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听觉、语言表达和理解等能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当这些能力出现问题时则称为沟通障碍。沟通障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原因可大致分为3类:  相似文献   

2.
3.
高频测听在语频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语频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高频测听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8-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语频听力正常(≤25dB HL)的耳鸣组患者35例(60耳)和相同年龄段的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60耳)进行高频测听。结果 耳鸣组患者的高频听阈检测结果显示,随频率增高,听阈逐渐提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相同频率耳鸣组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移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4-20kHz范围内两组听阈检出率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耳鸣组患者高频听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14kHz以上听阈检出低于正常对照组。高频测听能够在早期为耳鸣患者提供听力受损的直接参考依据,患者的高频听务损失,可能在最初的耳鸣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和特点。方法 2008年至2010年对复筛时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的23例高危新生儿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以及高频声导抗(high frequency tympanometry,HFT)检查,对ABR异常的患儿在6月龄时复查。结果 3月龄和6月龄时DPOAE各频率基本引出,HFT均为单峰。3月龄时23例患儿中5例双耳ABR反应阈≤35dB nHL,余18例(30耳)单耳或双耳ABR异常,其中8耳可辨出波Ⅰ、Ⅲ、Ⅴ,反应阈40~60dB nHL;15耳只引出波Ⅴ,反应阈70~97dB nHL;7耳97dB nHL声刺激下无波形引出;符合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诊断12例,双耳8例,单耳4例。ABR异常的18例(30耳)6月龄复查时,1耳反应阈≤35dB nHL,29耳反应阈异常,其中,6例(11耳)ABR反应阈降低,1例(2耳)反应阈升高;29耳中14耳可辨出波Ⅰ、Ⅲ、Ⅴ,反应阈40~60dB nHL;11耳只引出波Ⅴ,反应阈70~97dB nHL;4耳97dB nHL未引出波形;符合AN诊断9例,双耳4例,单耳5例。23例患儿1~2岁时电话随访,19例对声音反应良好,2例言语发育稍迟缓,2例2岁时仍不会说话,其中1例合并脑瘫,1例CT示脑白质异常,戴助听器均无效。结论本组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的婴儿听力发展不确定,选择治疗方案需慎重,对这类小儿应长期听力追踪至少到3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听神经病患者听力转归与病程的相关性,为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1995年7月至2017年12月之间连续就诊的听神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纯音听阈变化与病程的相关性由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听神经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显著,男性占50.9%(198/389)。起病年龄0-40岁,以3岁以内和青春期前后发病最为常见。92.5%(360/389)为双侧AN。初次测听结果以上升型听力曲线最常见,占50.6%(379/749),其次为不规则型(24.3%),全聋型和平坦型占比接近(分别为10.9%和8.8%),下降型仅为4.8%,尚有0.5%为正常听力。轻度及以下听力损失最多(39.3%),其次为中度听损(32.7%),重度和极重度听损各占13.9%和14.2%。经过随访,患者的听力转归呈现较大差异,56.0%(51/94)出现听力恶化,23.1%(23/94)听力保持稳定,20.9%(20/94)得到改善。进行曲线拟合后发现,病程与AN患者听阈并非简单的直线相关性,转折点出现在病程3-4年时,在此之前AN患者听阈维持相对稳定,在此之后则表现为逐渐变差的整体趋势。结论听神经病患者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听力曲线和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阈的转归有较大个体差异。随着病程延长,整体趋向于听力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自动与手动纯音测听结果在听力正常和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60例(120耳),年龄范围14~84岁,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自动和手动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测试顺序随机。测试频率为0.25、0.5、1、2、4和8 kHz6个频率。