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老年眩晕病的临床观察,探讨从虚、痰立法论治老年眩晕病的治疗经验。方法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辩证分型治疗老年眩晕病33例。结果治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说明按照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老年人多虚多痰的病机特点,从虚从痰论治老年眩晕病,可收到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内耳眩晕症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奇 《四川中医》2002,20(3):12-13
内耳眩晕症,风,火,痰,湿,瘀均可致之,临床犹以痰湿为患者为多见,作者从痰湿分型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痰湿论治内耳性眩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耳性眩晕症,又称美尼尔氏综合症,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病因多端,风、火、痰、湿、瘀皆可致之,但据临床所见,痰湿致此者为多.笔者从痰湿分型论治,取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从痰论治眩晕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谨 《光明中医》2010,25(4):685-685
本文总结王宝亮教授对眩晕从"痰"辨证论治和灵活遣方的经验。王宝亮教授认为痰浊在眩晕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痰热、痰火、风痰、痰郁、痰瘀、痰湿、虚痰方面辨证,创立治眩晕五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兼加虚实之不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痰饮型眩晕之治法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康 《中医研究》2006,19(7):9-11
眩晕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证。目前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论治。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特别重视痰饮内阻所致的眩晕,其辨证和方药自成一体。后世朱丹溪对此十分推崇,提出“无痰不作眩”,并从仲景侧重于寒性痰饮发展为痰火,使痰眩证治更趋完备。故  相似文献   

6.
笔者取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之功,治疗多种疾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 1 眩晕 刘某,1999年6月18日初诊。反复眩晕年余,头重如蒙,口中粘腻,不思饮,胸闷,神倦食少,苔黄腻,脉滑。属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治宜燥湿健脾,清热化痰。拟三仁汤加减:苡仁30g,白豆蔻、通草各6g,法夏、厚朴、杏仁各12g,滑石20g,天麻、陈皮各10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 按:“无痰不作眩”,眩晕多由痰湿引起,本例属痰湿中阻,遏而化热。浊湿上蒙清窍而致头晕,头重……  相似文献   

7.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总结栗锦迁教授从痰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栗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与痰湿有关,临床采用辨证论治,用苓桂术甘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痰湿上蒙型眩晕,用当归芍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上扰型眩晕,皆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瘀血是老年眩晕的重要因素,风、火、痰、虚、外伤等皆可导致瘀血。瘀血阻络,气血逆乱,瘀阻脑窍或脑窍失于濡养均可发病。故老年眩晕应重视瘀血这一病理因素,临证以活血化瘀治之常常能取得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从瘀论治眩晕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其论治多以虚风痰火立论。但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眩晕由湿热致病者亦不少。现将湿热眩晕的证治体会介绍于后,以供参考。【病因病机】《灵枢·大惑论》指出  相似文献   

11.
美尼尔氏综合征,也称内耳眩晕症.现代医学称其为内尔迷路水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减退,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 病因病机 美尼尔氏综合征以眩晕为主证.多因内伤,疲劳过度而发病.病因复杂,历代说法不一,论述颇多,责之以风、痰、火、虚诸端.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导致耳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近年来,多数医家认为此病既非单纯风火痰湿,亦非单纯虚证,而是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湿为标.临床以肝阳上亢,风痰内扰,属肝肾亏虚、脾虚湿困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一证,临床甚多.论其病因,历代医家颇不一致,有虚、痰、湿、火等不同,其病主要责之于清窍失养,或邪扰清窍,头目不利,眼目昏花,头脑晕转而为病,临床尤以痰、湿、火为多,兹举阴虚和阳虚眩晕治验各一则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新安医家王乐匋先生治疗眩晕的经验,王氏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阳上亢兼肾精不足、肾精不足兼痰浊中阻、血虚兼肝阳上亢、血瘀兼肝阳上亢等7个方面辨治眩晕,疗效显著,并举验案佐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多显示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梗死、颈椎病、副鼻窦炎等疾病.中医辨证与痰、湿、风邪有关者十之五六.湿邪重浊黏腻与脾失健运互为因果,痰湿上蒙清窍,致眩晕者尤为多见.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治疗眩晕9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尼尔氏综合症,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多端,不论风、火、痰、湿、瘀皆可致之,不过据临床所见,唯痰湿所致者为甚。笔者就本病,从痰湿分型论治,取效颇著。 一、痰浊中阻上扰 健脾化湿法 本法适用于痰浊中阻,上扰清窍所致发的美尼尔氏综合症。盖本病发生多缘于脾虚失运,水湿潴留、凝聚成痰,气迫上扰,蒙蔽头清所致。此切符合叶天士所谓的“邪浊害清”之旨。此病发作突然,不但有外物及自身旋转感觉,更有时出现短暂的水平性眼球振颤,转头或改变态式有加重之势,视物旋转,胸闷痰多,舌苔白腻、脉滑。肝脉绕耳,内耳动脉舒张障碍,辄发耳鸣,耳聋。痰湿滞中,阻遏清阳,戕犯阳明,俾中土应降而不降而反逆,故发恶心呕吐,口中粘腻,遵叶氏“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的法则,故首选导痰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壳、南星、生姜、干草)和泽泻汤(白术、泽泻)为主,并增以白芍、牛膝、牡蛎、珍珠母镇肝熄风之品。诸药同施,全面兼顾,其病自能速转其机。在临床运用本法时,当知健脾强运,是截痰断源从本之法,药量宜重;佐加镇肝之属,是降逆定眩熄鸣治际。在辨治中,更须留意吐物的性味。此更是验证发病之因。如出现吐物酸苦粘腻时,多为痰中夹气激胃所致,此为治本病提供真实诊断资料。本病虽不重治眩晕,而眩晕自会而平。  相似文献   

16.
内耳性眩晕病机为脾虚痰生,痰湿上蒙,兼挟肝风上扰清窍所致。病机关键是痰湿肝风,治宜燥湿祛痰,平肝熄风,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平肝熄风,痰化湿祛脾健,肝风平熄,则眩晕自止。  相似文献   

17.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证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属中医学“痰湿”、“痰瘀”、“湿浊”等范畴 ,其病机多为脾肾虚弱或肝胆郁滞、肝肾不足、心气不足等以致分清泌浊功能减退而聚湿生痰 ,痰瘀互阻。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以及心理压力的加重 ,使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同见于一个患者身上 ,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笔者根据多年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 ,认为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辨治 :1 脾虚湿困、酿生痰浊型主症 :精神萎顿或头昏如蒙 ,肢懒倦怠 ,纳谷正常或乏味 ;或体型臃肿 ,喜食甘肥及膏…  相似文献   

19.
中风从痰论治由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首提"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认为中风病机为素体血虚,血虚湿盛,湿盛生痰,痰湿内阻,阳气不得宣泄,郁而生热,使得痰浊上犯而为病.在治疗上强调"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其"痰致中风"学说在近千年的时间中不断扩展完善,治痰之法已成为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法则之一,现已被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中风病的急性期、稳定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20.
清代绍兴著名医家俞根初先生,著《通俗伤寒论》,书中制方遣药多有创新.因“浙绍卑湿,凡伤寒恒多挟湿”,又因湿之为患,极易生痰,故论治上强调清化痰湿,在治痰方面颇具特色,现举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