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袁亚芬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6):705-706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多见2岁以内的肥胖健康婴儿,严重者危及生命,故及早复位治疗至关重要[1]。近10年来,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方法被应用于临床,避免了X线对小儿及医护人员的损害。本次研究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28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6例肠套叠患儿,男19例,女7例,年龄19日~7岁,病程1~30小时。表现为哭闹22例,呕吐19例,血便18例。腹部触及肿块17例。B超检查均提示同心圆征。 相似文献
3.
刘晓姝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3,4(1):119-119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多见于肥胖健康婴儿 ,临床上以阵发性哭吵、呕吐、便血、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以往普遍采用手术治疗和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 ,对病人有一定的损伤。我院自 1995年以来引进新技术 ,在B超监测下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4~8月发病率最高,具有体重和性别的明显差异[1]。在我国,空气灌肠复位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手术疗法。但因需要在X线的照射下进行,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生殖器造成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加上社会上对X线副作用认识的加深,许多家长对长时间暴露在X线下感到担忧。因此,从1997年5月起我科放弃X线的诊治,而利用B超诊断及监测下行“水压灌肠复位”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取得良好的治疗和社会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7年5月~1999年3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结果:9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14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积极防治感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复位及术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小儿急性肠套叠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普遍采用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患儿在得到复位的同时也受到X线的伤害。暴露在X线下对操作的医务人员也是一种伤害。作者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B超监视下用温生理盐水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套叠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结果:9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14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积极防治感染,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复位及术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9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94%)整复成功,6例(6%)失败.结论:对于病程在48h以内,无其他并发症的小儿急性肠套叠行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108例,入院后全部患儿经B超确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水压灌肠复位禁忌症后在B超引导下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全部患儿采用水压灌肠复位治疗,103例患儿复位治疗有效,有效率95.37%(105/108)。治疗过程中仅出现发热、腹泻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6/108),未出现肠穿孔。B超可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在其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确切,避免X线对人体的辐射副作用,作为无创性检查和辅助治疗方法,B型超声值得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广泛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儿在超声监控下用改良灌肠液水压灌肠复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观察两组患儿复位效果及复位后患儿并发症及大便性状、实验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100%,对照组一次复位成功96%,两组无1例发生肠破裂穿孔。观察组患儿复位后大便白细胞计数增高、血CRP增高、发热、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套叠灌肠液的改进可以使灌肠液成为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显著减少肠套叠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护理技术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彩超诊断和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超诊断和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套叠的方法和此项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可疑小儿肠套叠进行检查。确诊肠套叠后,进行水压灌肠治疗。结果 肠套叠46例,水压灌肠成功44例;失败的2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1例病理证实为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套叠时间超过48h。结论 用彩超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可免X-线照射,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治疗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B型超声(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210例肠套叠患儿在B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采用日本产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应用37℃生理氯化钠灌肠,灌肠压力控制在60~90 mmHg.结果:188例(89.5%)1次复位成功,10例(4.8%)2次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共198例(94.3%),10例(4.8%)复位不成功直接转为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1.0%)在灌肠过程中发生肠穿孔,转行肠切除吻合术后治愈.结论:B超引导下治疗小儿肠套叠简便、安全、复位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章晓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13(2):97-98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6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B超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及精心护理,其中5例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经B超检查确诊后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5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86%;9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安全性好。了解此类患儿的病情特点、加强临床观察、做好复位后宣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早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32例肠套叠患儿实施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32例肠套叠患儿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水压灌肠复位后24 h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0.63%与87.50%,两组间复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位后24 h复发率分别为3.13%与18.75%,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肠套叠是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多见于4-10个月的肥胖健康婴儿,以阵发性哭吵、呕吐、便血、腹部包块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我院在2000年3月~2000年5月间共收治急性肠套叠并行空气灌肠59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B超诊断和指导水压灌肠整复治疗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9,1(1):61-61
我院自1993年9月—1997年10月,应用B超诊断40例肠套叠患者,39例经水压灌肠整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复位成功情况、复位成功所需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复位成功所需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0.5 h以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效果较好,复位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49例肠套叠患者资料。按水压灌肠复位成功与否将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月龄、病程长短、有无呕吐和血便、有无腹腔和套筒内积液、套筒位置和大小等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中性别、月龄与病程长短三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别,而呕吐、血便、腹腔和套筒内积液、套筒位置、大小等因素,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能纳入模型的有效影响因素为呕吐、腹腔积液、套筒内积液、套筒位置。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套筒内积液(OR=41.67)>腹腔积液(OR=31.25)>呕吐(OR=10.42)>套筒位置(OR=8.13)。结论套筒内或腹腔内积液、呕吐以及套筒位置是影响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