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伴肝脏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8月间手术治疗的6例晚期GIST伴肝脏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免疫组化检查CD117均为阳性。其中5例手术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可见转移灶,1例手术姑息切除并辅以术中及术后局部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生存27.5个月),1、2、5年分别生存5、3、1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3例,1例行转移灶切除,其他2例分别带瘤存活14及18个月。结论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完整切除辅以术中和术后局部介入治疗是治疗GIST伴肝脏转移的首选和有效疗法;GIST远期仍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率,但患者仍有希望长期带瘤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为32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脏切除29例,非解剖性肝脏切除3例,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17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8例,Ⅴ段切除1例,Ⅵ段切除1例,Ⅲ、Ⅳ、Ⅴ段部分肝切除3例。肝切除手术时间75~285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115~760 ml,平均365 ml。未发生胆汁漏、出血、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3 d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5~11 d(平均6 d)恢复出院。随访31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健在,健在肿瘤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能达到根治要求,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0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继发性肝癌7例;合并肝硬化16例(57.1%),21例(75%)成功切除一个或多个肝脏肿瘤病灶,发生术后氩氦刀穿刺孔出血5例,肝功能不全4例,均经对症治疗治愈。经随访,术后生存6个月6例,12个月5例,目前尚存活17例。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是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脏肿瘤原位组织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为30%~40%,但只有10%左右的肝癌能得以手术切除,这与肿瘤发现较晚或相应的肝病背景等相关。肝移植或许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但只适用于小肝癌,肿瘤直径>3cm或多于3个瘤结节者,移植后  相似文献   

5.
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又有了提高,但长期疗效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率高。据报道,大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达80%,小肝癌为40%-50%,其中多数在术后2年内复发。实际上,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有如下3种情况:(1)原发肿瘤未能完整地切除或主瘤旁小的卫星灶遗漏,复发灶与原发肿瘤位于同一肝段或相邻肝段;(2)术前就存在多发性肝内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肝脏恶性肿瘤是小儿常见的腹部实体肿瘤之一,肿瘤生长快,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我科对7例估计不能Ⅰ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脏恶性肿瘤患儿施行介入治疗,并使部分患儿介入治疗后获得了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化疗、介入和手术。巨块型ICC因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风险大,故目前的手术切除率较低。作者对1995.1~2005.12的107例巨块型ICC病例进行了分析,重点对67例手术治疗病例展开研究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67例剖腹探查病例中45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其余22例因发生远处转移或肿瘤体积过大无法切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术前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分别为体重下降、右上腹痛及黄疸。45例根治性切除病例中36例达到R0切除,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脏移植治疗Klatskin瘤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原位肝脏移植治疗Klatskin瘤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实施的240例原位肝脏移植中的5例Klatskin瘤患者,并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采用非移植治疗的35例Klatskin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移植组5例患者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均为100%,除1例因并发症于术后40d死亡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48,38,21和5个月,生活质量良好,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和转移;1、3年累积生存率均为4/5。非移植方法治疗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分别为63.0%(17/27)和40.7%(11/27),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2%,8.0%和0,与肝脏移植组相比,在根治切除及生存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非移植方法治疗组行根治切除患者的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4.5%(6/11)和18.2%(2/11),与肝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164)。结论常规无法根治切除的Klatskin瘤是原位肝脏移植的适应证,术后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对于结肠癌伴有单个或不足4个肝转移灶的病例,肝脏转移灶切除的应用已日益增多,术后5年生存率约可达40%。因此,局部或广泛转移的病例,有时需作右肝扩大切除或右肝三段切除术。近来,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均有降低,康复后肿瘤复发是唯一严重并发症。作者报告1例在扩大肝转移病灶切除后,肝脏增生引起梗阻性黄疸,作介入放射治疗和放置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疾病的优势。方法肝脏疾病患者56例,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44例,肝脏肿瘤12例,采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解剖性肝脏切除(包括35例左肝外叶切除(ⅡⅢ段),3例左肝内叶切除(Ⅳ段)(左肝外叶已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非解剖性肝脏切除(行Ⅱ、Ⅲ、Ⅳ、Ⅴ段部分肝切除);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226 min,术中平均出血365 ml。术后无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3天胃肠功能恢复进食,5~12天痊愈出院。随访53例,平均21个月,结石患者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及再发。肿瘤患者除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余者健在,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疾病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临床疗效好。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优势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可行的新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意外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在术后的病肝病理检查中意外发现癌灶(称之为"意外肝癌"),其原发病,8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各1例。11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3个月后撤除霉酚酸酯,6个月后撤除甲泼尼龙。病肝沿水平面作间隔1 cm连续平行切片,对于直径大于1 cm或有灰白色结节者,完整取材。结果11例中,术前仅4例(36.4%,4/11)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正常值。除1例肿瘤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大为2.0 cm,平均直径为1.18 cm;肿瘤TNM分期,Ⅰ期占72.7%,Ⅲ期占27.3%;存在微血管侵犯2例,包膜完整、无血管及淋巴侵犯2例;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0例。术后随访12~50个月,1例因肿瘤复发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意外肝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分期早,多为单发,组织分化程度高,肝移植后的1年存活率与良性肝病患者肝移植类似,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中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9例多囊肝行肝移植的病例,对患者术前MELD评分、肝肾功能,术中输血、失血,手术时间、无肝期以及术后并发症、存活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术前MELD平均(16±9)分,5例同时患有多囊肾,除1例出现肝硬化外其他8例无明显肝功能损害但因明显的压迫症状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例有肾功能异常需要透析.术中平均输血(1800±1600)ml,失血(3500±2600)ml,平均手术时间(7.2±1.5)h,无肝期(52.7±15.4)min.术后3例分别因腹腔出血、急性排斥反应及循环衰竭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早期死亡;6例患者均存活1年以上,现最长存活时间8年.本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77.8%和66.7%.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多囊肝疾病的有效方法,比较其他的肝移植受者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大,手术难度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在巨大肝癌患者复杂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10 ~ 18 cm,病灶不同程度地累及了第一、二、三肝门.