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减轻患儿的运动障碍,纠正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儿科以及针灸科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自理能力、认知力、运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骅 《上海针灸杂志》1993,12(4):150-150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后或出生过程中多种原因造成脑部病变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多伴神经精神改变,语言、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属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头皮针对小儿脑瘫确有较明显疗效。现将头皮针治疗脑瘫18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文献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焦氏头针、汤氏头针、靳氏头针以及林氏头针等流派。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对各头针体系穴位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探讨。发现:(1)穴区分布与构成所依据的理论有中医藏象,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定位与神经生理学理论之差异。(2)不同流派配穴理论、进针层次、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各有特点。(3)在头针体系的选择方面,总体表现出以某一流派为主的特点,但也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应用的情况。为提高小儿脑性瘫痪领域头针临床水平,使其应用更趋规范,在临床研究中亟需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对不同头针体系的组合应用模式、施术方案等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5.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河南中医》1997,17(1):38-38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刘媛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主题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头针疗法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又称“脑性麻痹”。系指小儿脑部在发育完成之前,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因某种原因使尚未成熟的大脑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也可...  相似文献   

6.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8月笔者对 10 4例脑性瘫痪 (CP)患儿行头针治疗 ,并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6例均为门诊与住院CP患儿 ,诊断与分型符合第 1届CP座谈会制定的标准[1] ,治疗均在 3个月以上 ,男 132例 ,女 34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0 4例 ,予头针加功能训练 ;对照组 6 2例 ,采用功能训练。其中痉挛型14 5例 ,手足徐动型 9例 ,混合型 12例。CP的高危因素中缺氧窒息 116例 ,早产 35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8例 ,核黄疸 2例 ,不明原因 5例 ;年龄 4~ 6个月 12例 ,~ 1岁 5 7例 ,~ 3岁75例 ,…  相似文献   

7.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刘振寰  张宏雁 《中国针灸》1999,19(11):651-652
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10 例,疗程3 个月。结果显效82 例,占39-1 % ;有效67 例,占31-9% ;总有效率71-0% 。1 ~3 岁脑瘫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3+ ~7 岁组( P< 0-01) ,表明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治疗后患儿甲襞微循环显著改善,表现为微血管数目增多,管袢痉挛解除,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消失。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中痉挛型占 2 / 3 ,因患儿四肢肌张力高 ,导致关节畸形 ,运动障碍 ,给康复带来极大困难。我中心自 1 999年将针灸和穴位注射用于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均为我中心 1 999年 9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及门诊的脑瘫患儿 ,全部符合 1 988年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1] ,均为痉挛型。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45例 ,男 3 4例 ,女 1 1例 ;6个月~ 3岁 2 6例 ,~ 6岁 1 5例 ,~ 1 0岁 4例 ;对照组 2 9例 ,男2 1例 ,女 8例 ;6个月~ 3岁 1 7例 ,~ 6岁 9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益智中药、头部重点穴区推拿、言语训练及智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等。结果: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中,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确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肢体致残的重要原因。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以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作为疗效考核指标 ,观察头穴配合理学疗法治疗脑瘫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30例中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7月~ 1岁 10例 ,1+岁~ 2岁 11例 ,2 +岁~ 2 812 岁 9例。痉挛型 18例 ,手足徐动型 5例 ,弛缓型 2例 ,混合型 3例 ,无法定型 2例。2 治疗方法2 1 头穴(1)选穴 ①以头部腧穴为主 :四神聪、风池 ;②以头针腧穴为主 :额中线、运动区、平衡区。隔日交替选用。(2 )…  相似文献   

11.
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珮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137-1139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54例和头针组5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应用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进行评定。做两组治疗先后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结论: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本病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其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头针结合天井穴治疗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1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头皮针结合天井穴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该针法对脑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在改善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西医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杨玉霞  江玉娟  项蓉 《河南中医》2016,(8):1361-1362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瘫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MOTOmed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部针刺辅助治疗。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PADL)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系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GMFM、PAD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后试验组GMFM、PADL分值明显提高(P <0.05)。结论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模式对脑瘫儿下肢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性评价头面针联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头面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闪罐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81.33±11.41)分,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分(69.83±18.86)分,临床有效率80.00%,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面针刺联合闪罐法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发性面神经麻木症状,提高患者面部动静态及联动总体功能,疏通经脉,鼓舞气血运行,濡养筋肉,修复神经传导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200例、体针组100例,分别采用头体针及体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0次。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结果:头体针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明显改善,优于体针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刺穴位(体针)的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面神经麻痹比单纯体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卢荣  杜小正 《河南中医》2020,40(4):637-64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滕亮 《西部中医药》2016,(6):112-113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临床疗效、颈颅彩色多普勒(TCD)血液平均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C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