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方法:采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361名进行腰椎前后位、侧位和股骨近段骨密度测量。结果: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以绝经后变化明显,本组仅骨量减少发生率26%,骨质疏松症患病率32.4%,股骨Ward's三角区最早出现骨量减少,腰椎侧位测量骨量减少较腰椎正位敏感。结论:深圳地区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较高,妇女围绝经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  相似文献   

2.
511例广州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妇女全身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方法]统计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就医的511例中老年妇女各年龄组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和身高的比值)以及绝经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全身骨密度、腰椎正位和腰椎侧位的骨密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0.01),而与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P<0.01和P<0.05),与体质量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骨密度在35-39岁达到峰值[(1.09±0.07)g/cm2],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55岁以后骨质疏松检出率大幅增多,70岁以后全身骨密度测定的骨质疏松检出率超过70%;50岁以前,绝经后期的全身骨密度、正腰骨密度和侧腰骨密度均比围绝经期低(P<0.05或P<0.01),50岁开始,虽然围绝经期的全身骨密度和正腰骨密度已降低到接近绝经后期水平(P>0.05),但侧腰骨密度仍然高于绝经后期(P<0.01);而总体围绝经期的骨密度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身材矮小和低体质量是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绝经后就要开始防范,以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Ⅰ型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并为防治OP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窒检测的就诊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采用法国DMS公司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腰椎(L2~4)和髋部各部位BMD均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低BMI组(BMI%18)与超BMI组(BMI〉25)比较,髋部各部位的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者为腰椎,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中老年妇女是OP的高危人群,女性在40岁之后应监测BMD的变化,中老年人群应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日本中老年妇女174人前臂骨密度及某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本中老年妇女前臂骨密度(BMD)随增龄变化的特点及与其相关的某些因素。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TX100型单能X线吸收仪(SXA)测定前壁BMD《体格及肌力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及握力。通过问卷获得有关日常身体活动及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情况。结果:174名40-79岁健康妇女前臂BMD平均值随年龄而递减,50岁后骨损失加速,最高骨质累积丢失率为35.2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54例女性患者的骨密度测定值(T值)根据年龄分组分析.结果 45岁以上的女性骨密度明显低于45岁以下的女性.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明显降低,骨钙开始丢失,应引起女性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及时补钙,防止钙流失,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2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明显。骨质减少与BMI的增高呈负相关。结论老年性骨质减少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I有关。建议中老年人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相关因素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腰椎和髋部骨矿物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测量部位的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为本市诊断和预防OP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密度测定室检测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97例中老年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EXA)检测腰椎(L2-L4)、股骨颈、War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B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部位BMD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尤以Ward’s三角下降最为明显。低体重指数组与超体重指数组比较,髋部各部位BM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L2-L4)BMD与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髋部各部位BMD值均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腰椎为中老年妇女OP检出率最高部位,其次为Ward’s三角。结论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髋部BMD与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腰椎和Ward’s三角可能为诊断OP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 ,骨质疏松引起人们关注 ,目前许多学者已将骨密度测量提高到与检查血压和血脂同等重要地位。本文对 2 0 0 1年 2月~ 9月 177例妇女腰椎骨密度测定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受检者共 177例。A组 :绝经期 1年以上妇女 83例 ,年龄 5 0~ 70岁 ,平均年龄 6 0 1+7 4岁 ;B组 :4 0岁以上停经 1年以内有绝经症状的围经期妇女 4 2例 ;C组 :青年 (2 5~ 4 5岁 )健康妇女5 2例 ;详细询问病史 ,无骨折史 ,无各种影响骨代谢病史及各种激素服用史。1 2 骨密度测量方法 除去身上金属器物采用美国LU…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本中老年妇女前臂骨密度(BMD)随增龄变化的特点及与其相关的某些因素。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TX100型单能X线吸收仪(SXA)测定前臂BMD。体格及肌力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及握力。通过问卷获得有关日常身体活动及富含钙的食物摄入情况。结果:174名日本40~79岁健康妇女前臂BMD平均值随年龄而递减,50岁后骨损失加速。最高骨质累积丢失率为35.2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该人群中,年龄与前臂BMD呈显著负相关。握力、日常规律性运动习惯与前臂BMD呈显著正相关。而身高、体重及经常性含钙食物摄入习惯则与前臂BMD关系不密切。结论:很多因素影响中老年妇女BMD。对前臂BMD,年龄、肌肉的强度和日常规律性运动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对防止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孕产妇的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孕产妇骨密度的变化也备受关注.由于妊娠和哺乳期生理和代谢特点,可能会造成暂时性的骨量下降,甚至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孕产妇产后骨量减少,不仅对母婴造成近期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乳母绝经前骨量积累和围绝经期骨量丢失[1].骨密度是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了解我院孕产妇产后骨密度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研究分析了我院780例孕妇产后1~2个月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中老年女性约1/3患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PO)与糖尿病(DM)将是本世纪最主要的慢性疾病.目前2型糖尿病骨密度 (BMD)的改变存有较多争议.用BMD测定诊断骨质疏松较为准确,但不能测定早期骨质疏松的变化.BMD通常测定腰锥及股骨,其范围较局限.骨质疏松的诊断和监测有BMD测定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这些指标能早期反应全身骨代谢变化,本文对中老年妇女 BMD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探讨骨质疏松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探讨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采用中美合资SGY型数字式骨密度仪,对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间在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97例老年人群左前臂(非受力)尺、桡骨远端定位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 I),并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相关性。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期加重明显。骨质减少与BM I的增高呈负相关。老年性骨质减少、骨质疏松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BM I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妊娠各期桡骨远端骨密度.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围产期保健门诊进行检查的215例各期孕妇进行骨密度测量.同期选取50例正常健康的妇女作对照.结果各孕期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各孕周之间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骨密度明显下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可以更好的了解孕妇骨钙代谢状况,科学合理的指导孕妇营养保健,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凌华威  王曙 《上海医学》1996,19(7):427-431
上海地区妇女腰椎骨密度QCT测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凌华威,唐敖荣,陈贤民,鞠兰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曙,罗邦尧本文的目标在于用QCT方法测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上海地区妇女的腰椎骨密度(BMD),以求得上海妇女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骨...  相似文献   

