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甲氧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8-MOP)是临床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的药物,其外用治疗白癜风的机理可能与影响角质酪氨酸酶活性,激活酪氨酸酶促进黑素合成作用及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移行有关,也可能通过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某些炎性介质,后者又可作为黑素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增强黑素细胞的功能。目前8-MOP有口服和外用酊剂2种剂型上市,国内也有关于8-MOP脂质体凝胶的研究报道。作者以高压均质法制备了8-MOP脂质体,该脂质体平均粒径小于300nm,且粒径分布范围窄,室温下3个月放置稳定性良好。由于脂质体为混悬液,保湿、黏附性能差,不便于直接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必须寻找适当的药物载体承载,文献报道的脂质体载体有凝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制备含有补骨脂素及醋酸地塞米松的脂质体凝胶并研究其经皮吸收后体内分布,为临床新制剂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 用均匀设计优选该脂质体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外观、大小及分布,用分子筛法结合HPLC测定其包封率,初步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并以家兔为试验对象研究其皮肤刺激性,用豚鼠研究其经皮传递后主药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由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凝胶外观圆整,分布较均匀,包封率理想,稳定性良好,与对照品相比对家兔皮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豚鼠皮肤内的滞留量显著增加,是对照品的4.2倍(P<0.01),而全身吸收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含有补骨脂素及醋酸地塞米松的脂质体凝胶高效低毒,可望成为临床治疗白癫疯的新型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白花前胡有效成分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时肺动脉(PA)是否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观察了8-MOP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家兔离体PA及MOP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家兔离体PA及主动脉(AR)标本收缩作用剂量反应曲线和两种收缩组分的影响。结果:8-MOP使PA及AR标本对NE的收缩剂量反应曲线右移,最大反应降低,并表现出对PA的作用明显强于对AR的作用;8-MOP对NE所致的离体PA及AR引起的依内源性钙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对NE所致PA依外源性钙收缩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AR的NE所致依外源性钙收缩则无抑制作用。结论:8-MOP对PA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Ca2+的释放及外Ca2+内流而发挥较高选择性 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全缘千里光碱(integerrimine,INT)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的离体皮肤渗透与滞留特性,探讨该制剂皮肤应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INT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剂与普通凝胶剂;建立离体皮肤渗透接收液与皮肤中药物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各种制剂与不同理化参数脂质体的药物离体皮肤渗透与滞留,并通过比较测定结果探讨制剂的作用机制。结果 成功制备并表征3种制剂。渗透接收液与皮肤中INT含量测定的HPLC法准确、精密。3种制剂的药物皮肤透过量均较小;应用12 h后皮肤滞留量:优化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剂>普通凝胶剂(2.59∶1.75∶1,P<0.01),在角质层下皮肤滞留量:优化脂质体>脂质体凝胶剂>普通凝胶剂(2.54∶1.72∶1,P<0.01),而角质层药物滞留量占全皮约为60%,且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包封率高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角质层药物滞留。结论 脂质体通过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可促进INT进入皮肤,是有毒药物皮肤局部作用的良好载体,而凝胶基质减小脂质体促进药物进入皮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并进行稳定性及离体皮肤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结合研磨法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利用Franz扩散试验考察脂质体凝胶与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32.7±14.1)nm,Zeta电位为(+33.54±1.95)mV,平均包封率为(73.04±1.24)%(n=3),药物含量(3.17±0.13)mg/g(n=3);室温下,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为细腻半透明浅白色胶体,室温下稳定,但在光照和40℃、60℃下不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剂(P0.05),药物透皮速率与皮肤蓄积量亦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5)。结论: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剂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能促进药物的透皮渗透,并保证药物的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甲补骨脂治疗寻常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即对照方法,以口服8-甲补骨脂片,并外用药物甲氧沙林,配合局部照射光疗为治疗组,以单纯黑光照射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8-甲补骨脂治疗寻常型白癜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考察骨质宁凝胶的刺激性及过敏性,以评价该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家兔同体左右侧自身比较法研究皮肤刺激性和用豚鼠研究皮肤致敏性.[结果]在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受试品骨质宁凝胶对家兔的正常皮肤未见刺激性,但对破损皮肤见有轻微刺激性;在致敏性实验中,骨质宁凝胶对豚鼠未见致敏作用,而阳性药2,4-二硝基氯苯见有极强致敏性.[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受试品骨质宁凝胶对受试家兔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无致敏性,符合外用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故可供涂布外用给药;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所以应慎用或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川芎贴膏体外透皮实验中的最佳接受液。