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2010年,我们共收治胆囊癌22例,其中13例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8例;年龄61~80岁,平均68.9岁。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史,持续时间2 d~20年。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癌6例,胆囊壁增厚、周界不清11例,胆囊区周围肝组织回声变低1例,胆囊炎2例。伴发胆囊结石16例。术前诊断拟诊胆囊癌6例,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13例,误诊率为72.2%。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例老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进行了总结。32例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胆囊息肉4例,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癌2例,病程28天~23年。LC治愈30例,术后24小时均恢复肠蠕动,进流食,下床活动,术后住院4~7天。该手术创伤小,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更适于老年人或伴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转开腹手术2例(6.3%),其中1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无法分离,开腹后诊断胆囊癌,行胆囊及胆囊床楔形切除,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另1例因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我们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老年人可以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术前对并存症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术中加强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其恶变的认识.方法 分析回顾临床所遇16例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率不高,手术方法比较多,Ⅰ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术,Ⅱ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Ⅲ型、Ⅳ型行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癌变者二期行胆囊癌根治术.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明确诊断率不高,胆囊癌变的可能性较大,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或术后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排除癌变.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我科1989-04/1997-06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115例,男48例,女67例,年龄20岁~85岁,平均44岁.病程1mo~15a,其中55例有右上腹不适隐痛,20例有放射痛.60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任何自觉症状.本组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82例为胆囊息肉或占位,28例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为胆囊结石,无胆囊癌诊断.全组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中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行胆囊床处肝部分切除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其中良性病变109例,包括胆固醇息肉74例,炎性息肉8例,腺瘤样息肉21例(其中乳头状息肉8例);腺肌病6例.恶性病…  相似文献   

5.
1996~2001年,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2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92例,女122例;年龄60~86岁。根据B超、胆囊造影、CT以及手术治疗、临床表现确诊。胆囊结石伴胆囊炎120例,胆囊结石、坏疽、穿孔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22例,胆总管结石24例,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内胆管结石2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胰头癌2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癌1例,胆囊结石伴胆囊息肉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已经证明,许多良性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病有关,而胆囊癌患者中50%以上合并胆囊良性病变,具体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7.
胆囊腺肌增生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在1046例胆囊切除术中,对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检查。结果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类似。病变大体形态:局限型13例(均位于胆囊底部)、节段型7例和弥漫型3例。23例均行胆囊切除,合并胆囊结石6例,合并胆囊炎14例。结论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的胆囊壁增生性病变,此病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存,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联合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目前手术是治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刘家峰,孙家邦,徐大华我院自1991年8月至1992年7月,已进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0例,绝大多数为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其中5例为胆囊息肉。我们认为胆囊息肉,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宜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79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其中40例行微创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取得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4~79岁。其中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23例,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10例。术前均行B超胆囊底动态定位,了解胆囊位置、大小、有无粘连、积液、萎缩等情况,以便选择最佳切口。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损伤小 ,痛苦少、恢复快 ,是目前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手术方式。我门对 77例拟行 L C者于术前行超声检查 ,以选择适应证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1例 ,女 5 6例 ;年龄 18~ 6 5岁。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6 5例 (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 ) ,胆囊息肉 5例 ,非结石性胆囊炎 7例。均拟行 L C。应用美国产HDI- 30 0 0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术前检查胆囊大小、囊壁厚度、胆囊颈管及胆囊三角、肝内外胆管回声 ,并测试胆囊功能。固定医生及仪器设备 ,以手术时间 (指麻醉至胆囊提出腹腔的时间 )长短…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道损伤,一旦发生,处理困难。1993年11月至2004年7月行LC2892例,中转开腹92例,无胆道损伤及死亡病例,体会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892例患者中,男1105例,女1787例,年龄6~96岁,平均47.7岁。术前B超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9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2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4例。上腹手术史22例,下腹手术史230例。术后病理诊断:胆囊良性病变2885例,胆囊癌7例(胆囊原位癌1例)。  相似文献   

