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明慧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31-432
近几年,随着传染性疾病的减少和社会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El趋增高,防治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重点课题。如何加强该病的护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心理因素对人体生理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诸多文献报道甚多。因正性情绪能产生积极影响效应,负性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效应,并有明显的致病性。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医学就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如《黄帝内经》有日:“心主神”,并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心理调护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对2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78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中4例死亡,2例未愈自动出院,痊愈72例。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够提高治愈率,而有效的出院指导、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切实的减少脑出血病情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其中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由于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使血压突然升高而致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是抢救脑出血的一个重要部分。自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我科工收治脑出血病人110名,男78例、女3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2岁,其中临床治愈66例,急性期死亡44例,病死率为40%。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我们总结了脑出血急性期的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非创伤性的自发性出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危重,除积极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外,还应控制各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诱发因素.现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1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 ,变化快 ,合并症多 ,死亡率高 ,及时观察和护理 ,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2 0 0 2年 3月至 9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 70例 ,经全面治疗和精心护理 ,效果显著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0例中男 4 8例 ,女 2 2例 ,34~ 76岁 ,平均 5 5岁。均经临床及CT或MRI确诊 ,符合 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其中 5 9例是高血压病Ⅲ期患者。2 结 果70例中治愈 2 6例 ,好转 30例 ,自动出院 10例 ,死亡 4例 ,有效率80 % ,死亡 4例中小脑出血 2例 ,脑干出血 2例。3 观察及护理3 1 病情观察3 1 1 意识的观…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群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9例,好转9例,死亡1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正确认识脑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例,好转9例,死亡1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脑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3年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资料及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结果出血量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急性期颅内高压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早期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或术后出血及保持气道通畅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残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13.
综述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措施。脑出血急性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注重早期的体位护理,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15.
16.
祁芬林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5):94-94
脑出血起病突然,死亡率高。前2周为急性期,多伴意识障碍。轻度出血者虽不伴意识障碍,但有头疼、烦躁,必须绝对卧床,这样极易发生褥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以致加重病情。因此应高度重视其护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俊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1):3083-308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由于长期高血压,脑实质深部小动脉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增大,管壁缺氧,容易受到损害。在此基础上,当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咳嗽或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血压波动较大时病变血管易于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如果能及时发现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做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少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实施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处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其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104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收治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4例,男86例,女18例,32~89岁,平均57岁;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级,Ⅲ、Ⅳ级92例,Ⅴ级12例;肢体活动障碍61例,失语31例,死亡7例。高血压脑出血10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