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为260例行胸导管淋巴引流术资料总结。1.颈段胸导管的形状呈弓形,其中高弓型占26.54%,低弓型占18.46%,斜弓型占55%。2.颈段胸导管的干数及直径:单干者占79.6%;双干者占16.5%;3干者占7例;4干、5干和网状各1例。距静脉入口1cm处的直径平均是2.2mm(0.5—  相似文献   

2.
胸导管在解剖学和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胸腔和颈根部手术 ,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淋巴—静脉分流术、胸导管逆行造影术等常涉及到胸导管颈部的解剖。以往文献对胸导管颈部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入口处等进行了观测。关于胸导管壶腹尚缺乏详细资料。本文对 5 2例尸体的胸导管末端及其瓣膜进行了观测 ,以期为胸导管解剖学和临床有关手术积累资料。本文 5 2例尸体中 ,37例胸导管末端出现胸导管壶腹 ,壶腹的长度平均为 9.5± 2 .5 mm;管径平均为 4.8± 1.4mm。15例无胸导管壶腹的入口处管径平均为 2 .7± 1.2 mm。 37例胸导管壶腹处有瓣膜者 2 8…  相似文献   

3.
第1-4对肋间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2具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交通支、上、下端的汇入处及瓣膜发现第一肋间静脉经肋骨小头下向上可汇入椎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其中以椎静脉为主(右侧40.63%左侧37.5%),汇入处外径右侧2.03±0.76mm,左侧2.13±0.91mm。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也相当复杂。右侧以第二与第三肋间静脉共干江入夺静脉弓较多,占28.13%,汇入处外径4.36±2.12mm。左侧以第二,第三和第四肋间静脉共干汇入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较多,占37.5%,汇入处外径2.56±1.71mm。同侧第1-4肋间静脉之间的纵行交通支左侧有19支(占59.4%),右侧有10支(占31.3%),主要是第一与第二肋间静脉之间的交通支。静脉内瓣膜较少(右侧19处,左侧11处)。  相似文献   

4.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2具成人尸体上,对胸导管颈部进行解剖与观察,并测量了胸导管末端的有关数据.且剖开管壁观察了胸导管末端的瓣膜.结果52具尸体中有37具(71.2%)的胸导管末端存在壶腹样膨大,壶腹处的管径平均为4.8±1.4mm,壶腹的长度平均为9.5±2.5mm.在52例胸导管中有瓣膜者33例(63.5%),无瓣膜者19例(36.5%).  相似文献   

5.
对55例中国成人胸导管另加65例胸导管胸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4.5%,以纺缍形最多。根据三淋巴干汇合成乳糜池的形式不同而分为三型,其中以三干直接汇入池者最多(53.3%),无乳糜池者(45.5%)也可分为五种型式。2.胸导管的胸部以正常型最多(97.5%),另有双干型、分叉型和右位型各1例。3.胸导管颈段单干单开口最多,共39例。胸导管颈段弓形最高点以平第七颈椎平面最多(76%)。胸导管以汇入左静脉角占多数(56.5%)。测量了乳糜池的长、宽径和胸导管两端的口径,以及胸导管汇入处附近的大静脉的口径。  相似文献   

6.
在89具尸体对胸导管瓣膜的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为:瓣膜的出现率为98.9±1.1%;形状为半月形,且以双瓣为主,占94.2±1.0%;数目在1~14个之间,平均为6.3±3.4个。瓣膜分布于脊椎C_7~L_1之间,但以胸导管颈部和上胸部出现较多(占78±1.7%),总的印象是其数目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7.
胸导管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0具儿童尸体上,借助注射法观察了胸导管的构成、形态、注入静脉的位置及瓣膜的存缺等问题。1.左、右腰干及肠干的数目极大多数都是一条。肠干的注入地点有很大变化,注入胸导管始端的只有34.0%。左右腰干的汇合是恒定的,故胸导管的始点以在左、右腰干汇合处为宜。始点多位于第1腰椎处,位于第12胸椎以上的有30.0%,在此情况下,胸导管便不具有腹部。 2.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6.0%。其形态可为纺锤形、锥体形、念珠形、梨形或菱形。3.局部性双胸导管共发现8例。出现岛者胸部有12例,颈部有6例。左胸导管出现1例。注入右侧颈部静脉的异常胸导管及与右淋巴导管间的吻合支均未发现。4.胸导管由右向左偏斜的位置多在第4及第5胸椎处。5.胸导管末端呈单干型者占多数(66.0%)。末端呈弓形者占82.0%,弓的顶点越过锁骨约1厘米,多数都在第6及第7颈椎处。胸导管的注入地点以左静脉角处较多见(48.0%)。6.左颈干注入胸导管的占60.0%,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的占52.9%,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胸导管的占78.6%。7.胸导管具有瓣膜的共44例(88.0%)。瓣膜的数目以1个的较常见(22.7%),最多的可达19个。开口处具有瓣膜的占多数(70.4%),其次,以第6至第2胸椎处的瓣膜较集中。成对的瓣膜占59.0%,单瓣的只占41.0%。  相似文献   

