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多见。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脱水,纤维弹力减退、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这些结构变化和劳损等,均可使颈椎椎管、横突孔或椎间孔L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临床上的颈肩痛、手臂麻、头晕、恶心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寰椎(atlas)。在整个脊柱中,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寰椎无椎体,关节和韧带是其主要的连接结构,任何原因所致寰椎及其韧带的损伤都随时可发生脊髓压迫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称“上颈椎危象”。1920年,Jefferson首先描述了寰椎骨折的机制,尔后被称为Jefferson骨折。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骨、软骨、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使颈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邻近组织受损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又称颈椎综合症。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椎病中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并从事伏案或低头工作的人群,由于他们长期低头使颈部肌肉处于一种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易受到牵拉劳损,由于颈椎活动度大而解剖结构相对薄弱,使椎骨间连接失去稳定,以致椎体和椎间关节不断发生磨损,久之,则发生反应性的椎体边缘、后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特别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因增生伸入到椎间孔内,使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颈、肩、臂的疼痛和麻木。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椎间孔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喜元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37-1039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320例颈椎病患者均摄X线正位、侧位、双斜位片。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98例;颈椎不稳或前后滑脱24例;椎间隙狭窄98例;椎体骨质增生158例;椎间孔改变89例;钩椎关节改变92例;韧带钙化102例。结论颈椎顺列不佳、反曲是颈雅病的早期表现,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椎体上下缘骨质硬化、椎间孔变形、椎管狭窄是颈椎病诊断的可靠指征,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变尖或横向增生是颈椎病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一词,至今存在着不同的概念。早在本世纪初,Bailey(1911)因发现5例颈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系颈椎骨关节炎所致故命名为颈椎增生性骨关节炎。1937年Esberg认为椎体边缘的突出属软骨性,故称之为椎外生性软骨瘤。以后学者认为此种现象系椎间盘病变、小关节增生所致的椎间关节僵硬,故Spondylosis在字典上译为椎间关节僵硬。Lestini及Wiesel(1989)将颈椎病解释为“是影响颈椎各节段的一般性疾病。它包含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赘、小关节及椎板增生、韧带肥厚、节段间失稳,是一种随年龄增长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研究颈椎后部结构对颈椎稳定所起的作用,为临床确定手术入路、病变切除范围及术后是否考虑重建稳定提供参考依据。②方法实验选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10具,去除骨骼肌,保留骨性结构、椎间盘及韧带结构。依次破坏棘上、棘间韧带,黄韧带,椎板,椎间关节,前、后纵韧带。持续加载4kg行颈椎标本最大屈、伸实验,拍摄中立位及前屈、后伸位X线片。③结果椎板结构对椎板角度位移稳定起较大作用,而椎间关节对颈椎的水平稳定及旋转稳定起较大作用。前、后纵韧带分别在伸、屈位时起重要的稳定作用,破坏后均出现在最大屈、伸位时的椎体间断裂。④结论颈椎后部结构在颈椎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螺旋CT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完整CT资料。结果: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腰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继发椎管狭窄17例,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致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10例,黄韧带增厚、钙化引起椎管狭窄11例。其他如椎体滑脱、手术等引起椎管狭窄4例。结论:螺旋CT对椎间盘病变、黄韧带增厚及椎体、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管狭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脊柱的后部结构对脊柱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全椎板切开减压往往将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甚至小关节一并切除,但术后常常发生脊柱不稳、后突畸型,甚至椎体滑脱等。作者自1991年起对66例患者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并对10具男尸腰椎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证实全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但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减压术并不影响腰椎稳定性,且同样达到减压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岗  陈明见 《铁道医学》1996,24(4):213-214
脊柱的后部结构对脊柱性起重要作用,全椎板切开减压往往将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甚至小关节一并切除,但术后常常发生脊柱不稳,后突畸形,甚至椎体滑脱等。作者自1991年起对66例患者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并对10具男尸腰椎行体生物力学测定,证实全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恶性循环 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45例下腰椎侧隐窝狭窄,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采用开窗式、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等方法,摘除椎间盘突出髓核、增厚的黄韧带、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扩大狭窄侧隐窝,使神经根充分减压,经1~16年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7.3%。  相似文献   

12.
