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A组为结肠透析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结肠透析机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期为4周,观察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定量,以血肌酐的变化判断透析的疗效.结果 A、B组均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血肌酐分别由(363.97±82.34)μmol/L降为(280.87±87.52)μmol/L和(371.73±87.46)μmol/L降为(339.90±68.59)μmol/L,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对A组不同期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发现肾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疗效明显好于肾功能衰竭期,而前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别不明显.结论 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尤其对血肌酐<443 μmol/L的患者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瘦素水平与性别及残余肾功能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残余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患者组),男16例,女1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瘦素水平,测定血液透析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犤(11.820±5.507)μg/L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犤(6.163±3.230)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②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女性血瘦素水平犤(15.710±4.969)μg/L犦高于男性犤(8.173±2.879)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②女性患者血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性别是影响血瘦素水平的一个独立因素。③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瘦素水平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清除.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P组、HDF组、HD组,AP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DF组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①AP组患者治疗后血leptin从(15.59±13.25)μg/L降至(9.72±10.11)μg/L,单次清除率为39.92%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HDF组患者治疗后血leptin从(18.89±14.93)μg/L降至(15.48±11.32)μg/L,经校正后leptin/Hct从(66.51±53.87)μg/L降至(50.33±41.30)μg/L,单次清除率为9.79%,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HD组治疗后血leptin从(16.08±12.09)μg/L降至(15.60±11.24)μg/L,经校正后leptin/Hct从(58.47±47.37)μg/L降至(54.52±39.38)μg/L,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树脂吸附能有效清除leptin,单次清除率达39.92%,清除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②血液透析滤过也能清除leptin.③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leptin.  相似文献   

4.
朱文芳  王晓明  巢军 《临床医学》2008,28(11):61-62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索其与健康人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包括非透析和透析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44±32)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4±2.7)μmol/L,P<0.01。结论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残余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患者组),男16例,女1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瘦素水平,测定血液透析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1.820&;#177;5.507)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163&;#177;3.230)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②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女性血瘦素水平[(15.710&;#177;4.969)μg/L]高于男性[(8.173&;#177;2.879)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gt;0.05)。结论: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②女性患者血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性别是影响血瘦素水平的一个独立因素。③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瘦素水平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①患者组:选择2006-01/03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常规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6例,纳入标准: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愿意接受此项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解放军第三○五医院体检人员24名,均无心肺疾患,肝肾功能正常。②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方式:聚砜膜F6透析器(均不复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钙1.5mmol/L,透析时间4h,每周两三次,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③实验室检查:在血液透析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肌酐浓度;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红素氧化酶1水平,硫代硫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水平,评估氧化应激状态;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慢性炎症水平,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估清除情况。结果:50名参与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透析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C-反应蛋白、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②血液透析后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透析前[血红素氧化酶1:(1.99±1.07),(1.45±0.68)μg/L,P<0.05;C-反应蛋白:(1.49±1.28),(0.99±0.90)mg/L,P<0.01],血液透析后同型半胱氨酸、丙二醛水平低于透析前[同型半胱氨酸:(9.63±6.60),(17.49±11.06)μmol/L;丙二醛:(3.50±2.73),(8.53±5.65)nmol/L,P均<0.01]。③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水平透析前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4391,P=0.0012),C-反应蛋白透析前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7314,P=0.0005)。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丙二醛水平透析前与透析后呈正相关(r=0.93327,0.90982,0.58586,P<0.01),C-反应蛋白水平透析后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4805,P=0.0005)。结论: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防御酶-血红素氧化酶1和慢性炎症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血液透析对丙二醛、同型半胱氨酸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4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26次(28.45%),且65.94%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 h.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损害并发症增多,血清K+浓度增高,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因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病人常见心肌肌钙蛋白T(cTnT)增高,作者对244个经历将近34个月慢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常规透析前标本cTnT浓度与其长期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病人每周3次,平均12h血液透析,取其透析前常规血液标本在Elecsys1010上进行cTnT测定。以初始cTnT浓度将他们分为≤0.010、0.010~0.049、0.050~0.099、0.100~0.199、≥0.200μg/L五组。因急性冠脉疾病导致的cTnT增高被排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规律应用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3次/周常规透析;观察组2次/周常规透析,同时在每次透析后静脉滴注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4周后收集相关指标,对比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Cr水平分别为(555±150)μmol/L、(532±118)μmol/L,证候积分分别为(8.3±4.0)分、(15.8±4.2)分,均低于治疗前;RBC水平分别为(3.2±0.7)g/L、(3.0±0.6)g/L,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与肾康注射液有关不良反应。结论:在降低血液透析频次情况下联合肾康注射液,透析效果并未下降,肾功能、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者,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患者综合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0.