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雷公藤的皮肤粘膜不良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的皮肤粘膜不良反应及防治窦忠东刘迎恩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276400雷公藤为卫茅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Hookf)的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能和抗炎、免疫抑制等现代药理作用,临床治疗多种变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  相似文献   

2.
管立 《中成药》2012,34(10):1986-1989
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的根部提取混合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概述了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用药方案和不良反应并对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引起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4-2004年收载雷公藤ADR的个案,统计其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例数,归纳不良反应的系统分类,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雷公藤的ADR多见于中年人,其临床表现以骨髓血液系统损害为最常见.结论用药时应注意其毒性损害,定期检查,注意临床用量.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是迄今为止免疫抑制作用最可靠的中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儿科疾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特别是性腺毒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的使用。作为中医用药法则,“有故无殒”思想体现了“以毒攻毒”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治则和理念,为正确合理地认识雷公藤治疗作用与性腺毒性提供了思路,雷公藤对儿童性腺的影响既要权衡近期影响,也要考虑远期转归。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表明,雷公藤的性腺损害大多是“可逆”的,临床上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雷公藤对儿童性腺的毒副作用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在疾病治疗及保健养身方面的认可度也逐渐攀升,雷公藤作为一类祛风通络、除湿止痛的中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但雷公藤的不良反应事件也频频发生,导致雷公藤无法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有的研究逐渐确证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对肾脏的相关功能具有双向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应用举例及近十几年的文献报道,从雷公藤对肾脏双向作用的物质基础、发生肾损害和肾保护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雷公藤的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甲素等发挥作用,通过影响免疫调节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改变肾脏转运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等途径对肾脏产生保护或不良反应,以此来综述雷公藤治疗肾脏疾病及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雷公藤治疗肾脏疾病及其不良反应的产生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以及机体状态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期为雷公藤治疗肾脏疾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内酯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红 《中医药信息》2004,21(6):15-18
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抗生育等活性,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肾炎,哮喘等疾病,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多种不良反应.综述了近几年来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研究,含量测定方法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灵治疗三痹的临床疗效及对三痹患者血清ESR、CRP、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三痹患者随机分为关节灵组(28例)和雷公藤组(28例).观察组口服关节灵煎剂,对照组口服雷公藤片.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关节灵活疗三痹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与雷公藤(89.29%)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关节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SR、CRP、MMP-3水平,与雷公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明显优于雷公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结论关节灵有较好的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应用治疗三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明显优于雷公藤.  相似文献   

8.
对近10年雷公藤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及配伍后减毒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合理、科学的配伍可对抗雷公藤所导致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指出今后应在减毒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9.
李瀚旻  兰少波  常明向 《中草药》2013,44(2):199-202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对Ⅱ 型胶原诱发的关节炎(CIA)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制备CIA小鼠模型.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片剂对照组、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简称透皮制剂)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免疫组化法计数滑膜血管翳数目;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小鼠心、肝、肾、胃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透皮制剂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片剂组滑膜增生血管翳数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片剂组小鼠血清ALT和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透皮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和BUN水平较雷公藤片剂组显著降低(P<0.01).雷公藤片剂组小鼠显示明显的心、肝、肾、胃细胞及组织损伤;透皮制剂高剂量组小鼠心、肝、肾、胃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高剂量和雷公藤片剂均具有抗CIA的作用;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透皮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与口服给药的作用相当,且明显减少大剂量口服给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苷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多苷(glucosidorum tripterygii tororum,雷公藤多苷)是从卫茅科植物雷公藤的去皮根中提取并反复精制而成的药物,其生理活性由多种成分(二萜内酯、生物碱、三萜等)协同产生,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同雷公藤生药相比,具有剂量小,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雷公藤制剂.  相似文献   

