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于小肝癌(直径<5 cm)而言,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可取的与手术相似的效果.我们期望了解其对复发性小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01-2011.11月收治的61例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单发,直径<5 cm.随机分为两组,26例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35例再次肝切除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组和PRFA组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239.60±1017.00)和(903.42±975.11)天(P =0.066).两组的无瘤时间分别为(310.23±159.50)和(278.27±123.29)天(P=0.584).再次肝切除组和PRFA组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7.34±3.16)及(5.59 ±-3.40)cm2(P=0.215),两组总费用分别为(26150.66±7923.60)和(21135±1156.76)元(人民币),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29 ±4.28)和(7.46±2.20)天(P <0.001).结论 对于复发的小肝细胞肝癌PRFA治疗是有效的,且优于重复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肝切除后 RHCC,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2.8±1.3)cm,临床评估可再切除但由于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完全灭活率)91.9%(34/37),其中直径≤3 cm结节为95.8%、3 cm 以上者84.6%。并发症发生率5.4%(2/37),无治疗死亡。平均随访(20.5±14.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与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2%、72.2%。消融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9%、17.4%,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7个月;消融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0%、35.3%和35.3%,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初次肝切除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3.4%、41.0%和37.6%,中位生存期47.0个月。结论经皮热消融技术是可再手术切除 RHCC 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射频毁损术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 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3 cm,结节数≤3个),包括射频毁损术68例,再手术切除145例.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期,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从接受射频毁损术或再手术切除治疗时计算.结果 射频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和再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65.1%、37.3%和88.1%、62.6%、41.0%,其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P=0.693).但射频毁损术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8.0%、27.8%、12.4%和79.4%、48.1%、34.4%(P=0.001).首次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问期超过2年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 虽然射频毁损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类似于再手术切除,可作为复发性小肝癌再切除术的替代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初发小于5 cm 肝细胞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探索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适应证及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24例在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射频消融治疗初发小于5 cm肝细胞癌135个病灶,随访期至2008年3月.结果 中位随访期22个月,中位、平均总体生存期为46个月、(42.7± 2.7)个月;1、2、3、4、5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6.8%、66.5%、56.5%、45.6%、36.5%.与总体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白蛋白(P=0.007,r=2.227)和凝血酶原时间(P=0.035,r=2.010).白蛋白≤35 g/L且凝血酶原时间>13 s(45例)和白蛋白>35 g/L且凝血酶原时间≤13 s(42例)两组病人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21个月和67%、63个月.结论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初发小肝癌病人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能获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比较再手术与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再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射频消融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再手术组短(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再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P=0.023);再手术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射频消融组(P0.001);再手术组满意度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8,P=0.001)。复发性肝癌手术再切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 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探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对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4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消融组18例(行超声引导下RFA)和切除组26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评估RFA消融效果和完全消融率;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生存情况。 结果消融组术后一次完全消融率为83.3%(15/18),补充消融后的完全消融率为100.0%,消融次数为1~2(1.3±0.4)次。消融组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3、10.517、12.590,均P<0.001)。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消融组术后1、3、7 d时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同期切除组(P<0.05)。消融组术后发生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2例(11.1%),切除组发生Clavien-DindoⅠ~Ⅱ级5例(19.2%),Ⅲ~Ⅳ级2例(7.7%),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组术后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65.2%、34.2%,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4.4%、69.3%、50.6%;切除组术后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61.3%、30.4%,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2.3%、65.5%、46.3%。两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χ2=0.067,P=0.796)。 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安全可行,总体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同时可减少患者创伤,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皮热消融对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RHCC)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1997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 (RFA)或微波消融 (MWA)治疗不能再手术切除的RHCC ,35例共 87个肿瘤结节 ,直径 0 9~ 6 4cm。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率 (完全灭活率 )为 97 7% (85 / 87) ,其中直径≤ 3cm结节为 98 6 %、3cm以上者为 94 1%。无治疗死亡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1/ 35 )。平均随访 (2 7 7± 16 7)个月 ,肿瘤局部复发率为 10 6 % (9/ 85 ) ;远处复发率为 91 4 % (32 / 35 ) ,其中 15例 (4 7% )发生多次远处复发。经对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者的反复治疗 ,首次消融后 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77 1%、4 6 2 %和 14 9% ,中位生存期为 2 5 2个月 ;首次肝切除后 1、3、5及 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 96 2 %、6 4 1%、4 7 7%和 14 1% ,中位生存期为 5 7 0个月。结论 经皮热消融技术局部灭瘤效果满意 ,创伤微小且便于反复施行 ,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远期生存 ,是不能再切除的RHCC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性小肝癌(≤3cm)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25例,射频消融27例,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7(8~43)个月。手术组与射频组比较1、2、3年无瘤生存率为76.0%、48.0%、32.0%vs 77.8%、51.9%、37.1%,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1.4个月vs 23.5个月,总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2.0%、80.0%、68.0%vs 92.6%、74.1%、63.0%,平均生存时间为35.8个月vs 32.7个月。无瘤生存率与累积生存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于直径≤3cm的切除术后复发性小肝癌疗效确切,近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以考虑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复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患者行PRFA(PRFA组),72例行肿瘤再手术切除(再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0/79)和36%(2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11,P<0.05).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7%、75.2%、67.1%、61.5%、56.6%和86.0%、67.6%、53.6%、44.1%、40.2%,两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0,P>0.05).PRFA组4、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再手术切除组(x2=4.682,4.196,P<0.05).PRFA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4/79),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3%(2/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5,P>0.05).结论 PRFA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长期疗效优于再手术切除,且具有微创的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and repeat hepatectomy for solitary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the diameter≤3 c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1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CC (diameter≤3 cm)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ancer Cente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all the patients, 79received PRFA (PRFA group) and 72 received repeat hepatectomy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morbidity and recurrence of the tum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ll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 test, chi-square test or Log-rank test,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The mobidities of the PRFA group and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ere 13% (10/79) and 36%(26/72),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11.411, P<0.05). The cumulative 1-, 2-, 3-, 4-,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9.7%, 75.2%, 67.1%, 61.5%, 56.6% in the PRFA group, and 86.0%, 67.6%, 53.6%, 44.1%, 40.2%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1.610, P>0.05). The cumulative 4-,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the PRFA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x2=4.682, 4. 196, P < 0.05). The local tumo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RFA group was 5% (4/79), and the incisal margin recurrence rate was 3% (2/72) in the repeat hepatectomy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0.565, P>0.05). Conclusion As a less 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PRFA is superior to repeat hepatectomy for solitary recurrent HCC with the diameter≤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