8.
2.5%的戊巴比妥钠(1ml/kg)静脉麻醉,在颈根部正中线左侧作4-5cm长的纵切口,显露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及其汇合处的静脉角。左耳夹背侧或腹侧皮内注射0.3~0.5ml亚甲兰或左上肢、左下肢趾蹼间隙注射,分别显示颈淋巴干、左腋干及胸导管汇入静脉的入口处。颈干一般1~3条,于颈内静脉背外侧和背内侧走行,近静脉角处多汇合成一条注入胸导管未端。左腋干一般沿左锁骨下静脉腹侧汇入胸导管末端。支气管纵隔干多随胸导管出胸廓上口入胸导管末端或在胸段直接入胸导管。胸导管颈段较短,出胸  相似文献   

9.
1.锁骨下动脉,左侧起于主动脉弓的非常固定,右侧起于头臂干的时有变异,较常见的是成为主动脉弓的第四枝向右过脊柱与食管之间而后经路与一般的相同,这种变异本材料中有3.3±1.6%。血管周径右侧粗的居多。2.锁骨下动脉分枝,个体差异很大,分枝数变动于3—6枝之间,本材料中以四个独立枝的居多为总数的39.3±3.1%,四枝中含有椎动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肋颈干等四个独立枝,而甲状颈干由甲状腺下、颈升、颈浅、肩胛上、颈横等五枝组成的为代表型,为总数的32.7±3.0%。3.锁骨下动脉分枝类型在个体上的分布,变动性很大,有31.1±4.1%是对称型,有68.9±4.1%是不对称型,对称型中以第Ⅱ型之第1分型为多,居总数的16.4±3.3%,不对称中以左侧Ⅱ型右侧Ⅲ型的较多见,为总数的10.6±2.7%,其次是左侧Ⅲ型右侧Ⅱ型的为总数的9.0±2.5%。4.椎动脉两侧起于锁骨下动脉的居多,占总数的92.2±1.7%,左侧椎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的也较常见,本材料中有5.7±1.4%。血管周径两侧等粗的较多,为42.7±3.4%,右侧粗的较少为17.6±3.6%,本动脉向上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的为最多,占总数的82.4±2.5%,尚有10.2±2.1%进入第五颈椎横突孔。5.胸廓内动脉,独立由锁骨下动脉起始的占82.4±2.4%共同干中以与甲状颈干同干的为多,占11.0±2.0%,与肩胛上同干的5.7±1.5%,起点居前斜角肌内侧的为98.8±0.6%,位于后方及外侧的较少。6.甲状腺下动脉由甲状颈干起始的非常固定,为94.3±1.4%,有少数起于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本动脉有时完全缺如,或特别细弱而不能达及腺体,此时主要由甲状腺最下动脉或本侧甲状腺上动脉代替之。7.颈升动脉的起始,变动性大,有41.0±3.1%起于甲状颈干,有29.1±2.9%起于颈横动脉,15.1±2.2%起于甲状颈干,有8.6±1.7%起颈浅动脉,4.5±1.3%起于肩胛上动脉,少数有双枝存在。8.肩胛上动脉的起始,变动性较大,有37.7±3.1%起于甲状颈干,有30.8±2.9%起于锁骨下动脉。20.5±2.5%与颈横动脉同干起于甲状颈干,还有的起于胸廓内或与颈横动脉同干起自锁骨下动脉的。起点位于前斜角肌内侧的居多,有60.6±3.1%,居后方的较少见,由前斜角肌内侧起始的都过臂丛神经的浅面,反之则穿过或过臂神经丛的下方。9.颈横动脉的起始,各国人间的差异很大,本材料中以起自甲状颈干的为多,占45.5±3.1%,起自锁骨下动脉的有29.1±2.9%,与肩胛上动脉同干起于甲状颈干的20.5± 2.5%,还有的与肩胛上同干起自锁骨下动脉或起胸廓内动脉的。起点居前斜角肌内侧的篇多。10.颈浅动脉由颈横动脉起始的67.2±3.0%,由甲状颈干起始的27.0±2.8%,还有的起于肩胛上动脉或锁骨下动脉。11.肋颈干是锁骨下动脉分枝中非常固定的一枝,本材料中有90.9±1.8%,有少数颈深动脉与最上肋间动脉不成干而独立起始的,肋颈干两侧起点左侧位第一段的有81.1±3.5%,右侧位第二段的有93.5±2.2%,颈深动脉多过第一肋骨上面而最上肋间动脉多过第一肋骨前面分布,仅有少数过肋骨下面或后面的,其分布区域以第一、二肋间隙的为最多见。综合观察材料中,除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右侧较多见,(其侧差12.3±3.5%),及胸廓内动脉起始于锁骨下动脉者右侧多于左侧者(侧差18.8±4.7%)外,其它部分男女性差及左右侧差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胃贲门附近静脉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00具尸体上,对贲门附近的静脉进行了观测.胃左静脉以3属支合成者多见(88.0%),其位于脊柱左前方者占89·0%,汇入脾静脉者占55.0%,外科干长2.6±0.9cm,终末部外经3.8±1.1mm。贲门食管支以1支型者最多(89.0%),汇入弓形部者占81.6%,末端距胰上缘2.1±0.9cm。胃右静脉出现率96.0%。胃后静脉出现率87·0%,1支型者92·0%,有76.6%汇入脾静脉中1/3段。  相似文献   

