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同时检测肌钙蛋白T(cTNT)浓度,以探讨hs-CRP在ACS中的应用。方法hs-CRP采用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TN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共检测ACS患者8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IM组)29例;同时以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UAP组、AIM组患者血清hs-CRP和cTNT浓度均明盟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且AMI组〉UAP组〉SAP组及对照组,AIM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测定对早期ACS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FIB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中FIB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其对ACS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23-252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hs-CRP、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hs-CRP、PAPP-A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或P<0.01),且AMI组较UAP组升高(P<0.05),外周静脉、冠状动脉血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7,r=0.253,P<0.05)。结论 hs-CRP、PAPP-A与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22例,根据CAG、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指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法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Lp-PLA2。应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结果 各组性别、年龄、血压、FBG、TC和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DL-C、hs-CRP、lgNT-proBN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LDL-C、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5);SAP组、UAP组和AMI组lgNT-proBNP、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lgNT-proBNP水平高于SAP组和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Lp-PLA2水平均高于SAP组,AMI组Lp-PLA2水平高于UAP组(P<0.05)。各组LVEDV、LVESV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P组、UAP组和AMI组LVEDV和LVESV均高于对照组,LVEF均低于对照组;UAP组和AMI组LVEDV和LVESV均高于SAP组,AMI组LVEF低于SAP组;AMI组LVEDV和LVESV均高于UAP组,LVEF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PLA2水平与LDL-C(r=0.298,P<0.01)、hs-CRP(r=0.515,P<0.001)、lgNT-proBNP(r=0.743,P<0.01)、LVEDV(r=0.550,P<0.001)、LVESV(r=0.603,P<0.001)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707,P<0.001),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间无直线相关性(r=0.106,P>0.05)。结论 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心脏收缩功能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功能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广湛 《中外医疗》2009,28(3):29-3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4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心肌梗死(AMI)24例,正常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CS组、UAP组及对照组的hs-CRP浓度,常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结果AMI组与UAP组hs-CRP、LDL-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AMI组hs-CRP浓度高于UAP组(P〈0.05);AMI组与UAP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LDL-C与HDL-C浓度在UAP、AM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和CK-MB浓度AMI组高于UAP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将hs-CRP结合血脂和心肌酶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媛  谷翔  黄问银  唐新虎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4):2898-2902
目的 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关联,探讨其在冠心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同期另选择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Trx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比较各组TrxR水平及其与炎性因子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4组血清TrxR、TNF-α、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TrxR水平降低,TNF-α、hs-CRP水平升高 (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TrxR水平降低,TNF-α、hs-CRP水平升高 (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TrxR水平降低,TNF-α、hs-CRP水平升高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xR水平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919,P<0.001);血清TrxR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85,P<0.001);血清Trx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812,P<0.001)。结论 低水平的TrxR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NF-α和hs-CRP水平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浆脂联素(AP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血测定血浆APN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比较4组间血浆APN、LDL-C、TC和TG水平,并比较APN与LDL-C、TG及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APN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UAP、SAP组APN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中APN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O.05);各组间TG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TC浓度最高,明显高于UAP、SAP及对照组。结论 AMI和心绞痛患者APN水平下降而AMI患者更低,各组脂联素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表明APN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激活标志物C3a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了88例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s-CRP、C1抑制因子、C3a和C5a含量;无创肱动脉超声测量肱动脉反应性(BAR)。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3a水平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与胆固醇(r=0.27,P<0.02)、C1抑制因子(r=0.32,P<0.001)、C3a(r=0.41,P<0.003)相关;二者肱动脉反应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s-CRP和C3a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脂联素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代表抗炎因素的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代表炎症活跃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为早期抗炎治疗及对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CHD患者76例为病例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4l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0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比浊法测定其hs-CRP值,并统计分析。结果:CHD组hs-CR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hs-CRP值均高于SAP组,而AMI组hs-CRP值又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依病情发展情况的不同,hs-CRP的增高程度亦不同,提示hs-CRP与CHD患者病情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为CHD患者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ACS组12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76例,选择稳定性心绞痛66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FIB。结果ACS组CRP高于SAP组[(18.82±17.32)mg/Lvs(1.96±0.88)mg/L,P〈0.05],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8.74±23.19)mg/Lvs(11.03±10.17)mg/L、(1.96±0.88)m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11.03±10.17)mg/Lvs(1.96±0.88)mg/L,P〈0.05]。ACS组FIB高于SAP组[(3.55±1.33)g/Lvs(2.46±2.77)g/L,P〈0.051,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3.98±1.46)g/Lvs(3.23±1.02)g/L、(2.46±2.77)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3.23±1.02)g/Lvs(2.46±2.77)g/L,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增高可作为ACS的危险信号,同时也可以作为CHD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α-颗粒膜蛋白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Ⅰ组),分为急性(ⅠA组)和病情稳定(ⅠB两个阶段,稳定型心绞痛组(Ⅱ组)35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6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α-颗粒膜蛋白浓度。结果白介素-6,C-反应蛋白,α-颗粒膜蛋白水平ⅠA组均高于ⅠB组、Ⅱ组、Ⅲ组(P值均<0.05)。ⅠB组、Ⅱ组3个指标比Ⅲ组高(P值均<0.05)。ⅠB组、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介素-6,C-反应蛋白,α-颗粒膜蛋白浓度间彼此呈直线相关(P值均<0.01)。结论①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及其诱生的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炎症反应影响心绞发生发展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血小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正常对照(CTL)组各30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AMI组的血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均高于AP组和CTL组(P值均<0.05)。AP组3个指标高于CTL组(P值均<0.05)。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间彼此正直线相关(P值均<0.01)。结论:①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炎症反应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而起作用,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MP-9对ACS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及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MMP-9、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临床检测MMP-9浓度水平的高低可以预测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7、6.86,P<0.01)。AMI、UAP及SAP病人sgp130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14、36.23,q=4.26-15.66,P<0.01)。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低于或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q=4.59-15.66,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或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26-11.06,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q=4.93,P<0.01)。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1)。血清sgp130、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结论血清sgp130、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变化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