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填式结构问卷收集资料,立意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河南省两所综合三甲医院493名护士。结果: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在关系相处困难方面平均得分(3.78±0.74)分,职业负担方面平均得分(3.25±0.80)分;护士职业压力源总分(90.29±17.41)分;职称、学历、是否倒班、工龄、工作人事关系在职业应对自我效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科室、是否倒班在职业压力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压力源与职业自我效能呈中度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的职业压力源水平较高,排序第一位的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影响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的因素有职称、学历、是否倒班、工龄、工作人事关系类型;个体感知的压力水平越高,其职业应对自我效能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孙雪  王素琴  张黎  焦薇 《职业与健康》2023,(10):1312-1316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死亡应对能力和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9—11月抽取无锡市5家三级医院182名肿瘤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死亡应对能力量表、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为(42.84±6.46)分,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为(33.46±5.24)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2.18±10.4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照顾濒死患者数和参加丧葬次数的肿瘤科护士死亡应对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和照顾濒死患者数的肿瘤科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的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与职业倦怠得分呈负相关(r=-0.528,P<0.01),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和职业倦怠得分呈负相关(r=-0.642,P<0.01),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与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自我效能、工作压力源及离职意愿的现状,分析并探讨社区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源对其离职意愿的交互影响路径及内部作用关系。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14个市辖区82所社区医院的155名社区护士。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职意愿表(TI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CNSS)对其进行测评。结果共发放问卷172份,有效回收155份,有效回收率为90.12%。社区护士离职意愿总均分为2.48±0.55,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4.37±4.23,压力源总分为72.11±13.4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区护士离职意愿与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286,P0.01),与工作压力源呈显著正相关(r=0.356,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源与一般自我效能均对离职意愿具有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29。结论一般自我效能和工作压力源是影响社区护士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分层分级培训提高社区护士全科护理能力,提高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降低护士压力感受进而减少离职率,保证社区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压力源及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其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对18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呈中等水平;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职业倦怠量表的低个人成就感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自我效能感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影响,充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以保证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介入护士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状况,分析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合肥市8家综合医院PCI介入科护士145名,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45名PCI介入护士职业压力源平均总分为(2.46±0.58)分,其中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分配是最主要的职业压力源[(2.87±0.48)分]。PCI介入护士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介入护士主观幸福感与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分配、专业护理及工作安排、患者的护理方面、管理与人际关系总分呈负相关(P0.01),与工作环境与资源方面呈负相关(P0.05)。PCI介入护士积极应对与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方面、患者的护理方面、管理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与职业压力源总分呈负相关(P0.01)。PCI介入护士消极应对与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分配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I介入护士多方面的职业压力影响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现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天津市6所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324名,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肿瘤科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评分为(31.20±3.65)分,职业认同总分为(60.21±4.2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评分、职业认同评分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职业认同总分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水平,呈正相关,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ICU 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为(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职业获益感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5家医院的外科护士26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职业获益感量表调查,分析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的关系。结果自我效能感为(2.52±0.43)分,职业获益感为(3.95±0.55)分,均居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良好护患关系维度评分最高,而正向职业感知维度评分最低。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获益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护龄、收入水平、用工性质、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外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外科护士自我效能感、职业获益感居中等偏上水平,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职业获益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助产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职业尊重感和工作幸福感的关系,分析助产士职业尊重感在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工作幸福感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月,选取江苏省267名助产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应对自我效能量表、职业尊重感量表、医院工作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267名助产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得分为(39.76±2.36)分,职业尊重感得分为(99.70±7.91)分,工作幸福感得分为(88.12±3.47)分。职业应对自我效能、职业尊重感和工作幸福感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和职业尊重感对助产士工作幸福感均存在直接效应(β=0.426、0.164,均P<0.01),且职业尊重感在助产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和工作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10,占总效应的20.52%。结论 职业应对效能可以直接影响江苏省助产士工作幸福感,还可以通过职业尊重间接影响其工作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阳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相关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循证护理能力量表、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量表,对绵阳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82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827名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总均分为48.21±4.53,其中证据形成能力得分为13.07±2.22,证据整合能力得分为10.12±1.97,证据传播与评估能力得分为6.16±1.15,证据应用能力得分为18.85±2.57。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总分为115.38±12.32,与循证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75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循证护理培训、职业态度、现任职务、工龄、职称、学历、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是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欠佳,有待进一步提升。循证护理实践自我效能、是否参加循证护理培训、职业态度、现任职务、工龄、职称、学历与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有关,管理者应着重关注,以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者循证护理能力,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韡  郭燕 《现代保健》2012,(25):148-150
