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1985年11月至1990年5月,我们在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施行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91例,效果满意。在门脉高压症情况下,长期置于胸腔的残脾将发生什么变化?未见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其脾形态和免疫功能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形成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  周霞秋 《肝脏》1999,4(3):167-167
关于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的病因,历来学者们多从相关脏器如肝脏、脾脏发生的病变进行论述,有多种学说。1891年Banti提出Banti病时认为病因在脾脏,主张脾原说。美国学者认为门静脉末梢血栓形成是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主张肝原说。日本学者认为单纯以肝脏纤维化、肝内血栓形成或脾肿大、脾血流增加引起门脉高压等单一脏器因素作出IPH病因学解释尚显欠缺,因而提出本病的发生是肝脏、脾脏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的综合结果。近来学者们进行了多项IPH的病因学研究。志方等人发现IPH早期肝细胞浸润和HBsAg…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肝功能Child-Pugh A和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促/抗炎细胞因子和CD4+/CD25+百分比动态变化,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特点及脾切除对其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依据肝功能分为Child-Pugh A级组和Child-Pugh B级组。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术后1月、术后3月5个时间点动态观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0、IL-4及CD4+/CD25+百分比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特点及脾切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输血量增加,感染发生机会增多。术前患者肝功能越差,TNF-α和IL-6水平越低(P<0.05)。两组患者TNF-α和IL-6水平存在着一致性,此两项指标在术后7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此两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时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肝功能越差,IL-10和IL-4水平越低(P<0.05),两组患者IL-10和IL-4水平均在术后14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在术后3月Child-Pugh B级组患者的IL-10、IL-4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两组患者CD4+/CD25+百分比水平均在术后14天增长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术后3月Child-Pugh B级组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肝功能越差免疫水平越低;脾切除可以改善Child-Pugh B级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74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生存患者60例(81.1%),死亡患者14例(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患者年龄≥50岁、合并疾病基础、CTP评分>10分、术前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史、术中出血量>600 mL、术中输血量>500 ml、急诊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术后肝炎活动、治疗依从性差等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合并基础疾病、肝硬化分级差、术后肝炎活动和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等均为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脾切除(SPL)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PAD)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45例接受SPL联合PAD治疗(观察组),另42例接受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和部分脾栓塞术(对照组).测量上臂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使用...  相似文献   

6.
7.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估计,我国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肝硬化系肝炎肝硬化,主要是由乙型和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所引起,其中乙型肝炎是首要病因。门脉高压症是肝炎肝硬化晚期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与血吸虫病性门脉高压症在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差别,这决定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 (P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 ,人们在其治疗上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但是 ,PH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 ,病程较长 ,患者体质较差 ,其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失调 [1,2 ] ,患者处在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 [3 ]。本研究选择 2 2例施行脾切除手术的 PH患者 ,检测其手术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的变化 ,旨在进一步探讨切除脾脏对 PH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近期影响。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试剂 :双色标记单克隆抗体 CD3 -FITC/CD4 - PE、CD…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1-3],部分脾栓塞术不仅对治疗脾功能亢进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对降低门脉高压、预防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及改善肝功能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在实践中,由于对栓塞面积的控制和适应症的选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灵台  高月求 《肝脏》1999,4(3):166-166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portalhypertension,IPH)系指门脉高压伴有脾肿大、脾机能亢进而没有肝硬化和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组临床综合征。IPH病名最早在本世纪60年代由Boyer提出。同时代的印度学者Ramalingaswami经过临床及病理研究发现了不伴肝硬化的脾脏肿大并称之为非硬化性门脉纤维化。1965年,Mikkelsen等研究了36例不伴肝硬化的门脉高压患者,证明这些患者有肝内外门静脉硬化,因此称为肝内门静脉硬化症(HPS)。现代学者经研究证实,上述三种病名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浆内皮素 (E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 (观察组 )术前及术后 1周血浆 ET水平 ,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前血浆 ET水平 (6 7.2 4± 2 4 .6 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33.2 1± 11.0 5 pg/ml) ,P<0 .0 0 1;术后 1周明显下降 (37.2 4± 14 .4 7pg/ml) ,P<0 .0 0 1,与对照组 (32 .4 8± 10 .6 2 pg/m l)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者 ET水平 (5 7.90± 2 1.70 pg/m l)明显高于非血栓形成者 (33.15± 8.2 9pg/ml) ,P<0 .0 0 1。