结果 120耳均完成测试,获得705个有效听阈数据,在Bland-Altman图中超出95%置信区间的数据为33个,占全部数据的4.6%,表明手动和自动纯音测听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听力正常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两种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0、0.87、0.93和0.96,P均<0.01。不同频率听阈的差值,在0.25和8 kHz处最大。40岁以下组、40~60岁组和60岁以上组,自动与手动纯音测听阈值的相关系数均>0.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同听力水平和不同年龄分组的受试者中,自动与手动纯音测听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听性稳态反应(ASSR)、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与行为阈值的相关性及在听障儿童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46例(92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ASSR、click-ABR及行为听阈结果,其中,轻度听力损失4耳,中度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为听力评估及临床诊断和随访工作提供参考,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由我省各地州市接受了出生后初筛或复筛2次或2次以上听力筛查双耳或单耳未通过,转诊到我听力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的婴幼儿143例,最终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对确诊为双耳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填写聋人调查表,进行跟踪随访,提出早期干预方案.结果 143例婴幼儿中确认听力损失者110例,占76.92%.其中单耳72例,占65.45%,双耳38例,占34.55%.听力损失中轻度31例,占28.18%;中度27例,占24.55%;重度27例,占24.55%;极重度25例,占22.72%.110例听力异常者有14例复查,占12.73%.复查者中双耳听力损失6例,单耳听力损失8例.14例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有10例配戴助听器,这些患儿正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结论 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能提高其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有必要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接受听性脑干反应和40 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以确保较为科学而可行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本组听力异常患儿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与颞骨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6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和颞骨HRCT检查,比较其听力与颞骨畸形的相关性。结果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听力下降主要以传导性聋为主,平均纯音阈值为64.08±13.07 dB HL,平均气骨导差为53.28±12.05 dB HL,ABR检查结果示平均阈值为76.86±11.89dB HL,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听阈与耳廓畸形分级呈正相关,与HRCT总分呈负相关。听力与听骨链、中耳发育情况和面神经发育有关,而与蜗窗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听力检查和颞骨CT检查可初步评估外耳、中耳发育程度,进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检测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10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的470例儿童,随机分为诊断组与筛查组。诊断组235例患儿,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诊断评估。筛查组235例患儿,应用DPOAE+AABR先行听力筛查评估,后行ABR检测。将两组听力评估的结果及测试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筛查组235例(470耳)患儿中,听力筛查阳性率为7.45%(35/470)。确诊听力障碍16例(31耳),听力诊断阳性率为6.60%(31/470)。以ABR结果为标准,AABR联合DPOAE的灵敏度为100%(31/31),特异度为99.01%(435/439)。在诊断组235例(470耳)患儿中,听力诊断阳性率为5.53%(26/470)。将两组评估模式结果进行比较,组间筛查阳性率与诊断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性(χ2=1.420,P=0.233)。将两组测试时间比较,诊断组ABR测试时间(39.02±3.52)min显著高于筛查组DPOAE和AABR(8.40±2.03)min(P...  相似文献   

11.
