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咳嗽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中医一般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对于病程较长的咳嗽患者,单用宣肺止咳法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易导致咳嗽迁延难愈。另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使用一般的止咳方法,也很难显效。笔者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久咳不止的病人从肝来论治,常常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根据肺与肝的密切关系,对于久咳的病人,切不可见咳止咳,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养肝、疏肝、柔肝、泻肝等方法进行治疗,常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久咳患儿从瘀论治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并辅以例证说明。  相似文献   

3.
肺主气属卫,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若肺功能健全,气生成充实,肺有所主,则皮毛致密,抵抗外邪侵袭能力亦强。反之,肺气虚,宣发卫气和输布精气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腠理不实,风寒之邪易乘虚而人致病。此《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均说明正气不虚于内,风寒之邪不得从表入侵犯内。因此,肺卫不固,腠理不实,是风寒束表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正> 目的 确定慢性下背痛是否成为骨矿质脱失的高危因素。 资料与方法 招募25名患者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有2年以上慢性下背痛病史,且未接受常规治疗、理疗或手术干预,并已在英国剑桥大学Addenbrooke医院的居民背痛  相似文献   

5.
1997年 4月~ 2 0 0 0年 3月 ,运用自拟“久嗽方”治疗外感久咳患者 79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79例患者中男 33例 ,女 46例 ;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9岁。临床表现 :感受外邪后 ,经治疗恶寒、发热、鼻塞、咽痛等卫表症状消失 ,惟有咳嗽日久不愈 ,呈阵发性呛咳 ,干咳少痰 ,常遇异味、寒冷或烟尘等刺激而加剧 ,咽痒或有蚁爬感 ,或颈部有闷塞感。体征 :咽部稍充血 ,两肺呼吸音粗 ,少数在阵咳后两肺可闻及少许呼气性干性口罗音。全部病例X线胸片示两肺部纹理增加或未见明显异常。病程 16日~ 2个月 ,平均 2 6日。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慢性下背痛是否成为骨矿质脱失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扑咳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支)180例,同时单用普鲁本辛(简称普本)治疗71例进行对照观察。方法:按1972年全国慢支会议《慢性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按病型、病情分为两组,两组平均年龄、病程等相似。治疗组服扑咳灵(每片含普本7.5毫克、扑尔敏2毫克、灵芝菌粉100毫克)每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骨密度的改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骨显像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77例及相对年龄段的同性别对照组48例分别进行腰椎2-4(L2-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均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 77例患L2-4、股骨颈、Wards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但在有、无骨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低的程度与有否接受化疗有关。骨显像显示L2-4,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中57.1%见相应部位骨密度增高。结论 恶性肿瘤患常有骨密度减低,化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骨密度测定和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是观察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骨显像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77例及相对年龄段的同性别对照组48例分别进行腰椎2~4(L2~4)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均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77例患者L2~4、股骨颈、Wards区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但在有、无骨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降低的程度与有否接受化疗有关。骨显像显示L2~4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者中57.1%见相应部位骨密度增高。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有骨密度减低,化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骨密度测定和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是观察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老年性骨密度改变与慢性脊柱源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胸背痛伴肋间神经放射痛和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患者100例。患者在评价前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而后根据各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级,结合临床VAS评分和症状表现进行分析。观察指标:①根据疼痛相关部位拍摄X线胸腰段和腰骶部正位、侧位及双斜位片,并进行X线片骨质疏松分级评分、脊柱椎体高度测量、脊柱侧弯或前凸指数及脊柱滑脱的分析。②脊柱骨质疏松CT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③脊柱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和分级。④相关脊柱结构改变程度与临床VAS疼痛评分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三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骨质疏松越重,VAS评分值越高(P<0.05),得到了一致性的结果;②椎体压缩的程度与临床VAS评分呈正相关,通过X线平片对椎体压缩高度的评价,以及CT检查结果中椎体后缘皮质可见双边征和小关节突密度增加伴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显示,椎体高度的降低在脊柱源性疼痛发生机制中占重要位置。③从X线平片影像学和CT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脊柱存在的病变部位越多,VAS疼痛评分值越高(P<0.05)。结论①骨质疏松的发病进程与VAS疼痛评分值呈正相关,即骨质疏松越严重,疼痛程度也越重;②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程度与VAS疼痛评分值呈正相关;③病变部位的多发性与VAS疼痛评分呈正相关,即脊柱发病部位越多,疼痛程度也越重、疼痛范围越广泛。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所以又有“老慢支”之称。在我国北方发病率极高,常发生于秋冬寒冷季节,天气转暖后逐渐缓解。慢支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常见的病因有1.生物学因素:感染因素主要是病毒、细菌感染等它是慢支的重要因素;过敏因素主要是尘埃、螨虫、花粉、寄生虫等作为过敏源,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系综合性治疗。按病情分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和缓解期的治疗。1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1.1 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除了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外,一般痰液较粘稠或呈黄稠痰、脓性痰等,痰量亦明显增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痰液细菌学检查结果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或  相似文献   

