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护理的作用。方法:回颐性分析4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过速患者RFCA治疗及护理的资料。结果:消融成功率: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98.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99.3%.预激综合征100%。消除了310例患者的恐惧心理。未见与消融及导管操作有关的合并症及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结论:护理是保证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PSVT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8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8%,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PSVT时充分的人才、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唐都院近 5年接受 RFCA治疗的 4 9例患儿的疗效。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38例 ,占 77.6 % ;其中左侧房室旁路2 9例 ,右侧房室旁路 9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11例 ,占 2 2 .4 %。全部消融成功。术后无 1例复发 ,亦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VRT和 AVNRT是儿童 SVT中最常见类型 ;RFCA是治疗儿童 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PSVT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8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8%,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PSVT时充分的人才、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4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用常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未成功者改用Swartz鞘作为支撑,探讨Swartz鞘在提高PSVT消融成功率中作用。方法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用SRoSwartz鞘,左侧房室旁路(AP)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穿房阿隔后用SL,鞘,右侧AP据不同部位用SR4、SR2、SR3鞘。结果47例PSVT常规方法消融未成功者其中46例改用Swartz鞘作支撑后获得成功。结论 Swartz鞘的使用明显提高PSVT患者RFC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0%以上。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本病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根治阵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从而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我国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标测导管及射频消融导管主要依赖于进口,其价格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性别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心率和射频导管消融的相关参数。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女性心率(176.5±28.2次/min)比男性快(170.3±25.4次/min ),放电消融次数女性(3.0±1.2次)比男性(3.7±1.8次)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男女性年龄、消融成功率性别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女性较男性快,消融放电次数女性较男性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院4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158例,平均体重(33.70±12.52)kg(13~80kg)。入院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1.70±2.52)岁(3岁~14岁),其中3~6岁50例,7~10岁74例,11~14岁318例,442例患儿中房室旁路266例(男性患儿188例,女性患儿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6例(男性患儿96例,女性患儿80例)。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11~14岁患儿中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0.05);而在10岁以下患儿中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是相关的。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在11~14岁患儿中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电场导航系统(EnSite-NavX)非X线透视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PSVT患者,在NavX系统非X线透视引导下行RFCA。结果 42例PSVT,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右侧旁道4例,左侧旁道15例,左、右侧双旁道1例),全部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8例为验证消融靶点位置行数秒X线透视,1例患者左锁骨下-奇静脉迂曲畸形,行静脉造影,1例左前隐匿性旁道非X线透视引导下消融未成功,改在透视下消融,更换合适消融导管消融成功,X线曝光时间6 m in,其余患者手术全程在非X线透视下完成。结论 NavX非透视引导下行RFCA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主神经的急性期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和方法 选择接受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1.8±15.6)岁。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左侧旁路23例,右侧旁路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患者均经常规化验、心脏X线胸片、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检查,除外糖尿病及器质性心脏疾病(仅1例为房间隔缺损),均未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PSVT发作时用三磷酸腺苷静脉推注转复。  方法:RFCA仪器为RA8-RFCA治疗仪、Hitachi公司…  相似文献   

12.
苏运星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6):355-355,361
目的 总结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 采用RFCA治疗SVT333例。结果总成功率为97.3%,其中旁道参与的SVT 216例,离断207条,成功率95.8%;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17例,阻断慢径117例,成功率100%;2例出现并发症。随访半年,9例SVT复发(2.7%),再次接受RFCA后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为治疗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试验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同。方法 8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54例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组,2μg/min静脉滴注),33例用阿托品(Atr组,0.04mg/kg静脉注射)后重复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诱发成功率分别为83.3%、66.7%,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阿托品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均可取得大致相同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成功率,仅在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RFCA)治疗16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160例,其中房室旁道92例,成功率95.62%;房室结双径路71例,成功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特点和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分析福建省心研所1993年至2002年,87例年龄≥60岁的老年PSVT病人进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87例PSVT患者中40例为房室结双径路(DAVNP),47例为显性和隐匿性预激,共49条旁路;除1例DAVNP行第2次RFCA后成功,另1例伴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外,其余85例(97.7%)一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其解剖基础分别为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射频消融是PSVT的首选治疗方法, 其成功率达90%以上,且副作用轻微[1].我们在PSVT(即隐匿性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检查和消融过程中应用简化3导管方法,并与常规5导管方法进行比较,旨在观察简化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未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刺激不能诱发出临床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延误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并且不利于判断射频消融的终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国内马长生报道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未能诱发率为6.6%。应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双径路并自发而未诱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且长期疗效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慢径对自发而未诱发的房室结双径路并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资料和方法 23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病史,平均病程(5±2)年,平均年龄(48±12)岁,其中男…  相似文献   

18.
<正>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开展,选择性消融慢径被一致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部分患者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其发生率仍为0~3%,可发生在消融过程中,亦可发生在消融术后.我们对我院开展RFCA工作以来发生的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以避免今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病例:对56例AVNRT病人进行了房室结慢径消融,其中2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岁、3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超过十年,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传导阻滞病史.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2例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 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共10条旁道皆消融成功,成功率10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T)3例,成功率100%,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1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RFCA为治疗SVT安全有效方法,有条件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CDFI)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本组 72例中 ,男 40例 ,女 3 2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40 .3 8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6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6例 ,阵发性心房扑动 1例 ,隐匿性预激 +房室结内折返型心动过速 2 2例 ,B型预激 4例 ,A型预激 +阵发性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6例 ,B型预激 +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7例 ,其中一次手术治愈率达 98.7% ,总治愈率为 10 0 %。 72例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 ( RFCA )术前均经CDFI检测 ,使用仪器为 HP-SONO 10 0 0型彩色多普勒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