11.
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3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胸导管颈段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手术有关事项。左静脉角在锁骨上缘上、下平均5mm 的范围内,被胸锁乳突肌复盖,距其后缘13.4±5.5mm。胸导管弓的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7.7±8.1mm。建议手术时从颈内静脉内侧显露胸导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76例(♂44,♀32)1、2和3岁中国小儿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长度、周径、分支部位和分支型。1.76例小儿无名动脉与气管的位置关系,共分三型:第1型2例(2.63±1.84%);第2型33例(43.42±5.72%),第3型41例(53.95±5.71%)。2.76例小儿无名动脉分支部位,在胸锁关节上缘上方者57例(75.0±4.96%),在胸锁关节后方者19例(25.0±4.96%),小儿较成年人高。 3.76例1、2和3岁小儿无名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20.7±0.42毫米、19.2±0.56毫米和21.8±0.94毫米。平均周径分别为19.8±0.64毫米、20.3±0.21毫米和21.0±0.51毫米。4.76例小儿无名动脉有63例(82.9±4.32%)单独由主动脉弓发出;另外13例(17.1±4.32%)与左颈总动脉先形成共同干而后发出。在76例无名动脉中,有71例(93.42±2.84%)在走行中并不发支,但有4例(5.26±2.56%)直接由无名动脉发出甲状腺最下动脉,有1例(1.32±1.31%)由共同干发出甲状腺最下动脉。5.小儿颈总动脉的分支部位平均位于第3、4颈椎椎间盘上缘高度,小儿较成年人高。6.颈总动脉分支所形成的夹角,共分三型,在152侧中锐角型60侧(39.5±3.96%);弓状型40侧(26.3±3.57%);中间型52侧(34.2±3.84%),小儿锐角型较多于弓状型。7.1、2和3岁中国小儿颈总动脉平均长度:右侧分别为42.9±1.55毫米、45.7±0.57毫米和47.8±1.50毫米;左侧分别为59.0±1.10毫米、56.7±2.99毫米和64.9±1.62毫米。平均周径:右侧分别为14.8±0.77毫米、16.3±0.14毫米和16.6±0.19毫米。左侧分别为15.6±0.61毫米、16.6±0.13毫米和17.3±0.40毫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形态与胸腺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 ̄2003年胸腺手术切除123例。将病例分为胸腺增生组和胸腺瘤组,观测胸腺形态、胸腺静脉的数目、走行、长度和直径。结果:术中见胸腺形态分5种形态:H型占65.9%,蝶型占14.6%,三角型占10.7%,条型占6.5%,多叶型占3.3%。胸腺静脉汇入部位变异较大,多汇入左无名静脉(占67.2%)。胸腺静脉长:胸腺增生组为(18.4±2.2)mm,外径(5.4±0.1)mm,胸腺瘤组为(18.8±2.4)mm,外径(5.5±0.1)mm,两组胸腺静脉长度与外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胸腺形态、胸腺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对胸腺手术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鼓索神经颞骨部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鼓索神经进行解剖测量,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测量鼓索神经骨管长度、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水平段夹角及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观察鼓索神经与外耳道后壁及锤、砧骨之间关系。测量结果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鼓索神经骨管长度为9.10±2.28mm,鼓索神经鼓室段长度为10.28±2.10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为4.97±1.14mm,鼓索神经汇入处距面神经水平段垂直距离为2.21±0.76mm,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夹角为27.30±5.97°,鼓索神经与面神经为水平段夹角为3.73±1.66°,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大致与锤骨短突在同一水平,约82.5%(33侧)的标本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有一小骨性突起。