14.
徐焱成 《临床医学》1998,18(9):34-35
为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就我院54例糖尿病骨密度改变患者进行了不同切变率的血液粘滞性测定。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分析报告为下。 1 方法与结果 1.1 对象及分组:正常组女32例,男30例,年 龄35~65岁;糖尿病骨密度改变患者女28例,男26例,年龄35~75岁。 1.2 检测方法:用ContronⅣ型血粘度检测仪测量8种不同切变速率:1.92/S~384/S之全血粘度,同时测红细胞压积,血沉及血浆粘度。 1.3 结果:两组血红细胞压积男、女糖尿病骨密度改变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骨密度(BMD)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并探讨结合核素影像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男性COPD患者4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BMD值,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老年COPD组的L2~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股骨颈、Ward's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6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呈弥漫性骨放射性分布减低。6例近期压缩性骨折患者见胸椎或腰椎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结论老年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同龄对照组,应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显像可反映骨代谢的情况,对压缩性骨折的检出及新旧压缩性骨折的区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密度(BMD)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并探讨结合核素影像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男性COPD患4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BMD值,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老年COPD组的L2-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股骨颈、Ward's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P<0.01)。26例患全身骨显像呈弥漫性骨放射性分布减低。6例近期压缩性骨折患见胸椎或腰椎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结论:老年COPD患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同频对照组,应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显像可反映骨代谢的情况,对压缩性骨折的检出及新旧压缩性骨折的区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 52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3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支急发组)和57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慢支的高低切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而慢支急发组和对照组及慢支组之间的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说明慢支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力咳合剂在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患儿整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力咳合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治疗结束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致炎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X线影像恢复正常时间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下降,研究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20.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免疫测定分析仪测定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值,ACCESS法测定患者骨碱性磷酸酶值,并测定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雌二醇和睾酮。检测结果参照刘忠厚提供的分组方法和国际骨质疏松标准分组,分析用于骨质疏松检测的骨代谢指标。结果:62例骨质疏松患者纳入结果分析。①国际骨质疏松分组法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之间的病例差异不显著;按照刘忠厚骨质疏松的三个阶梯分组方法,三组女性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中度疏松与轻度和重度之间有差异。②30例绝经女性病例的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T-score)值与骨碱性磷酸酶(r=-0.573,P<0.00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r=-0.453,P<0.05)的测定值间有相关性,未发现其与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的测定值间有相关性(r=-0.349,P>0.05)。③27例男性病例的腰椎骨密度测定结果(T-score)值与骨碱性磷酸酶(r=-0.299,P>0.05)、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r=-0.296,P>0.05)和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r=-0.086,P>0.05)的测定值间均无相关性。结论:用于骨质疏松检测的骨代谢指标存在不敏感性,特别是血清骨钙素N端片段,因此不能广泛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