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20-12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32例AHCM患者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心电图特征。结果 32例患者心电图结果提示左胸导联ST段降低、R波增高、T波深倒,以上改变以V4导联最明显。25例ST段稍压低;7例心电图属于正常。15例经超声首次检查即确诊为AHCM,5例首次未能检查出心尖肥厚,经磁共振检查确定AHCM的诊断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在心尖长轴发现心尖肥厚。结论 AHCM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具特异性,临床上可用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郭玲  李晓梅  钟宏 《江西医药》2011,46(1):50-52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异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T段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和异常Q波多见(P〈0.05)。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Q波深度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呈正相关,而T波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但与心尖部和室间隔的室壁厚度差呈正相关。左房内径大小与平均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均相关连,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左室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0例,女2例)进行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左室造影均显示左室腔呈"黑桃A"型(ace of spades),而心脏超声检查仅1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左胸导联倒置T波。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左胸导联巨大倒置T波)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有提示意义;对于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可行左室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特征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对199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肉肥厚,4例呈“黑桃”状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AHCM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并和10例正常年轻人(NC组)对照。结果: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多方位厚度约为18mm。结论: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T改变的年轻患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心悸、胸闷、胸痛的年轻患者 (AHCM组 )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 ,多方位测定左室心尖部心室壁厚度 ,并和 10例正常年轻人 (NC组 )对照。结果 :AHCM组各例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改变和左室高电压 ;各例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心尖部肥厚 ,多方位厚度约为 18mm。结论 :对体表心电图胸导联巨大T波伴ST -T改变的年轻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 ,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 ,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韬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7,25(4):242-243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一个亚型,是以心尖部及其附近心肌厚为突出表现。左室前壁导联V_3(可延及V_2、V_4)高大R波及深倒置T波是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此病首先由Yamaguch等于1976年首先报告。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特点酷似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  相似文献   

8.
卢红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03-20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多普勒、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9例表现为心悸,5例为头晕、乏力,3例为胸闷或胸痛,3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24例出现心尖肥厚心电图改变,阳性率80.00%,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27例示心尖肥厚,阳性率90.00%,冠状动脉造影示28例出现心尖肥厚型证据,阳性率93.33%,7例患者行磁共振,5例示心尖肥厚,阳性率71.42%,各诊断方式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等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可靠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但操作相对复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义娟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4-1274
目的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超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 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2例心电图均出现胸导联T波倒置呈TⅤ 4>TⅤ 5>TⅤ 6的关系 ,心超示室间隔增厚及心尖肥厚 ,有 7例经CAG示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结论 对于冠心病症状不典型且心电图有显示胸前导联T波深倒且TⅤ 4>TⅤ 5>TⅤ 6的病人 ,应高度注意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此病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心电图可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AHCM患者15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AHCM,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1例进行分析总结。 结论根据心电图特征性变化提示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相似文献   

13.
李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18-519
目的分析与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随机性选取本院2001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88例,所有病例均通过超声波心动图进行确诊。对该88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心电图中的一些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根据对88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中心尖肥厚者45例,不对称间隔肥厚者25例,对称性肥厚者18例,由此可见肥厚性心肌病中以心尖肥厚患者居多。结论根据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作出清晰和准确的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ako—Tsubo(章鱼瓶)心肌病也被称为Tako—Tsubo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等。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但冠脉造影无明显冠脉狭窄。左心室造影表现为心尖部球囊样改变。心电图出现新的ST段抬高或T波倒置。该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良好,患者多于发病后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5.
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7-2098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女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冠心病且有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女性患者,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后两组。每组根据ST-T改变的导联分为:IAVL、V1-V3、V1-V6、V3-V6、V。-V6、Ⅱ-ⅢAVF6项。分别对比两组中不同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绝经前期组ST—T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的总体符合率明显大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期组中胸前导联的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要高于肢体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而ⅡⅢAVF导联ST—T的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最低(P〈0.05)。绝经后组中,各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结合患者是否绝经因素,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 ,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 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同步十二导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V,T波对称性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特征性改变,对早期诊断肥厚性心肌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爱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03-2504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2例拟诊为CHD患者的常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CAG阳性82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58例,无明显改变者24例;CAG阴性30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7例,无明显改变者13例。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CHD诊断的敏感性随冠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高,但其特异性低,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8年来的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420例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中的异常心电图有284例,占总数的67.6%。在异常心电图中分别有ST段抬高或T波高尖、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肺性P波等表现。有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段改变居多,其次表现为心房纤颤。有心悸患者的心电图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中可表现为ST-T改变。在多发性外伤患者的心电图中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有部分表现为ST-T改变,但大多数未见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