12.
1995年3月~2001年6月,我院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82例;年龄31~79岁,平均53.7岁,其中≥50岁者73例。体重45~55kg,身高151~170cm。胆囊结石井慢性胆囊炎8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6例;除1例做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外,其余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全部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合并冠心病18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高血压病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例。均在术前B超检查后确诊并定位。 手术方法:术前晚及术日晨灌肠并置胃管,109例静脉复合全麻,19例硬膜外麻醉。患者右背部垫薄沙垫,术者位于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逐渐成为近年来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并提高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诊治水平。我院自1999年开展ERCP,共有90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接受了ER-CP检查。1.资料与方法:90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56.6岁。胆囊切除术前基础病因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手术采用  相似文献   

14.
高勇  李治国 《山东医药》2007,47(24):61-62
对41例术前误诊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疼痛性质有改变的胆囊炎、胆石症和单发的、直径〉8 mm或广基的胆囊息肉患者是胆囊癌的高危人群。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重视对高危人群的随访、复查和积极手术治疗是降低原发性胆囊癌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登峰  孙键  汤浩 《山东医药》2010,50(10):56-57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术前经B超、CT、MRI检查确诊7例。7例单纯行小肠切开取石术,1例一期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修补术。死亡1例,痊愈7例。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均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CT、MR/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胆石性肠梗阻者应积极行小肠切开取石或一期胆囊切除、瘘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费用低等优点,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临床关注。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8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84例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32~79岁,平均为(51.34±6.29)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4例,胆囊息肉24例。本组84例患者中,行急症手术5例,择期手术79例;切口取右肋缘下斜切口 76例,右上腹旁正中切口 8例,切口长度为4~6cm。施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对2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8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10例Murphy征阳性;16例白细胞计数偏高,9例ALT偏高,7例AST偏高,8例TBIL偏高;血清肿瘤标记物中,4例患者CA19-9>1 000.00 U/mL,4例CA125及1例CEA超出正常范围;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17例,胆总管结石10例,发现胆道结石性炎症、胆囊壁弥漫增厚、胆囊壁内存在低密度结节、胆囊壁强化后可见“夹心饼干征”且胆囊内黏膜线完整,以及胆囊邻近组织器官存在炎性浸润等;5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黏连较为紧密,对周围组织器官侵袭较严重,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均除外胆囊癌。术后19例病理结果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合并胆囊腺肌症,1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癌及胆管癌。结论 影像学检查发现胆道结石性炎症、胆囊壁弥漫增厚、胆囊壁内存在低密度结节、胆囊壁强化后可见“夹心饼干征”且胆囊内黏膜线完整,以及胆囊邻近组织器官存在炎性浸润等可考虑为黄色肉芽肿...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类罕见的慢性胆囊炎,其特征性病变是胆囊壁上伴有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的严重增生性纤维化。由于XGC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相似性,临床上XGC常被误诊为胆囊癌,造成了不必要的大范围手术切除,给患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目前XGC的术前诊断多是基于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MRI等),明确诊断仍然依赖于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同时,XGC诊断时应与胆囊腺肌瘤病、胆囊癌和胆囊放射菌病相鉴别。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XGC的最主要手段,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耗时长、并发症多、中转率高。所以针对XGC,术前诊断和术中决策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我院从2000年3月~2002年7月,对48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老年人胆囊癌的发病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报道1987/1991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老年人胆囊癌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结果30例中18例伴胆囊结石,病程4d~3a,病变可切除者5例.主要表现右上腹不适20例,呕吐11例等.浸润型腺癌22例(73%),ALT正常19例,ALT>正常值21例,AKP正常10例,AKP>正常值20例.做B超30例,阳性20例(67%),做CT4例,阳性2例,口服及静脉胆囊造影4例,均显示胆囊不显影.出现并发症21例,以胆囊穿孔4例、胆囊积水3例、肝转移10例多见.结论老年人胆囊癌以女性多见,大多伴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加之各器官功能衰退,储备力差,并发症多.本组B超诊断符合率67%,具有价廉、简便、无创等优点.可作为老年人检查的首选项目,CT配合B超可提高早期诊断率.观察表明:60岁以上老年女性长期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近期症状加重,出现右上腹不适及包块、消瘦、ALT及AKP升高,胆囊影像学检查异常考,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