认为ET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ET增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脾切除术后血浆 ET明显下降 ,对改善肝脏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腔镜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而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0.8±23.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6.4±35.7)ml,P<0.05】,术后住院日为(6.0±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6±1.5)d,P<0.05】;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WBC为(8.9±1.4)×109/L,PLC为(132.0±28.9)×109/L,对照组分别为(7.2±1.8)×109/L,PLC为(125.6±30.3)×109/L,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门静脉直径为(1.2±0.1)cm,血流量为(911.7±261.7)ml/min,对照组分别为(1.2±0.2)cm,血流量为(888.5±191.5)ml/min,均较术前显著缩小或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P<0.05)。结论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在行腹腔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联合脾切除或采取脾保留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 0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另30例采取断流术和脾保留术。结果 术后2 w,脾切除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分别为(1.1±0.2) cm和(820.1±101.1) ml/min,明显低于脾保留组【分别为(1.3±0.2) cm和(941.0±188.1) ml/min,P<0.05】,平均血流速度为(19.2±3.1)cm/s,明显快于脾保留组的(16.2±2.5) cm/s(P<0.05);术后3 m,脾切除组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00.9±29.1) ng/L,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26.7±30.1) ng/L(P<0.05);随访发现脾切除组门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3%、0.0%和10.0%,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6.7%、26.7%和33.3%(P<0.05),脾保留组死亡2例(6.7%)。结论 对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要谨慎采取脾保留手术,可能带来不利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措施。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在B组,当出现抗凝指针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短期抗凝治疗。使用彩超检查门脉指标和诊断PVT形成。结果 术后,在B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66.7%)接受了短期抗凝治疗;在术后3 w末,超声检查发现PVT患者15例(25.0%),其中A组11例(36.7%),显著高于B组的4例【(13.3%),P<0.05】;血栓形成组门静脉直径为(1.5±0.3)cm,与无血栓形成组比,无显著性差异【(1.4±0.2)cm,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为(12.3±1.4)cm/s,显著低于无血栓形成组【(14.5±1.7)cm/s,P<0.05】;血栓形成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5);血栓形成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42.6±58.9)×109/L,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91.4±52.4)×109/L,P<0.05】。结论 在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时,需警惕术后PVT的形成。对术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升高、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和门脉血流减慢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Recurrent bleeding occurs in over 70% of port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a variceal bleeding history[1]. It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all patients with a variceal bleeding history should accept further treatment to prevent re-bleeding. Su…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是临床研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其形成机制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门脉血栓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目前认识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内皮细胞的功能、机体促凝血和凝血抑制失衡等,治疗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药物,如辛伐他汀、利福昔明和益生菌等联合应用以降低门脉压力治疗、提高一氧化氮合成酶磷酸化水平和针对线粒体的抗氧化治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first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was reported in 1991,LS has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removal of normal to moderately enlarged spleens in benign conditions.Compared with open splenectomy,fewer post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bet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have been observed,but LS is contraindicated for hypersplenism secondary to liver cirrhosis in many institutions owing to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splenomegaly,well-develop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and increased risk of bleeding.With the improvements of laparoscopic technique,the concept is changing.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hypersplenism secondary to liver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Despite a lack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he publications obtained have shown that with meticulous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advanced instruments,LS is a technically feasible,safe,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hypersplenism secondary to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contributes to decreased blood loss,shorter hospital stay,and less impairment of liver func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dilated short gastric vessels and other enlarg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urrounding the spleen be divided with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equipment,and the splenic artery and vein be transected en bloc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ndovascular stapler.To support the clinical evidence,furth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bout this topic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