11.
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羽  董志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651-655
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保护心血管、防治癌症、抗炎、抗糖尿病、抗胃溃疡、保护肝脏、抗辐射、提高学习记忆、促进毛发生长等药理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种灵芝孢子粉收集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开发一种方便实用、低本高效的灵芝孢子粉收集器,收集优质灵芝孢子粉.方法:利用白卡纸或油光纸等通用材料,生产灵芝孢子粉收集器,以温度、湿度为主要指标比较孢子粉采集器对灵芝生长环境的影响,并调查集粉效果.结果:研发的灵芝孢子粉采集器能有效地把灵芝子实体与外界相对隔离,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独立空间,阻止了孢子粉的自由飘散;孢子粉采集器的使用对灵芝生长的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影响小,不仅不会影响灵芝子实体发育,而且因采集器内空气相对湿度变化更趋平缓而更有利于孢子粉的散发.结论:该灵芝孢子粉采集器孢子粉收集效率高、质量好,大面积应用时灵芝孢子粉产量可达孢子粉与灵芝子实体总量的38.3%.  相似文献   

13.
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最低药物浓度SMIC_(50),SMIC_(80)分别是500,1 000 mg·L~(-1);100,1 000 mg·L~(-1) 的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拗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五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拗汤及其富含挥发油的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桔梗和荆芥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五拗汤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桔梗、荆芥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中一些化学信号在复方五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五拗汤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规格种茎对黄丝郁金生长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定株定期进行调查测定,收获后测各器官干重、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不同规格种茎对植株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影响.结论:生产上应选择健壮较大种茎作种,淘汰过小种茎.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T4单体和干扰素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T4单体和干扰素α -2b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人成纤维细胞常规传代培养。用比色法检测分别加入雷公藤T4单体、干扰素α -2b、 5-氟尿嘧啶及T4加 5-氟尿嘧啶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T4单体、 5-氟尿嘧啶及T4加5-氟尿嘧啶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干扰素α -2b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雷公藤T4单体对实验性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短葶飞蓬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影响,验证逆境效应理论.方法:测定8%,15%,23%3个水分梯度下短葶飞蓬植株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氮含量、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结果和结论:8%,23%含水量组的短葶飞蓬植株F_v/F_m明显低于15%正常水处理组,分别构成轻度干旱和水涝胁迫.2种水分胁迫条件下,短葶飞蓬氮含量低于正常处理组,而有效成分却显著高于正常水处理组.水分胁迫促进了短葶飞蓬药用成分的积累,结果支持环境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碳素/营养平衡假说"和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单加氧酶(Monooxygenase,MO)是一类通过在底物上加一个氧原子的加氧酶,在动植物体内参与多种代谢途径。本实验致力于从雷公藤转录组数据中克隆得到单加氧酶基因c DNA全长,并对克隆得到的MO基因进行初步的功能分析。方法:通过对雷公藤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得到MO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MO基因c 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O基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多重序列比对,蛋白结构预测和构建进化树分析等。结果:根据分析结果Tw MO基因全长为2 193 bp,共编码50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84,相对分子质量为55.20 k Da,多重序列比对显示它与其他植物的MO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雷公藤悬浮细胞经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TwMO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在48 h达到最高,提示Tw MO基因与雷公藤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有关。结论:本研究首次从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克隆得到MO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追溯了萸黄连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在经典方剂中的应用;总结了萸黄连的炮制工艺研究和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较全面的论述了萸黄连炮制研究进展;阐述了萸黄连炮制机制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萸黄连炮制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紫花杜鹃中黄酮类成分的UPLC/Q TOF 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紫花杜鹃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别。方法: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使用ESI离子源,分别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推断出紫花杜鹃中黄酮类化合物7个,分别是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2)、金丝桃苷(3)、异槲皮苷(4)、广寄生苷(5)、槲皮苷(6)、槲皮素(7)。结论:经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借助QTOFMS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正负离子信息可以鉴定紫花杜鹃中主要的黄酮类成分,为其成分鉴定提供了1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