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主诉痛区同侧向上溯三个节段的某椎体找到原发痛点,在原发痛点、对应脊神经后支行射频热凝毁损术.结果:共治疗116例,优良率为100%,6个月后随访98例,优良率为96%.结论: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28例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和局部神经阻滞治疗,就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时间越久,二者差异性越明显.结论: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症疗效确切,无1例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本组患者,在C臂机下穿刺定位行腰3~腰5双侧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工作模式:温度70~76℃,时间60~120s,术后3天及1个月观察腰痛症状缓解情况及双侧竖棘肌痉挛缓解情况。结果优良28例,良好2例。结论在影像定位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产生机制。方法 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33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L1至L3脊神经后支(PRSN)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采用绝缘针电极,透视下经皮穿刺达脊神经后支干部的远端进行刺激,于皮层体感代表区记录电位值。结果 正常人PRSN的C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双侧对比无显著差异。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邵氏点(主诉痛区上溯三节段,同侧横突根部的压痛点)处PRSN的CSEP的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波幅较对侧降低,波形有缺失、离散、反相等改变;而非邵氏点水平双侧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非特异性腰痛很可能是由PRSN主干部受机械刺激所致。  相似文献   

6.
梁桂生  薛静旋  龙玲 《微创医学》2013,8(3):289-290
目的 观察以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夹脊穴温针治疗,1次/d,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2个疗程;治疗组60例给予脊神经后支主干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最多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腰椎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以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神经后支定位温银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疼痛的围手术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总结分析27例采取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及护理策略。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副反应发生。腰背疼痛VAS评分术后2 h、1 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Schober试验术后2 h、1 d、随访3个月均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优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总有效率96.3%。结论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及有效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及护理指导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基础和保证,且明显减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28-130
[背景]评价数字血管减影机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病例报告]选择120例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椎间关节注射组(F组,n=60)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组(FB组,n=60).比较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及疼痛缓解率,并评估介入操作的安全性.结果见,治疗后FB组和F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1,3,6个月时FB组VAS,QOL及疼痛缓解率均明显优于F组(P<0.05).[讨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椎间孔穿刺责任脊神经根射频热凝姑息性治疗肺癌体壁转移性疼痛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 方法:经正规三阶梯口服给药2周仍不能有效镇痛的肺癌体壁转移性疼痛患者 16例,结合患者主诉与CT扫描所见转移灶部位确定疼痛责任脊神经,CT引导下用射频针穿刺至相应脊神经所在椎间孔的上1/3,0.5mA电流高(50Hz)、低(2Hz)频电生理测试出患者原疼痛区感觉异常和/或相应区域肌肉抽动后行95度300秒射频消融。以射频热凝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和口服药剂量变化来评价治疗后1h、1周、1月、3月及6月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有无治疗相关并发症。 结果:16例患者共52个责任脊神经所在的椎间孔均由CT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至椎间孔的上1/3,其中43个责任脊神经能被 0.5mA的高低频电刺激测试出异感,9个经调整针尖位置后测出异感;射频热凝后所有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其中有7例患者完全停服止痛药;另9例患者仍需给予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维持镇痛效果,但剂量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原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有轻度麻木,无椎管内出血、穿刺处感染及疼痛区皮肤萎缩、坏死事件发生。 结论:CT引导下椎间孔穿刺责任脊神经根射频热凝可安全、有效地姑息性治疗癌性体壁痛,可作为癌痛治疗WHO“三阶梯”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评估射频热凝毁损术和神经阻滞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If缶床体征和表现上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果相符的66例下腰痛患者,分为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37例和射频损毁组29例。结果:治疗后4周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成功率89.66%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72.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0周时评估远期疗效,两组均有部分患者疼痛复发,但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率(62.07%)仍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4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射频毁损组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局部热胀感、酸胀不适,甚至疼痛加剧,但15d后全部能缓解。结论:射频损毁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对比神经阻滞方法,疗效出得更快、远期成功率更高,而且副作用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均在X线引导下行椎间盘双极射频热凝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天,6月,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缓解率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同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天、6月、1年疗效优良率为94%、84%、81%。患者术后VAS明显降低(P<0.05),术后3天症状缓解率为69%,ODI为18%;术后6月症状缓解率为62%,ODI为20%;术后1年症状缓解率为57%,ODI为24%。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观察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极射频热凝术能改善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状态,是治疗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腰椎小关节受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脊神经后支是其主要的传入中枢通路,Bogduk[1]曾通过解剖学研究证明了腰脊神经后支在腰痛的病因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充分了解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后,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对40例患者采用C形臂X线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臭氧加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不典型腰痛的疗效.方法:在主诉痛区同侧上溯3个节段的某椎体找到原发痛点,在原发痛点、对应脊神经后支行臭氧注射和针刀松解术.结果:共治疗232例,优良率94.82%,3个月后随访196例,优良率91.83%.结论:臭氧加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不典型腰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疗程短,痛苦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成年人在生活的某个阶段会出现下腰部疼痛,一些病人在未治疗的情况下症状可以缓解,但约8%-12%的病人转变成慢性腰痛,成为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年轻的病人中约  相似文献   

16.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 ,传统腰痛疗法很多 ,但缺乏诊断和治疗标准 ,疗效多不确切。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即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是由于脊神经后支主干部受机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末梢分布区的放散痛[1] ,在腰痛患者中占较大比例。我院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15 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5 8例 ,男 87例 ,女 71例 ,年龄 18~ 78岁 ,病程 2 0d~ 4年。临床资料完整 ,均符合诊断标准。根据Greenough等[2 ] 推荐的 75分腰功能量化指标 :<35 (分 ) 96例 ,35~ (分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2000B射频控温热凝器治疗仪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手术时间30~60分钟,平均45分钟。术后显效率100%。术后住院3~5天,平均4天。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通过3—6个月的随访,疗效评价采用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进行,本组优30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微创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弯针脊神经后支射频术治疗颈椎轴性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39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随访期为半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变化及疗效,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射频部位主要为颈2~颈5,其中74例开展同侧或双侧相邻2支节段射频热凝术(62.18%)。VAS评分对比,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B组有显著降低(P<0.01);术后180 d随访,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为87.39%、96.63%,B组为23.89%、47.79%。13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节段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范围、形态不等的皮肤浅感觉轻度下降,发生率17.57%。结论:CT引导下的弯针射频手术治疗颈椎轴性痛具有定位精确、操作安全、有效、见效快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管外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3例下腰痛患者进行椎管外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治疗后指导功能锻炼,随访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依据 JOA 腰腿痛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463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临床控制219例,显效140例,有效51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88.6%,肌筋膜炎综合征(总有效率100.0%)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总有效率95.2%)的治疗效果最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8.8%)的治疗效果次之,腰椎滑脱(总有效率72.9%)和腰椎管狭窄症(总有效率69.7%)的治疗效果较一般。各类型患者 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所有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椎管外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下腰痛安全有效,不同病因所致下腰痛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由肌筋膜炎引起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所造成的腰腿痛患者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0.
1975年Shealy医生首先使用射频治疗腰脊神经后支,1980年Sluijter和Mehta对射频穿刺针的改进后射频技术发展迅速。但采用射频热凝加臭氧加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方法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文献甚少,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收住的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病例142例,采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臭氧加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