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123例不同术式乳突根治术后患者听力情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施行乳突根治不同术式的123例患者术后听力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手术方式对听力的影响.方法 123例中耳炎患者中28例行单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40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Ⅰ期鼓室成形,35例行闭合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20例行保留低位骨桥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测听力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患者听力均无提高,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患者听力有提高,闭合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患者听力均提高,保留低位骨桥式乳突根治术患者听力改善介于开放式并鼓室成形及闭合式并鼓室成形二种术式之间.结论 闭合式乳突根治术在4种术式中随访听力提高最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媒体电子白板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方法用录像的方法对5~6岁听障儿童及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比较互动次数、发起者和内容。结果电子白板教学较传统教学中的互动次数更多;幼儿发起互动内容主要为发表个人意见和主动模仿,两者均为电子白板教学引发互动更有优势;教师发起互动中,提问、请听障儿童帮忙、指导在电子白板教学中更有优势,而传统教学中纪律约束的次数更多,评价在两者中差异不明显。结论电子白板多媒体在听障儿童康复集体教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师幼互动,且引起教师更多正向互动,减少不必要的纪律约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比较9名听障儿童干预前后回应和发起次数的差异,检验阶梯式疑问句训练策略对听障儿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 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训练效果和维持效果,能够提高其疑问句泛化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结论 阶梯式训练策略提高了学龄前听障儿童的疑问句表达能力,为听障儿童主动语言的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笔者在听障儿童教育活动中改进教学方式、提问方式和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结果表明,听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在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状况,为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机构教师在培养听障儿童自控能力及自控策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对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①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有显著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控时间明显长于听障儿童;②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没有性别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我控制时间性别差异显著,男孩长于女孩;③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都能使用一定的自控策略,包括分心、寻求自我安慰、消极等待、问题解决、回避等,其中健听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听障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消极等待策略;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在问题解决策略、分心策略、寻求自我安慰策略和消极等待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策略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延迟满足时间和延迟策略两方面听障儿童都落后于健听儿童,因此,有效地培养听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是当今康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了解广东省听障幼儿康复教师的专业水平现状.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参加广东省康复教师资格认证班学员的基本资料与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听障幼儿康复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偏低,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同专业背景康复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康复教师的专业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师资管理、工资待遇、专业培训等因素制约了康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正确率与康复时间的关系,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5岁康复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104名和健听儿童36名,以《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为测试材料,分析不同发音方式声母的发音正确率。结果①康复时间1年以上的听障儿童鼻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②康复时间1.5年以上的听障儿童边音的发音与健听儿童没有显著差异;③康复时间2年以上听障儿童的塞音正确率同健听儿童没有统计学差异;④所有康复时间段听障儿童的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均与健听儿童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龄前听障儿童不同发音方式的声母习得有一定时间顺序,可能与声母的音高、发音的难度、发音的可见性、发音动作的发育有关。建议听障儿童进行声母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听障儿童声母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听障学生篇章阅读的策略运用特点,并比较不同类型学生在策略运用方面的差异。方法以359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聋人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听障学生阅读策略问卷》对其进行测试,然后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听障学生策略运用总分为17.94,低于中值水平;不同年级听障学生在阅读策略的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阶段学生明显优于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学生,高中阶段是听障学生阅读策略发展的关键时期;听障女生阅读策略运用的总体水平优于听障男生。结论听障学生阅读策略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聋校阅读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特点.方法 对483名1~10岁听障儿童的家长实施<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利用SPSS 17.0分析问卷得分.结果 ①不同生理年龄组儿童的问卷得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F=16.063,P<0.01),听障儿童生理年龄越大,问卷得分越高;②不同听觉年龄组儿童的问卷得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F=17.168,P<0.01),听障儿童听觉年龄越大,问卷得分越高;③人工耳蜗组儿童的问卷得分高于助听器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t=2.912,P<0.01).结论 生理年龄、听觉年龄以及助听设备类型等可能均是影响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因素;干预越早,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越接近于健听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广东省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男性147名,女性153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的量表总分为(67.38±14.06)、生理领域得分为(73.81±12.38)、心理领域得分为(68.06±10.86)、社会关系得分为(70.81±12.06)、环境领域得分为(60.19±12.00);男性与女性听障儿童家长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历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结论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生存质量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环境领域得分较低;生存质最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在班级中的同伴关系,分析其社会适应状况。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法,对18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小班4名,中班7名,大班7名)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3次社会交往类型评估。结果3次评估中,听障儿童最多的社会交往类型均为“一般型”,其他交往类型较少;听障儿童的社会交往类型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变化。班级中听障儿童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其整体被接纳的程度。“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否遵守“规则规范”、“权威影响”等因素直接影响听障儿童是否被班级同伴所接纳。结论从同伴关系的角度来看,学龄前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基本能被班级其他成员接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语3岁听障与健听儿童在自发叙事中主动发问能力的特点。