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泰安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室随机选择工作1年以上护士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先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情况,然后以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再以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与先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存在明显的工作倦怠,主要体现在情绪疲惫感增强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辛苦,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地位低、不被重视,收入低.经过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综合干预措施,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显著改善,其中个人成就感维度改善最明显,其次是情绪疲惫感维度.结论:个体与组织干预相结合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0名护士的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情况.[结果]护士工作怠倦轻度检出率24%、中度检出率22%、重度检出率3%;内外科护士人格解体水平要显著高于手术室(P<0.05);工作压力水平外科高于其他科室;手术室护士得到社会支持度大于其他科室(P<0.05);护士工作倦怠与压力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应当重视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6所军队医院1 65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属中等水平,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因子、工作倦怠中低个人成就感因子纳入回归方程,对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影响较大.[结论]军队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途径、多方法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带给护士职业生涯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6所军队医院1 65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属中等水平,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呈负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因子、工作倦怠中低个人成就感因子纳入回归方程,对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认同影响较大。[结论]军队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多途径、多方法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带给护士职业生涯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感、压力症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工作绩效等结果变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工作压力感量表、压力症状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对重庆市万州区的1094名执业护士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万州区护士面临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显著影响护士的个人健康(工作压力感、压力症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重视护士群体的工作家庭冲突并采取平衡策略降低冲突水平,对保障护士的个人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目前结构性授权、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现状,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效能条件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倦怠感量表,调查3所医院的350名护理人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构性授权整体均分为(2.23±0.59)分,处于中下水平;工作倦怠量表中情感衰竭得分为(29.75±13.94)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7.40±11.21)分,都属于高度倦怠感,去人格化得分为(8.07±5.82)分,为中度倦怠感;工作压力源量表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得分最高(3.23±0.95)分;结构性授权、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结果表明,结构性授权和工作压力显著影响工作倦怠各因子,结构性授权显著影响工作压力,并通过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倦怠各因子.结论 管理者应该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减少和消除护士压力源,构建有利于授权的正性工作环境,降低护士工作倦怠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护士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护士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影响程度,供相关部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三家省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72位护士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叙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源各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呈正相关。结论护士工作压力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及离职意愿有很大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树珍  赵琦  李曙光 《护理研究》2008,22(25):2292-2293
职业倦怠是一系列与工作情境相关的症状,是个体对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工作倦怠的高峰到来之时,已有美国学者发现在为人群服务的职业群体(如医生、护士、教师等)较易出现厌倦工作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job burnout"[1].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学者在护士工作倦怠领域展开了研究.近几年,国内也开展了对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为了解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工作倦怠和总体幸福感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3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倦怠总分为(56.53±11.85)分,整体处于中度倦怠水平;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护龄和科室护士的工作倦怠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护士总体幸福感得分为(83.71±8.26)分,与女性常模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倦怠总分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士工作倦怠发生率较高,总体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发生相关,因此,改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可以有效提高护士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并分析县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方法:在潍坊地区三家二级甲等医院共300名护士中发放问卷,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工作疲溃感情况.结果:县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资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太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等;县级医院护士的"工作无成就感"在中度以上,高度"工作无成就感"占37.50%;护理工作压力源某些方面与疲溃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县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工作疲溃感有相关性,并有其与三级医院不同的特点,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县级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工作疲溃感.  相似文献   

12.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63,自引:11,他引:652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 ,并明确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的关系 ,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的认识工作压力 ,设法减少工作压力 ,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西安市 4所教学医院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工作疲溃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 :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 ;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 ;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 ;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高度疲溃感的护士占 5 9.1%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建议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 ,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淑俐  黄小斐  周仁芳 《护理与康复》2010,9(2):102-103,105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05名护士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护士工作压力源(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不足外)呈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三位是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不同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急诊室及ICU的护士倦怠程度较重,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结论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4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倦怠的3个分量表中,手术室护士的高度倦怠感分别为:情感枯竭占43.6%,去人格化倾向占31.7%,个人成就感低落占54.6%。与Maslach正态分布样本的高度倦怠均为33%比较,只有去人格化倾向无显著区别,而情感枯竭、个人成就感低落显著高于常模。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3位是担心出现差错事故(3.32±0.69)分、工作量大(3.18±0.76)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3.12±0.87)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会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4家综合医院的医生(138人)、护士(162人)分别进行量表测查,其中对护士进行工作倦怠量表(MB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测查,医生仅进行工作倦怠量表的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MBI测查结果显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评分显著高于医生,而工作成就感评分则显著低于医生;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医生,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者,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而其工作压力源评分均显著高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护士职业倦怠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负相关,而工作成就感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结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对4家综合医院的医生(138人)、护士(162人)分别进行量表测查,其中对护士进行工作倦怠量表(MB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测查,医生仅进行工作倦怠量表的测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的MBI测查结果显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评分显著高于医生,而工作成就感评分则显著低于医生;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医生,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者,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而其工作压力源评分均显著高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护士职业倦怠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负相关,而工作成就感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结论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及离职意愿量表对护士的一般情况、职业倦怠程度及离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法对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相关因素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名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7%,NBS平均(165.11±27.78)分;离职意愿得分(13.20±4.08)分;离职意愿得分与职业倦怠得分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儿科护士工作负担及压力,减轻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降低护士离职倾向,稳定儿科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18.
儿童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工作倦怠感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及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工作压力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倦怠感量表对某儿童医院75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专业及工作和患儿护理方面。儿童医院护理人员的倦怠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及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源是影响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医院及护理者应根据儿童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工作压力倦怠感的关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干预,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Work stress, hardiness, and burnout among hospital staff nurs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ersonality hardiness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job stressors on burnout was studied in 107 registered staff nurses from an urban, community hospital who responded to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perceived job stress and lower levels of personality hardiness.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work stressors (particularly stress due to workload) and hardiness were significant additive rather than interactive predictors of burnout. That is, hardiness had beneficial main effects in reducing burnout, but did not appear to prevent high levels of job stress from leading to high levels of burn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