结论:鼓索神经鼓室段与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锤骨短突以及外耳道后壁骨性突起可以作为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的标志,在鼓室内,鼓索神经行于锤骨颈和砧骨长脚之间。在术中可以此为标志寻找鼓索神经。开放面神经隐窝时可以先暴露砧骨短突,然后以砧骨短突上缘和锤骨颈为标志可大致判断开放范围,防止鼓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40.0±8.2)mm和(32.0±6.8)mm;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1.9±0.5)mm、(0.8±0.1)mm和(1.6±0.5)mm、(0.6±0.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15.9±4.2)mm;末端宽、厚度分别为(2.3±0.7)mm和(0.9±0.2)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80%,平均间距(20.2±6.3)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2.1±0.5)mm和(1.2±0.4)mm.结论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头静脉汇入颈外静脉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4侧成人尸体的头静脉末段进行了解剖观测,发现47侧(7.65%)与颈外静脉直接或间接相连。其中头静脉主干越过锁骨前面直接汇入颈外静脉41侧(6.68%);与颈外静脉间接借越过锁骨前面的交通支相连6侧(0.98%)。头静脉主干汇入颈外静脉的部位距锁骨上方1.52±0.78cm;越过锁骨的位置,距锁骨内侧端的直线距离为8.54±1.10cm,距肩峰外侧端的直线距离为6.40±1.30cm;在锁骨前方的外径为3.40±1.10mm。本对头静脉的此种汇入变异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口外舌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舌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段和各段的重要毗邻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舌动脉单独起于颈外动脉者占66.7%,与面动脉共干者占23.3%,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者占10.1%。舌动脉起始处的外径为(3.4±0.6)mm。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为(1.1±0.5)cm。舌动脉全程可分为4段,即起始段、舌骨舌肌段、升段和水平段。舌骨舌肌段位置恒定,部位表浅,体表标志明确,血管周围无重要结构。结论舌动脉舌骨舌肌段是行口外舌动脉结扎最理想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正> 显微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巨—微视血管解剖学的开拓。作者对30具(60侧)3岁左右的童尸肩胛下动脉系的血管,在显微解剖镜下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观察结果一、肩胛下动脉干60侧肩胛下动脉中55侧起自腋动脉第Ⅲ段,占91.67±3.57%;4侧起自腋动脉第Ⅱ段,占6.67±3.22%;一侧与胸外侧动脉合干起自腋动脉第Ⅱ段,占1.66±1.65%。起始处平均外径2.23毫米、干长9.39毫米。伴行的肩胛下静脉平均外径2.47毫米、长10.89毫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76具尸体,61例有胃后动脉,出现率为80.26±4.56%。胃后动脉起于脾上极动脉31例,占50.82±6.40%;起于脾动脉26例;占42.62±6.33%;起于脾动脉及脾上极动脉2例;占3.28±2.38%;起于胰尾动脉1例,占1.64±1.62%,起于胃左动脉1例,占1.64±1.62%。胃后动脉按支数可分四型:1支型,占75.41±5.51%;2支型,占18.03±4.92%;3支型,占4.92±2.77%;4支型,占1.64±1.62%。该动脉外径平均为1.42±0.43mm。胃后动脉于腹膜后间隙向左上斜行,经膈胃韧带入胃后壁,距胃底缘2.07±0.70 cm,距贲门左侧为2.68±0.94 cm。分布于胃体上部近贲门侧及食管腹段后面。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11例利用颈段胸导管作左侧脑室胸导管分流术,记录了手术时胸导管颈段的解剖学类型及其变异。结合手术需要,在100具尸体上研究了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学,提供了分型数据,观察了瓣膜形态和位置,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