113例聋儿的助听及言语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0~6岁聋儿的助听、言语发育及交流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表,随机对2005年2~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门诊就诊的113例双侧听力损失儿童的助听、语训、言语发育及交流能力等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中助听器佩戴者85例(75.22%),其中,助听后语训者占51.76%(44/85),助听后无语训者占48.24%(41/85),无助听无语训者28例,占24.78%(28/113);无助听无语训者中重度聋以上23例,占82.14%(23/28)。70%的中度聋儿存在构音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重度和极重度聋儿中,97.03%存在构音障碍,88.12%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结论中-重度聋以上聋儿,无助听和无语训比例偏高,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较明显。加强聋儿家长对佩戴助听器和言语训练必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一名女性重度耳聋患者,她仅在500Hz以下有一定残余听力,对其使用赛佛助听器时的听力改善,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言语可懂度测试和辅音知觉混淆矩阵分析。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可懂度测试:(1)不带助听器;(2)只带助听器不加唇读;(3)既带助听器又加唇读。结果表明:(1)赛佛助听器有利于提高声调识别率;(2)使用赛佛助听器,多音节词可懂度提高得比单音节词要多;(3)赛佛助听器可使单词可懂度提高40%,音节清晰度提高25%;(4)赛佛助听器对改善辅音发音方法的感知帮助较大,而对发音部位的感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对侧佩戴助听器模式下的聆听效果,以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对聆听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18例,分别测试其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聆听模式( bimodal fitting ,BIM )安静环境及稳态噪声环境下标准中文短句、双音节词、单音节词的识别率。结果安静状态下本组患儿CI、BIM 模式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67%±12.23%、83.61%±12.22%,双音节词分别为76.00%±16.13%、78.11%±14.84%,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60.11%±17.18%、65.43%±16.76%;信噪比10 dB环境下CI、BIM 助听模式患儿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75.50%±14.12%、76.83%±14.15%,双音节词分别为68.22%±17.15%、77.18%±16.83%,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49.39%±19.26%、56.33%±19.55%,除两种模式下单音节词外其余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植入耳250、500 Hz助听听阈与BIM 模式言语识别率呈负相关。结论语前聋患儿双耳双模式聆听时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低频残余听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用于中度与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助听前后言语识别能力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26例中度与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均验配同一型号测试用助听器,于佩戴助听器前后在声场中分别测试/m/、/g/、/t/三个刺激声在65 dB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用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评估作用。方法以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60~9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其中,无助听器使用经验者44例(75.8±8.1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9.8±13.3 dB HL)、有助听器使用经验者34例(77.5±6.3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64.5±17.8 dB HL,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三个月)进行横断面研究;22例(74.3±8.6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8.1±12.6 dB HL)首次配戴助听器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二组参与横断面研究者进行一次SSQ评估,前瞻性研究组分别在助听前和佩戴助听器1个月后进行二次SSQ评估,均采用面对面问答方式用SSQ量表评估三组受试者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有助听经验组SSQ问卷言语理解(97.29±23.43分)、空间听觉(131.94±19.27分)、声音质量(143.53±20.31分)和总分(372.76±51.92分)均显著高于无助听经验组(分别为58.66±30.13、99.41±37.09、108.09±43.28、266.16±78.18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初次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的SSQ问卷言语理解(106.27±13.86分)、空间听觉(136.00±14.09分)、声音质量(151.73±13.91分)和总分(394.00±34.70分)均显著高于佩戴助听器前(分别为65.64±21.89、115.09±17.17、111.91±25.41、292.64±45.58分),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均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声源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SSQ量表可以有效评估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ation,以下简称CI)使用者对侧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以下简称HA)的获益。方法:选取对侧使用HA的14名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CI使用者,分别测试其在使用CI和CI+HA(即双模式)两种助听模式下的声调、双音节词、及句子的识别表现,并分析助听器耳残余听力对双模式言语表现的影响。结果:安静环境下使用CI和CI+HA模式下的声调识别率分别为67.6%±10.5%、71.6%±12.5%,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72.3%±21.8%、74.2%±23.3%,句子识别率分别为62.3%±28.3%、61.8%±31.3%,噪声环境句子识别率分别为37.6%±36.5%、42.4%±35.9%。统计分析发现声调识别表现在CI+HA模式下显著优于CI模式(t=-2.285,P=0.04),其余言语识别表现在两种聆听模式下均无显著差异;且1000Hz及以下频率的助听器耳残余听力与CI+HA模式下言语识别表现显著相关。结论::对于"大龄"语前聋患者,一侧人工耳蜗植入联合对侧助听器的双模式应用,需考虑助听器耳的残余听力情况,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辅助效果有限,必要时需考虑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分析配戴助听器儿童的音频补偿效果与构音清晰度得分的相关关系,为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综合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3名配戴助听器儿童进行助听后的声场测试以及构音语音能力主观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助听器音频补偿效果越差,听障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得分越低.结论 助听器验配与优化只是补偿听力的完成,进行听觉康复训练和言语矫治是充分发挥助听器作用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听障儿童构音清晰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