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术后IMRT与常规对穿及适形照射剂量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及调强(IMRT)治疗技术在同一处方剂量(45 Gy)时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例胃癌术后患者,在CT图像序列上勾画出临床靶区(CTV),CTV外放1 cm定义为计划靶区PTV,对PTV分别用常规两野对穿、适形5野及5野调强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所有方案处方剂量均为45 Gy,要求95%体积PTV接受45 Gy剂量,IMRT与适形计划采用优化以保证≥95%的PTV接受45 Gy的处方剂量,99%的PTV接受42.75 Gy。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PTV受量和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并计算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IMRT能够产生优于常规及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及适形度明显优于常规对穿照射。IMRT的左肾受23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23)明显低于常规及适形技术,从脊髓剂量来看,IMRT的脊髓最大剂量为(39.3+2.3),小于40 Gy,明显优于常规前后对穿及适形照射技术,并相应减少脊髓的NTCP值。结论IMRT相对于常规对穿照射及适形照射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体积百分比及NTCP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探讨胃癌术后放疗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方法: 选择15例胃癌术后患者,每例各设计3种放射治疗计划:CRT、3D-CRT及IMRT.规定临床靶体积(PTV)接受≥95%处方剂量(45 Gy).比较靶区相关参数D95、V95、适形指数(CI)及肾脏、肝脏和脊髓受照射剂量-体积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的差异.结果: 1)3种照射模式的D95、V95及CI的均值分别为44.5、44.9和44.5 Gy;98.3%、98.7%和98.2%;0.84、0.85和0.83,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双肾在低剂量区(5~10 Gy)受照射体积,CRT明显低于3D-CRT及IMRT(P<0.05).采用IMRT后明显降低中高剂量区(15~47.5 Gy)肾脏体积,P<0.05;3)IMRT明显降低肝脏 30~47.5 Gy剂量区受照射体积(P<0.05),但在低剂量区(V5~V25)稍高于CRT和3D-CRT(P>0.05);4)3种计划中脊髓低剂量区(5~25 Gy)受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30~V45区域CRT明显偏低,P<0.05;5)比较肝脏和双肾并发症概率,IMRT<3D-CRT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术后不同照射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别,明确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前列腺癌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前列腺癌术后放疗患者1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和六野适形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设计治疗计划,比较各方法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六野和四野适形放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四野和六野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直肠、膀胱剂量明显降低(P<0.05)。六野适形的股骨头剂量较四野适形和常规放疗明显降低(P<0.05),提示六野适形对保护股骨头具有优势。结论:前列腺癌术后放疗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3-DCRT。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六野适形放疗除降低股骨头剂量外,靶区、膀胱和直肠剂量与四野适形放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受量、适形指数的差异。 方法 25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例,应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设计2种照射技术,即三维适形放疗(A)和模拟常规放疗(B),比较同一处方剂量 (66 Gy)靶区计划靶区体积(PTV)最大值 (Dmax)、最小值(Dmin)、平均值(Dmean)、适形指数(CI);双肺V20、V30、Dmean、心脏V40、Dmean。 结果 PTV参数:A、B两组Dmax分别为62.90 Gy和68.49 Gy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A与B的Dmin 、Dmean、CI分别是56.70和27.36 Gy、63.65和60.88Gy,0.63和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危及器官:双肺V20、V30、Dmean A均高于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V40 、Dmean A低于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相对常规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更理想,对降低心脏受照射量有一定优势。肺的受照射量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毒副作用.方法 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先行大野照射40 Gy,1.8~2.0 Gy/次,5次/周,后缩野加量DT 21~27 Gy,3~4 Gy/次,3次/周,照射累积剂量DT 61~67 Gy.结果 CR 23例(40.4%),PR 29例(50.9%).毒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为显著,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患者局控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的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5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5~3 Gy/次,5次/周,放疗总量DT 63~72.5 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放疗前MVP或CAP方案化疗不超过两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84.5%.1,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9%和37.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42.8%.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未出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7例(15.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选择性淋巴结失败.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减轻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并没有明显增加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是实现剂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设野方法的计划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受量。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28例食管癌患者的CT虚拟图像上分别设计2种外照射计划(A:常规三野;B:三维适形三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计划肺、心脏等正常组织受量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肺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结果常规三野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的比较:PTV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心脏受照的体积百分比(V40、V50)及左右肺及双肺受照的体积百分比(V20、V30)等有明显的差异(P=0)。结论食管癌三野常规照射与适形放射治疗比较:三野的适形放射治疗有利于保护心脏及正常肺组织,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剂量学优势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时的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优势。方法:选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根治性治疗的10例肺癌,先在适形放射治疗体位下在模拟机下常规定位,标出其射野范围后进行CT模拟扫描。非小细胞肺癌在DT40Gy时行第2次CT扫描调整CTV,常规照射设野避开脊髓加量。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常规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对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常规放射治疗,从剂量分布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95%CTV达到的平均剂量高出11·5Gy(5~20Gy),平均高出医生给予剂量CTV体积的38%(10%~59%)。在正常组织中,除健侧肺的V20和V30比常规放疗稍高外(1·1%和1·7%),脊髓的最大剂量平均低4Gy(-4~12Gy),心脏V35低24·3%(-4%~75%),双肺V20和V30分别低7%(-5%~20%)与7·4%(-6%~20%),患侧肺的V20和V30分别低13%(-7%~45%)和15%(-8%~4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比常规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并且能更好的减少正常组织脊髓、心脏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特别是高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相似文献   

11.