16.
835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密度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UBIS5000型超声跟骨质量测定仪测量835例成年女性跟骨密度。结果:成年女性骨峰值在40~49岁,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下降;女性在50岁以后骨量减少、6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70岁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得更为明显;50岁以前骨质疏松发生率虽然较低,但有12%—21%的成年女性处于骨量减少状态。结论:女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并随绝经后时间延长发生率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本组不同年龄女性腰椎骨密度观察,了解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骨质丢失的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受试女性454例,年龄20~79岁,均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及药物。其中  相似文献   

18.
妇女病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学习和工作,但其患病率及有关因素尚未明确。为此,我们对300例已婚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做好中老年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女性骨密度(BMD)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本市女性骨密度异常人群年龄较平均正常年龄有提前趋势。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4—10月份体检的在职及退休女职工7 145例,年龄段分布于20~75岁。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右(左)脚跟骨骨密度值。结果其中异常人群3 858例,骨量减少人群集中分布在40~49岁组,占正常比例61.39%,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1/3人数,共计1 200名,其中骨质疏松199人,40~49岁组78人,占异常比例6.50%,骨质疏松人群年龄段亦在40~49岁呈现高发。结论与中国女性骨密度参考数据库比照[1],连云港市女性骨密度异常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门诊女性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选择20~69岁的门诊女性1900例,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5组,测定腰椎(L2~4)和髋部骨密度,分别比较骨密度和T-Score值。结果: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最高值均见于30岁组,40岁以后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骨密度明显降低。腰椎骨量减少和OP检出率明显高于髋部,说明腰椎骨质质丢失较髋部早,而60岁以后髋部骨量减少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说明60岁以后髋部骨矿物质丢失加速。结论:骨量减少和OP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尤其是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于60岁以后的妇女,防治重点应放在髋部。因此在临床上应同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