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人胃管的体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的最佳体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将66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2组.观察组采取俯卧位置入胃管,对照1组、2组分别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置入胃管.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记录置管所需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1组、2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均P<0.01).结论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选择俯卧位优于仰卧位和侧卧位;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胃管置入对昏迷患者一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有插胃管需要的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置入胃管,记录两种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置入胃管置管成功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昏迷患者,在进行胃管置入时采用侧卧位,可以提高一次胃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置入胃管的优选方法。方法将75例急性脑卒中瘫痪行鼻饲置入胃管患者按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置入胃管法,观察组采取侧斜卧位健侧鼻孔在上经健侧鼻孔捻转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成功置入胃管耗时、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入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置入胃管耗时、置入时并发症发生率除黏膜出血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斜卧位并健侧鼻孔在上捻转胃管置入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入耗时,降低置入并发症发生率,是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优选的胃管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进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置胃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置管时当胃管前端到达口咽部时旋转胃管180°后继续置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55.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60.0±8.0)s,显著短于对照组[(108.0±21.0)s,P<0.01)].结论 改良法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更适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昏迷患者.  相似文献   

5.
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昏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8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观察组分别制定浅昏迷、昏迷伴躁动、气管插管或切开、舌根后坠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后按照操作流程为患者置入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流程的改进,能使留置胃管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昏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8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观察组分别制定浅昏迷、昏迷伴躁动、气管插管或切开、舌根后坠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后按照操作流程为患者置入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流程的改进,能使留置胃管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中晚期口腔癌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管理方法,提高术中置管率、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72例中晚期口腔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医护协作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流程.结果 观察组术中置管率、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01).结论 实施改进后的胃管置入管理法有利于提高术中置管率和术后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置胃管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8.
孟金平  赵瑞 《护理学杂志》2022,27(19):55-57
目的 提高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鼻胃管再置入效果。 方法 将60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鼻胃管因意外拔管、堵管等原因需重置的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鼻胃管再置入,观察组采取置管侧鼻腔滴注利多卡因2 mL联合勾头吞咽法置入鼻胃管。 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利多卡因鼻腔滴注联合勾头吞咽法可有效提高鼻胃管置入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电极引导鼻胃管置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接受鼻胃管置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和判断胃管置入位置;观察组在食管电极引导下进行鼻胃管置入,并以食管电图判断胃管置入位置。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未描记出食管电图的患者胃管置入位置有误。结论食管电极引导鼻胃管置入简便、易行,描记食管电图能准确反映胃管置入位置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管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鼻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鼻喉综合治疗台在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留置胃管的115例清醒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台辅助置管.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恶心呕吐及疼痛不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台为清醒患者辅助置入胃管可显著提高留置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在颅脑损伤鼻胃管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置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前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鼻胃管置管优于常规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鼻胃管置入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拟实施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步置入法,即胃食管吻合结束后从左侧鼻孔插入鼻胃管;观察组采用分步置入法,第1步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借助视频喉镜和气管插管钳将鼻胃管送至食管肿瘤近端预定位置,然后在胃食管吻合结束后推送鼻胃管入胃。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黏膜损伤出血及鼻胃管弯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鼻胃管分步置入法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提高了置管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胃管置入空肠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单导丝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即单导丝鼻胃管入胃内后再放入第2根导丝,盲插通过幽门后抽出第2根导丝,再用单导丝鼻胃管送入至85~95cm,结束送管。结果两组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置管并发症,均未出现堵管现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采用改进法双导丝鼻胃管置入空肠,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麻醉状态下准确地置入鼻胃管(nasogastric,NG)常常很困难。我们假设鼻胃管置入术的简单改良能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导引管组、气管导管侧裂组和侧压颈部弯曲组。操作时间以选定鼻孔开始插入鼻胃管为开始时间,以鼻胃管首次置入成功或两次尝试之后仍然失败为结束时间。记录操作的成功率、置管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盘缠、扭曲和打结等)。数据分析选用x2检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干预组的成功率均较高。气管导管侧裂组所需时间明显较长。鼻胃管的扭曲和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使用输尿管引导作为探针,气管导管作为引导或侧压引起颈部弯曲能提高鼻胃管置入的成功率。颈部侧压引起颈部弯曲是最简单的方法,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 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 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 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表面麻醉置胃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及舌根部,麻醉生效5 min后置胃管.结果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例易性癖男变女变性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厦舌根部,麻醉生效5min后置胃管。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抬颌仰额)加导丝引导置管法在ICU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施人工气道的180例ICU住院患者按留置胃管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良体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抬颌仰额位加导丝引导置管法能有效提高ICU人工气道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进而减轻对患者食管损伤,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造影导丝在同侧鼻腔更换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M型血管造影导丝引导下于同侧鼻腔更换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0例需更换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胃管;观察组利用M型造影导丝的亲水特性和置入技巧将导丝插入患者的原胃管中,同时利用导丝引导技术将新胃管沿导丝置入胃内。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不良反应及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利用导丝引导有明确的换管路径,尤其适用于插管困难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