45例下腰椎侧隐窝狭窄,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采用开窗式、半椎板和栓椎板切除等方法,摘除椎间盘突出髓核、增厚的黄韧带、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扩大狭窄侧隐窝,使神经根充分减压,经1 ̄16年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7.3%。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川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84-385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椎体的骨赘形成和黄韧带透明变形,引起骨髓、神经根和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1],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1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继发性椎管狭窄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128例继发性椎管狭窄,就退行性疾患、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或外伤性骨折、椎管壁骨质破坏、手术后椎管狭窄等病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椎体后缘与椎小关节突骨质增生分别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侧区狭窄;后纵韧带骨化与黄韧带肥厚钙化分别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椎管后区狭窄;椎体向前滑脱及椎体粉碎性骨折均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狭窄;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及椎体恶性肿瘤可导致椎管中央区前部及侧区狭窄;手术后可导致椎管后区狭窄。结论 螺旋CT检查在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发现、评价及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增厚,椎弓根发育不良,后纵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CT可以清楚的显示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诊断符合率高,并对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颈椎病临床分型.方法 收集资料齐全的颈椎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椎体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89例占90.8%;椎间孔变形、变小51例占55.1%;椎间隙变窄或伴纤维环及髓核钙化58例占59.2%;颈椎曲度异常81例占82.7%;项韧带钙化71例占72.4%%.结论 椎体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及椎间孔狭窄是颈椎病的重要征象.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一词,至今存在着不同的概念。早在本世纪初,Bailey(1911)因发现5例颈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系颈椎骨关节炎所致故命名为颈椎增生性骨关节炎。1937年Esberg认为椎体边缘的突出属软骨性,故称之为椎外生性软骨瘤。以后学者认为此种现象系椎间盘病变、小关节增生所致的椎间关节僵硬,故Spondylosis在字典上译为椎间关节僵硬。Lestini及Wiese(l1989)将颈椎病解释为“是影响颈椎各节段的一般性疾病。它包含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赘、小关节及椎板增生、韧带肥厚、节段间失稳,是一种随年龄增长的改变”。这样颈椎病又包含了…  相似文献   

18.
寰椎骨折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先报道上千例寰椎爆裂性骨折,并将这种寰椎的特殊骨折称之为Jefferson骨折. 寰椎外观呈椭圆环状,无椎体,环形两侧增厚变粗,形成侧块,其上面枕骨髁突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其下在前弓后面的中央与齿状突相对应构成寰齿关节,由寰椎两侧块间的横韧带和关节囊维持其稳定性.后弓与横韧带间容纳脊髓,寰椎矢状径大约 3.0cm,其中齿状突约占1.0cm,脊髓约占1.0cm,尚有1.0cm的缓冲间隙.前后弓与侧块相接处骨质较纤弱,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9.
寰椎横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寰椎横韧带损伤可导致枕颈部不稳定而产生高位颈髓压迫症。为比较寰椎横韧带损伤对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本实验对6具新鲜人尸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切断两侧寰椎横韧带,测定C0-C1和C1-C2的三维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颈椎曲度改变的原因和形成原理。方法 :对颈椎侧位颈椎曲线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曲度的改变为颈椎曲度减小、生理前凸曲度消失 (变直 )或反向弯曲 (后凸 ) ,发生率很高且呈低龄化。结论 :颈椎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的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的挫伤、断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均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低龄化颈椎曲度改变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软组织前后力量平衡失调而造成属功能性改变 ,可恢复 ;中高年龄层的患者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以及椎间盘 ,椎体骨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如韧带的断裂 ,椎间盘脱出 ,椎体骨质和椎间关节特别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而造成 ,属器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