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丽  李树斌  马力  许国磊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77-77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胃电图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1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虚证、虚实夹杂证2个主证型,对113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了胃电图检测,并与糖尿病无胃轻瘫患者的胃电图水平作对照,并对各证间胃电图指标做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 脾虚夹痰阻及脾虚夹血瘀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各脾虚及兼证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电图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而且以脾虚为基本病机,兼夹痰浊、痰瘀、气滞为主要证候类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与胃电图的异常改变相关联,可将胃电图指标作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和治疗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220例胃病患者的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胃病与耳部胃、十二指肠穴位电阻的关系。结果:胃电图与胃镜诊断总符合率为73.15%,其中胃炎及胃癌符合率为80%,溃疡病的符合率在53~70%之间。耳穴位电阻值低于对照点及健康人相应穴位的电阻值。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寒及脾胃虚弱兼气滞型为多。  相似文献   

3.
体表胃电图是从上腹部皮肤表面引导出来的一种胃电活动。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很受患者欢迎,为得到可信的诊断率,1987年我们修订了胃电图诊断标准,并对100例胃电图与胃镜诊断对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100例胃病患者都经胃镜室确诊后转来我室作胃电图检查,男66例,女34例;年龄20~75岁,其中25~50岁者73例。二、胃电图检查:患者在胃镜诊断后1周内进行胃电图检查。采取双盲法在胃电图检查作出判断后再与胃镜诊断报告核对,计算符合率。胃电图检查要  相似文献   

4.
1982年我们曾对33例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了气功治疗,并获较好疗效。现根据气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纤维胃镜、病理和胃电图等对照研究资料,报告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明氏等对241例胃脘痛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显示不同证型组的胃电图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共分为6个证型组,其中胃热证和气滞证胃电幅值较高,胃寒证和虚寒证胃电幅值降低,胃热、淤血和气滞证胃电节律多数不齐。各证型组自身餐前后幅值变化也有区别,气滞和胃热组餐后幅值升高,其他证型组餐后幅值降低。胃电节律不齐在各证型组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按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以脾胃虚寒型和气滞血淤型为多见。我们观察了此二种证型患者的体表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实验患者共85例,均经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脾胃虚寒型32例,气滞血淤型53例。男性56例、女性29例,最大年令57岁,最小年令19岁,平均为41.2岁。记录前患者应空腹6小时以上,按常规操作描记体表胃电图。仪器为北京产SCDCⅡ型胃肠电图机。结果: 脾胃虚寒型:体表胃电图频率为3.22±0.62次/分((?)±S),波幅为198±47μV(X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病理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和其他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相关性三方面进行概括,以客观呈现慢性胃炎胃镜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并根据胃镜下表现,按1~3度分类,观察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胃镜微观辨证中,主要集中以肝胃不和和胃肠郁热为主,其中肝胃不和以I度损伤为主,胃肠郁热以III度比例高;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下微观辨证有高度融合性。结论中医辨证和胃镜下黏膜表现有高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分析各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及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和空泡毒素A(Va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9例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5种中医证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下表现及CagA抗体、VacA抗体检测结果等信息,分析耐药Hp感染所致CEG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CagA抗体、Vac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耐药Hp感染所致CE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46.15%)>胃络瘀阻证(25.22%)>肝胃不和证(13.24%)>胃阴不足证(11.27%)>脾胃虚寒证(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耐药Hp感染的CEG患者性别、年龄和胃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A抗体和VacA抗体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与CagA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0.
22例脾阳虚患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对脾阳虚证型患者22例住院观察,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辨证施治,从而对中医“脾”的实质初步探讨如下。一、病例选择22例患者是由79年2月~7月从内科患者中挑选出属脾阳虚证型,并经 X 光钡餐照片及胃镜和化验室检查确诊。其中浅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胃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中医院经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33例,病变部位做病理检查,中医辨证分为浊毒内蕴组和肝胃不和组,对胃镜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两组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证型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CEG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浊毒内蕴组胃镜像出现隆起型较肝胃不和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表现为肠上皮化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浊毒内蕴组中胃镜像中隆起型病理表现为肠化较平坦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中医证型属浊毒内蕴患者中胃镜像为隆起糜烂型,患者病理表现大多伴有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医辨证与胃肠道功能和胃电图异常的探讨胡惠娟,连至诚,梁雪芬,詹锋,石胜刚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作中医辨证,并检查胃电图,以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肺功能衰竭时,脾虚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期多见于脾胃湿热证(60.7%),愈合期多见于肝胃不和证(62.5%),疤痕期多见于胃阴不足证(30.0%);脾胃湿热证多表现为糜烂、充血及水肿;脾胃虚弱证多见苍白、糜烂及出血;肝胃不和证多见充血、水肿及糜烂;胃阴不足证多见苍白、充血及水肿.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镜表现与其中医证型之间具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胃电图检查中我们发现胃脘痛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胃电参数相比有差异,前者的症状与胃电参数似有一定的相关。为此我们在胃脘痛患者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观察了不同证型与胃电图的关系。一、一般资料104例胃脘痛病人均经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确诊。其中男75例,女29例,年龄21~70岁。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浅表性慢性胃炎41例,萎缩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10例,胃癌2例。中医辨证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像相关性,从微观角度证实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科学性,完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为慢性胃炎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胃镜像表现,观察常见中医证型(肝...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14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溃疡病的证型特点。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期、分型及舌象、脉象、胃镜观察。结果: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并多见于溃疡活动期,而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愈合期和瘢痕期。胃镜征象与中医各证型之间有密切联系,而溃疡各期与舌象、脉象之间也有密切联系。Hp阳性者以实证多见,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分布例数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结论:消化性溃疡其分期、分型与胃镜征象、HP感染及舌象、脉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CNAG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Hp感染情况、胃镜下胃黏膜表现、病理学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证型与Hp感染、胃镜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Hp感染率最高。98例患者不同证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患者伴糜烂及黏膜水肿、渗出检出率最高,肝胃不和证患者伴胆汁反流、黏膜红斑检出率最高。98例患者胃镜下伴糜烂、伴胆汁反流、黏膜红斑及黏膜水肿、渗出4种胃镜像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证患者活动性百分率最高,脾气虚证患者慢性炎症百分率最高。98例患者病理结果中,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AG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镜像、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和其胃镜下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胃镜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型的黏膜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舌色、舌苔的食管黏膜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但食管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淡红舌,其他损伤类型多见于红舌;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糜烂多见于薄黄苔,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白腻苔。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型和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有关,舌象可反映食管黏膜情况,临床检查将现代医学诊断和中医辨证论结合,可更加准确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桂芍香芷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计纳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91例(2019年9月—2021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46例)与参照组(4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桂芍香芷方干预,数据观察: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疗效、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四末不温、面色不华、食少便溏等)积分变化、胃电图指标变化、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生活质量(QLQ-C30)量表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Hp清除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四末不温、面色不华、食少便溏等)积分、胃电图指标及胃肠道激素水平、QLQ-C30评分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四末不温、面色不华、食少便溏等)积分、胃电图指标及胃肠道激素水平、QLQ-C30评分等指标均改善,干预组患者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四末不温、面色不华、食少便溏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