目的:研究肿瘤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对514名肿瘤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自我效能感与护士核心能力的问卷调查,了解肿瘤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探讨肿瘤医院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对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41.98±34.06);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4.23±5.34)。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肿瘤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排除人口学资料对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进入方程后的R-2为0.58。自我效能感可独立预测护士核心能力的12.0%。结论:从护士自我效能感层面采取干预,可提高核心能力,从而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阿克苏地区结核病防治院护士的应对方式、压力源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并了解结核病防治院护士压力源、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9月106名阿克苏地区结核防治院护士,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6名阿克苏地区结核病防治院护士应对方式得分为32.62±11.81、压力得分为32.62±11.81、心理弹性得分为57.51±13.93;,阿克苏地区结核防治院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源中患者护理方面呈负相关(r=-0.263,P0.007),管理及人际关方面呈负相关(r=-0.240,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3个维度(乐观、坚韧和力量)均呈正相关(r=0.381、0.459、0.378,均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坚韧性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医院管理层面应从缓解职业紧张的角度,为临床护士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及心理教育;临床护士应注重运用多途径的社会支持资源,擅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期缓解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应对方式与离职意愿现状,探讨职业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对ICU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心理素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湖北省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2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总均分为2.22±0.24;积极应对条目均分为1.88±0.47,消极应对条目均分1.12±0.50;离职意愿总均分为2.43±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CU护士离职意愿受1周夜班情况、心理能力、心理动力、自我适应及环境适应的影响。ICU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各维度、积极应对与离职意愿均分及Ⅰ、Ⅱ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职业心理素质均分、心理能力与离职意愿Ⅲ呈正相关(P0.05);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结论管理者应关注ICU护士离职意愿的内在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水平,促进积极应对以降低离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形塑能力整体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形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内在动机量表、工作投入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对湖南省8家三级甲等医院509名护士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09名护士工作形塑量表评分为(46.95±6.083)分,条目均分为(3.91±0.507)分。护士工作形塑整体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组织支持感是影响护士工作形塑水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护士工作形塑水平仍有待提高。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组织支持感是护士工作形塑能力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供晋升机会、职业发展机会和学习机会,培养护士的职业认同感,通过给予情感支持等方式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与组织支持感,从而促进护士形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2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3.0对问卷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临床护士普遍处于高职业压力、高职业倦怠和低自我效能感水平,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降低护士职业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对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医院及护士个人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护士的职业压力并提升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6.
包满珍  柳燕  吴静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1):949-951
目的了解本科学历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状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81名本科学历的在职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本科学历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评分为(2.26±0.54)分,属于中等程度压力,其各维度压力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工作环境和资源方面问题。本科学历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88±0.5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04±0.55)分。本科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94,P<0.01)。结论本科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针对本科学历护士应进行人际、医患以及与管理者关系处理的训练,提高其积极应对技巧,避免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因素及自我效能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样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144名护生,采用相应量表调查其心理压力、焦虑水平及自我效能感;选取有代表性的10名护生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其心理压力源的相关因素。结果护生实习压力量表表明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针刺伤、患者病情急剧变化或死亡时医护人员不在场是护生心理压力源的主要因素;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1.68±11.48)分,提示轻度焦虑;自我效能感总分(2.44±0.46)分,低于常模。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心理压力源主要体现在实习工作、职业前景及人际关系。结论护生心理压力导致其焦虑且自我效能感低。相关人员应及时了解护生心理压力源,采取措施消除其心理压力,使之平稳度过实习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士疲劳的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疲劳量表-14、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06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疲劳总分为7.17±3.41,躯体疲劳得分为4.84±2.19,脑力疲劳得分为2.33±1.67。疲劳总分、躯体疲劳得分、脑力疲劳得分均与工作压力源的5个维度呈正相关(P0.01);疲劳总分、躯体疲劳得分与年龄及护龄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力总分的OR值是为1.068;与ICU相比,内科、外科、手术室、妇科、儿科的OR值分别是为0.095、0.187、0.187、0.029和0.005。结论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疲劳程度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应注重护士压力应对能力的培养,关注护士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护士整体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65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R)、简易应对方式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结果手术室护士NJSQ-R评分为(2.54±0.53)分,压力来源前3位的因素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专业与工作、病人护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应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MBI-HSS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缺乏均以中度为主。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越大、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和工作压力现状,分析影响职业获益感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该医院的1 19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总分为(118.35±16.51)分,护士压力源量表总分为(73.47±12.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平均月薪(包括工资及奖金)、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参与科研工作、是否考虑辞职、工作压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平均月薪、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参与科研工作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正性影响因素,是否考虑辞职和工作压力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负性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