方法对3岁听障儿童16名(语言年龄达到3岁)和同龄健听儿童14名采用图画引发叙事技术,分别测查其在自发叙事中发问的频次、特定类型问题的数量和发问人数百分比,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3岁听障儿童在叙事中主动发问的频次和发问人数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健听儿童提出的问题为10种,主要为"是什么"、"干什么"类型的问句和原因问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多涉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等;而听障儿童提出的问题类型仅有4种,主要关注的问题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如单一的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是什么"、"怎么了")。此外,听障儿童"干什么"问句(P<0.05)、"是什么"问句(P<0.05)和处所问句(P=0.09)的数量或人数百分比明显较健听儿童偏低。结论与健听儿童相比,语言年龄达到3岁的听障儿童采用疑问句提问的语用交流行为显得滞后,这可能与听障儿童听力状况带来的输入性语言信息不足和父母不适宜的输入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康复训练的4岁和5岁听障儿童听觉记忆发展的特征及其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别。方法根据记忆广度法对4岁和5岁正常儿童及经康复训练半年以上的听障儿童各15例分别进行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汉语词汇的听觉记忆容量测试,记录其听到中文词汇声音后正确指认对应图片的最大个数,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4岁正常儿童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汇平均听觉记忆容量分别为3.00、2.87、2.67个词汇,5岁分别为3.93、4.13、3.53个词汇;4岁听障儿童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汇听觉记忆容量分别为2.53、3.07、2.60个词汇,5岁分别为3.27、3.47、3.13个词汇。②听力情况主效应不显著(F=3.567,P>0.05),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F=28.006,P<0.01),音节数主效应极其显著(F=9.495,P<0.01),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结论①4岁和5岁正常儿童与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听觉记忆无明显差别,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②儿童听觉记忆受音节数的影响较大,对双音节词汇的听觉记忆优于单音节和三音节词汇。  相似文献   

14.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回流”问题客观存在,本文从语言障碍、教师素质、同伴关系、家长素养、课程内容、心理因素、评估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回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回流”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前听障与健听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学前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五项认知能力的差异。方法对13个省475名学前健听儿童与267名听障儿童进行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学前健听儿童各年龄段在五项认知能力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学前听障儿童各年龄段五项认知能力总体发展趋势向上,但发展相对迟缓,具体表现为某些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③总体来说,学前听障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健听儿童,随年龄增加,差异出现并逐渐增大。结论通过对两类儿童测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基本掌握了学前健听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为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及有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I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听力障碍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Q分类问卷测查父母的养育方式,采用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测查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①3~5岁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发展呈下降趋势,4岁是个关键时期,4岁和5岁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和违纪行为明显低于3岁。而攻击行为各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②在问题行为的3个指标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和父母鼓励支持的养育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父母的高控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听力障碍儿童违纪性与父母鼓励独立的养育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父母惩罚.高控的养育方式没有相关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性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e focus in this study is on 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a group (n=57) of hearing-impaired 7- to 12-year-old children. Results were related to hearing status, school placement, and gender. Parent and teacher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wo aspects of social competence, prosocial orientation and social initiative, and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ural problems, externalizing, internalizing, and concentration problems. A sample of 214 normally-hearing children was used as a comparison group.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ed only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the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showed less social initiative in parent ratings. There were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functioning and hearing status or school placement (mainstream vs. special classes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nor any clear pattern of gender differenc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n Sweden fare well.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need for 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possible interventions targeted at social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18.
The focus in this study is on social competence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a group (n=57) of hearing-impaired 7- to 12-year-old children. Results were related to hearing status, school placement, and gender. Parent and teacher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wo aspects of social competence, prosocial orientation and social initiative, and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ural problems, externalizing, internalizing, and concentration problems. A sample of 214 normally-hearing children was used as a comparison group.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ed only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the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showed less social initiative in parent ratings. There were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al functioning and hearing status or school placement (mainstream vs. special classes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nor any clear pattern of gender differenc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in Sweden fare well.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need for 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possible interventions targeted at social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