患者难以耐受常规肝切除,均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0 ~840 min,无肝期250~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 ml,术中无肝期未行门、腔静脉转流术.4例患者在体外肝切除后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及门静脉修复成型,均应用成型异体血管来延长剩余肝脏肝上腔静脉以利于腔静脉吻合及第一肝门的重建.本组患者1例术后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腹腔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肝功能不全,1例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于术后5d放弃治疗而死亡.3例术后生存的患者术后1~2个月间剩余肝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代偿增生.术后生存的3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8、9个月发现肺部多发转移瘤,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及15个月死亡.随访截至2012年4月,1例患者无瘤生存37个月.结论 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为复杂肝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近期肿瘤的复发是限制该手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2组: 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②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 ,计算两组模型肝切除术后4、8、12、16、20天残肝肝再生度及肝再生指数。结果 两组肝再生度、肝再生指数均在第4天明显升高,12天左右达到高峰,超过再生总量的2/3以上,至20天基本达到原肝重。在4、8、12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度比2AAF/PH组高(P<0.05),而到16天时,2AAF/PH组肝再生度则比PH组高(P<0.05)。在4、8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指数比2AAF/PH组高(P<0.05)。在12、16、20天同一时间点内,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再生度与肝再生指数是评价肝再生质量变化较直观和准确的指标,肝再生度在反映肝再生规律方面要比肝再生指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肝癌与非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治疗的风险及长期生存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晚期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风险及长期生存情况,并与同期所行另外19例非肝癌病人的肝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肝癌病人的手术前凝血状态好于因其它非肝癌原因而接受肝移植的病人,与此相应的手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量、术中输液总量均少于非肝癌病人,手术中因出血而导致的低血压时间短,手术后较恢复顺利,围手术期病死率低。虽然肿瘤复发所致的远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肝癌病人,但是,总生存率与非肝癌病人无明显区别,部分病人可长期无瘤生存。结论:现阶段肝移植仍是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的肝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部分病人有无瘤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的病理特点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的意义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21例肝癌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12例行姑息治疗.所有患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均为肝内复发,无法局部切除.结果 9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移植时肿瘤病理分析,肿瘤均为肝细胞肝癌,最大肿瘤直径分别平均为6.2 cm和4.8 cm,多发肿瘤者分别占67%和89%,有微血管侵犯者分别占100%和56%,肿瘤分化为Ⅱ级、Ⅲ级和Ⅳ级者分别为33%、67%、0和22%、22%、56%,复发肝脏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和分化程度与原发肝脏肿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肝移植术后再次移植组患者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5.0个月,再次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再次移植术后存活时间中位数为5.8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21.8个月;姑息治疗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无瘤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3.0个月,总体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7.6个月;再次移植组和姑息治疗组术后1、2、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9%、44%、33%和91%、45%、9%,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侵犯为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肿瘤分化程度更低;首次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可能是术前和术中肿瘤全身播散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局部表现,不建议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后复查的规范方法和治疗复发肿瘤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81例复发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和治疗效果.结果 8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首次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20个月,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肺、腹腔种植或淋巴结转移、移植肝内复发和骨转移.复发肿瘤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肺转移瘤切除术6例次、伽马刀治疗74例次;腹盆腔转移癌切除术10例次,腹腔淋巴结伽马刀治疗8例次;肝转移癌切除术6例次、消融治疗5例次、伽马刀治疗15例次、TACE 33例次,二次肝移植3例次;骨转移瘤切除术15例、伽马刀治疗16例次以及病理性骨折内固定术3例;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4例次.本组患者治愈3例,带瘤生存6例,已存活2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死亡7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对恶性肿瘤患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检查、积极治疗复发肿瘤,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加入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分别接受2-20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病人肝性脑病有所好转,7例均顺利行肝移植,5例存活3-290个月,其中3例已存活1年半以上,并已恢复正常工作,2例术前有肝肾综合征者,术后3d死亡,其中1例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入工肝支持疗法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切除的5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23例,传统肝切除术29例。 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发生。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延长[(128.0±25.7)min vs.(100.9±20.4)min](P<0.05),术中出血、输血例数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0±1.5)d vs.(8.6±1.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277.5± 189.3)U/L vs.(960.0 ±635.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峰值[(254.2 ±191.4)U/L vs. (838.5±677.1)U/L]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8.7% vs. 31.0%)(均P<0.05)。 结论:运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较传统肝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肝癌是全球第六高发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尽管目前肝切除术仍然是根治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其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围手术期主要的死亡原因。PHLF的发生与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的体积和功能不足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准确评估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慢性肝病的进展会引起肝功能储备的变化,肝脏不同区域功能存在差异,给术前准确评估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常见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评分系统、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影像学以及核医学肝胆闪烁显像(HBS)等。其中血清学检查和临床评分系统是常用的肝功能不全筛查工具,成本低、易获取,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ICG清除试验已纳入国内各规范指南及专家共识,但评估的仍是整体肝功能。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其不仅能够提供肝脏解剖信息,还能够对局部肝功能进行定量评估。与ICG清除试验相比,Gd-EOB-DTPA增强MRI在预测PHLF方面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然而,由于高昂的成本、长时间的检查过程以及复杂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