就肝脏肿瘤放射治疗后肝组织的病理及影像变化予以综述。病理表现以肝静脉阻塞为特征 ,具体分为 4期。影像方面 :核素扫描为示踪剂稀疏 ,B超为低回声 ,CT、MRI表现多样 ,可呈无变化、低密度 (信号 )以及强化表现 ,延迟期强化为其特征 ,这一点有助于与肝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同期放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急性毒性反应、依从性和晚期损伤情况。方法74例Ⅲ、Ⅳ期中国人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北美Intergroup0099方案接受了同期放疗加辅助化疗的治疗,其急性与晚期毒性反应采用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4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3%和43.5%。无5级毒性反应发生,3,4级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造血系统25例,占33.8%;咽部黏膜19例,占25.7%;放疗区皮肤损伤6例,占8.1%。完成放疗、同期放化疗和全部化疗者分别为100.0%、75.7%和47.3%;3—4级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唾液腺损伤(17例)、听力损伤(13例)、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7例),晚期损伤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44.3%。结论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同期放化疗方案有助于中国人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的提高,其急性毒性反应有所增加,晚期损伤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IORT)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cies, alone and as an adjunct to surgical resec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a single institution's experience with combined IORT and surgic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ancer. The records of 41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IORT) at the Fox Chase Cancer Center, from My 1987 through March 199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patients had locally advanced disease, of whom 73% had failed previous multimodality therapy and 44% had undergone prior radiation therapy (XRT). The 2-year actuarial survival for the entire cohort was 72%.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47% at 1 year and 5% at 2 years. The only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predicting outcome was status of the surgical margin.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 decreased the 2-year actuarial survival from 100% to 59%, and increased the local failure rate from 21% to 52%. Margin status had no effect on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metastatic diseae. Higher IORT doses, field sizes >7 cm, and multiple IORT fields were used for larger tumors and larger amounts of residual disease. These parameters alon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improved local control. This analysis suggests the usefulness of aggressive surgical resection with IORT in extending survival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recurrent cancer. Negative margin status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a favorable outcome and should be used to select patients who may benefit from IORT. The use of radiation sensitizing agents should be explor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s, since in-field failure continues to be the major pattern of failure. IORT in conjunction with aggressive surgical resection should continue to be studied in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4.
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对3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逆向调强计划,实施全乳腺两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为靶区X线46Gy,瘤床应用常规电子线追加14Gy,总量为60Gy。在同一病例CT片上设计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46Gy。在两种治疗方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心脏受照剂量。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确定调强放疗是否可改善靶区内剂量均匀度并减少心脏受照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常规放疗计划中CTV的D95分别为(4541±34)、(4517±62)cGy,V105%分别为17.5%±17.6%、29.4%±26.3%(P<0.01);V110%分别为0.3%±0.8%和3.7%±8.2%(P=0.010)。心脏的V30分别为4.6%±4.3%、18.8%±12.2%(P<0.01);V40分别为1.4%±2.3%、14.3%±11.0%(P<0.01)。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15.
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治疗2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2例,PR20例,总有效率为91.6%(22/24)。22例具有全膀胱切除指征的患者均保留了膀胱正常排尿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命期明显延长。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为晚期浸润性膀胱癌,尤其是不能或不愿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热疗配合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不能手术的食管癌热疗配合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不能手术的食管癌热疗配合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 5 0例中男性 43例 ,女性 7例 ;鳞癌 46例 ,腺癌 1例 ,小细胞癌 3例。热疗采用 8MHz深部射频热疗机 ,在放射后 10~ 6 0min内进行加温 ,每次治疗 5 0min ,每周 1~ 2次。放射治疗采用 8MVX射线或6 0 Coγ射线 ,常规分割照射 ,总剂量 6 0~ 70Gy ,6~ 7周者 42例 ,72~ 76Gy ,7~ 8周者 4例 ,5 0Gy以下者 4例 ,治疗效果均以食管钡餐检查为评价手段。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rank法检验 ,分析不同的热疗参数对疗效的影响。 结果 热疗次数达 3次以上者 1、2年生存率均高于 3次以下者 ,分别为 42 .5 %、17.5 %及 10 .0 %、0 .0 % (P<0 .0 1) ;热疗有效功率 80 0W以上的 1、2年生存率比 80 0W以下高 ,分别为 46 .9%、18.8%及16 .7%、5 .6 % (P <0 .0 5 )。结论 热疗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亦应注意有效功率及热疗次数。  相似文献   

17.
晚期肺转移癌或黑素瘤中放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封闭免疫抑制通路,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在临床上明显改善生存。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大剂量精准照射到肿瘤靶区,最大程度避免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同时还诱导相关细胞因子和免疫分子表达,较常规放疗更能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及远隔效应,更适合与免疫联合。已有研究表明总剂量和分割模式是调节放疗免疫反应的重要参数;放疗与免疫序贯时机显著影响疗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表达水平和MMR缺陷可能是预测放疗免疫治疗的重要指标。采用合理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选择最佳序贯时机和有效的预测标记物,SBRT联合免疫可以最大程度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发挥远隔效应协同作用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外放射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外放射综合治疗值,方法 144例原发性肝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综合治疗组76例行TACE结合外放射治疗,对照组68例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构建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0Co-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Van Gieson染色,与空白组对照,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43Gy^60Co照射后7、14、21和28d大鼠全长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43Gy^60Co照射组放射性射线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1周内每日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剂量^60 Co-射线对食管局部照射后,从22Gy开始,Wistar大鼠可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6.6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当照射剂量达43Gy时,照射组大鼠全部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P〈O.001。大鼠经43Gy射线局部照射后1、2周食管组织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时,实验动物饮食量和饮水量达到最低点。结论:Wistar大鼠经43Gy^60 Co-射线局部照射后第7天,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