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 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透析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及结肠透析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09年10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8例由多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衰的患者进行结肠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做好充分的护理工作,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尿酸(URCA)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BUN值为(21.69±8.82)mmol/L,CREA为(541.31±397.54)mmol/L;URCA为(570.57±134.79)mmol/L,治疗后血BUN值为(16.69±4.79)mmol/L,CREA为(458.23±265.76)mmol/L;URCA(467.43±105.91)mmol/L.治疗后肾功能主要指标的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结肠透析疗法为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早治疗,对降低患者体内的毒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清白蛋白浓度是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了解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关系,对分析σKt/V在慢性血液透析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选择5次透析,测定其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值,计算每位透析患者σKt/V,观察其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是评估其基本状况及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慢性血液透析患者σ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中血液透析患者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的现象进一步表明σKt/V可作为透析患者临床基本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IH)、钙(Ca)、磷(P)及钙磷乘积(Ca×P)的影响.方法 对33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BAP、IPTH、Ca、P进行定量检测,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血液透析后BAP水平由透前的23.22±14.40μg/L升高到26.00±16.43μg/LPz=0.004;IPIH水平由透前的64.08±63.42pmol/L下降到53.54±52.03pmol/L,P=0.066;Ca水平由透前的2.28±0.26mmol/L升高到2.40±0.17mmol/L,P=0.003;P水平由透前的1.69±0.60mmol/L下降到0.76±0.27mmol/L,P<0.001;Ca×P水平由透前的3.85±1.46下降到1.80±0.60,P<0.001.结论 血液透析后CRF患者血清BAP水平显著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比血液透析与肾移植治疗肾性骨病差异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及肾移植患者治疗前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探讨肾性骨病的治疗和转归.地点、对象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肾性骨病l临床诊断标准均有高磷血症及高PTH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MHD组、肾移植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MHD组行MHD,肾移植组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透析及移植前后血磷及PTH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或移植后,血磷和PTH浓度均显著下降,与透析及移植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l,P<0.001),但MHD组透析后血PTH浓度[(278.20±95.84)ng/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21.60±16.60)ng/L],而且下次透析前血磷和PTH浓度又恢复至高水平.结论MHD组患者透析后血磷和PTH水平仍高于健康人,肾移植后患者血磷和PTH浓度与健康差异不大,肾移植是治疗肾性骨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0例术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术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血Cr(218.2±105.3)μmol/L)]的冠心病患者行OPGAB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术前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术前Cr303 mmol/L的患者术前72 h内预防性行血液透析2次.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而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第10天死亡.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血清C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7例,较术前轻度增高3例,较术前明显增高(Cr增高>术前50%水平)7例.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1~38个月[(12.7±8.2)个月],随访期死亡1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8例随访期间无明显的心绞痛症状,2例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术后半年出现心绞痛症状,行PCI治疗后好转.结论 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经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行OPcAB后的近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兰颖  张丽红  杨云华 《临床荟萃》2011,26(6):494-496,50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143例,对其血液透析前及充分透析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透析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20例,发生率14.0%,透析后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31例,发生率21.7%(P〉0.05)。血液透析后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2+)、血浆白蛋白(ALB)较血液透析前明显升高,Hb(77.75±13.09)g/L vs(90.47±17.02)g/L(P〈0.01);Hct 0.24±0.04 vs 0.28±0.05(P〈0.01);Ca2+(1.91±0.30)mmol/L vs(2.16±0.24)mmol/L(P〈0.01);ALB(33.57±4.69)g/L vs(36.00±4.37)g/L(P〈0.01)。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BUN(31.62±10.46)mmol/L vs(23.19±6.57)mmol/L(P〈0.01);UA(411.33±111.86)μmol/L vs(368.03±126.70)μmol/L(P〈0.01);LVEF(62.18±9.31)%vs(57.57±11.61)%(P〈0.05)。将血液透析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与LVEF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前Hb、Hct、ALB与LVEF呈正相关;血液透析后UA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血液透析前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血液透析后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我们观察了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透析1小时、2小时、透析后行心电图检查,测定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QTd(62.1±16.9)和Q—Tc(68.3±16.9)较正常人延长(P<0.05);透析后的QTd(48.7±14.6)和Q-Tc(52.6±15.8)较透析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机率明显增高,但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能降低此危险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部新区学龄前儿童血液中镉浓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与工业化程度将重庆市北部新区8个街道分为城区、工业区、农业人口居住区3个层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399名学龄前儿童血镉浓度,并调查分析其居住环境对血镉浓度的影响。结果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血镉平均浓度为1.642μg/L,其中男童为1.668μg/L,女童为1.615μg/L。城区组血镉浓度为1.462μg/L,工业区组血镉浓度为2.638μg/L,农业人口居住区血镉浓度为1.778μg/L,各区都处于正常范围,但工业区明显高于其他居住区。结论重庆市北部新区儿童血镉浓度低于其他工业城市,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偏高,儿童居住环境是血镉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洪丽梅 《当代护士》2021,28(5):116-119
目的 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ow-flux hemodialysis,LFH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清内皮素-l(endothelin-l,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和LFHD组各20例,尿毒症未行血液透析患者20例为非透析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HFHD组和LFHD组透析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ET-1、AngⅡ、NO水平,并与非透析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HFHD组及LFHD组治疗前ET-1[(181.22±24.36)、(180.14±25.91)ng/L]、AngⅡ[(80.54±19.37)、(81.47±18.27)ng/L]、肌酐[(900.45±148.73)、(901.31±147.89)μmol/L]以及非透析组以上指标[(130.55±33.27)ng/L、(66.51±13.11)ng/L、(904.71±156.2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55.24±13.72)ng/L、(40.77±21.42)ng/L、(75.54±16.27)μmol/L](P0.05),而NO水平[(178.41±21.39)、(179.42±22.51)、(172.49±29.1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263.55±12.33)μmol/L](P0.05);HFHD组及LFHD组治疗前ET-1、AngⅡ均高于非透析组,NO、肌酐与非透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透析治疗3个月,HFHD组ET-1[(116.13±10.09)ng/L]、AngⅡ[(50.49±20.07)ng/L]较治疗前下降(P0.05),NO[(179.14±19.05)μmol/L]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D组治疗3个月后ET-1[(179.22±24.56)ng/L、AngⅡ(78.44±19.10)ng/L、NO(181.28±23.1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与LFHD组AngⅡ、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可提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率,改善其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