1、3、5、7、10、14天拍摄X线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 测量牙齿移动距离,以置入的拔髓针校正放大率。结果 ①牙齿向新鲜拔牙区移动的速度明显大于向已愈合拔牙区移动的速度。②无论向新鲜拔牙区移动还是向已经愈合的拔牙区移动,0·30 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在各时间点与0·60 N、1·36 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0·60 N与1·36 N力组牙齿移动的距离之间基本上从第5天开始差别不大。③加力后牙齿移动周期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瞬时运动;迟滞期;后期移动阶段。大约在第14天时,由于矫治力衰减,牙齿停止移动。结论 ①牙齿向新鲜拔牙区移动速度快,而向已经愈合的拔牙区移动速度慢。②在矫治过程中,中等力较为合适;即使使用较大的力,也不一定引起较大的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8.
BMP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65年,Urist[1]将脱钙的骨基质(deminemlized bone matrix,DBM)种植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3周后在原来的肌肉组织中发现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