方法利用TP-5型智能透皮扩散仪,以川芎贴膏中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为考察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不同溶媒系统对川芎贴膏的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以选择最佳接受液,为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结果生理盐水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透皮速率常数J最大;10%乙醇/生理盐水、10%丙二醇/生理盐水、10%PEG400/10%乙醇/生理盐水、10%PEG400/生理盐水的J值依次减少。10%PEG400/生理盐水透皮时滞最长,pH7.4磷酸盐缓冲液透皮时滞最短。结论对亲水性成分盐酸川芎嗪而言.生理盐水或pH7.4磷酸盐缓冲液均可作为其最佳接受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RP-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研究其体外释药和透皮扩散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04.47±3.98)nm,跨距为(0.96±0.04),包封率为(95.53±1.15)%,载药量为(9.22±0.12)%,Zeta电位为-(34.3±5.1)mV;体外药物呈缓释释放,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Q=0.1156t1/2-0.1373(r2=0.9905);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氮酮、油酸和丁香油对尼莫地平的促透作用。结论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和工艺合理可靠,经皮渗透特性较佳,作为药物微载体可用于多种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左金微乳凝胶与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具有高包封率和良好稳定性的全缘千里光碱(INT)脂质体,并将其制成凝胶剂。方法以离心-超滤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筛选脂质体制备工艺、主要辅料磷脂与处方中磷脂-胆固醇比例;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制备脂质体的工艺条件;考察药脂比包封率;通过pH梯度主动载药法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确定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与稳定性评价。结果制备INT脂质体的最适方法为薄膜分散法,最适的磷脂为注射级大豆磷脂,处方中磷脂-胆固醇的最佳比例为4∶1;药脂比为1∶10时,薄膜分散法制备INT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成膜温度46.3℃,水化液用pH4.0柠檬酸缓冲液(CBS4.0),体积为15.0mL,包封率可达57.45%;药脂比由1∶20增加1∶2,包封率均在60%左右;pH梯度主动载药可显著提高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主动载药中较合适的水化液为CBS4.0。优选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21%,平均粒径为284nm,Zeta电位为2.23mV,稳定性实验证明,该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薄膜分散法结合pH梯度载药可以制备稳定且高包封率的INT脂质体凝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难治复发的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卡铂化疗37例复发性铂类药物耐药的卵巢癌患者,复发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20例,对照组(单药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17例,方案为:多柔比星脂质体(30~40mg/m2静脉滴注),复方红豆杉胶囊,2粒/次,口服,3次/d,共15 d,每3周为1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以进一步评估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心脏毒性。结果: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有效率为35.00%,单药组为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5%,对照组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65%比47.06%,P0.05)。2组均未出现心脏毒性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其中观察组无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2组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30.00%比29.41%,Ⅰ~Ⅱ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0.00%比4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顺铂或卡铂耐药型卵巢癌患者,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疗效优于单药多柔比星脂质体,且不良反应轻,生命质量获益明显,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优选盐酸青藤碱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微针对盐酸青藤碱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针,以成型性和机械性为指标筛选可达到最佳载药量的处方,并对制备出的微针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载药凝胶和微针的经皮渗透效果。运用HPLC检测盐酸青藤碱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盐水溶液(18∶82),检测波长263 nm。结果:最佳处方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软骨素、盐酸青藤碱质量分数分别为50%,15%,35%。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穿刺铝箔和离体的大鼠皮肤;载药微针组和载药凝胶组的48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0 738.41±1 354.72),(15 210.02±288.57)μg·cm~(-2),渗透速率依次为(1 627.40±28.68),(321.72±15.20)μg·cm~(-2)·h~(-1)。结论:制备的载药自溶性微针机械性和成型性良好。相较于载药凝胶,盐酸青藤碱微针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经皮渗透,可改善青藤碱透皮制剂的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经皮冠脉介入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冠心病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西医防治再狭窄已成为一项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该问题,作者就再狭窄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