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梅丸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乃《伤寒论》经方 ,由乌梅、黄连、黄柏、细辛、花椒、干姜、桂枝、炮附子、当归、人参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笔者临证以该方化裁治疗与厥阴上热下寒相关疾患 ,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如下。1 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鲁某 ,女 ,40岁。 1 995年 5月 6日初诊。诉春节前因下水捕鱼后感腰部呈阵发性刺痛 ,伴尿频、尿急、尿痛收住入院。入院后行 CT及多项检查 ,未见异常。7天后因刺痛转向小腹伴二便不通而转入省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核磁共振检查 ,诊断为脊髓内肿瘤 ,予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诊断为脊髓内血吸虫…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苦辛酸甘并用,温凉攻补兼施,为调理阴阳之剂。多用于治“蛔厥”、“久利”之证。笔者在临床揆度方义,广泛运用于多种病证,效果满意,举例如下:1 胁痛(慢性肝炎) 宋某,女,36岁。1984年10月20日诊。自诉胁痛腹胀,神倦纳少有3年之久,经服护肝西药和疏肝理气健脾之中药,疗效欠佳。今诊:胁痛以右侧为重,头晕失眠,面色灰暗,肢冷疲倦,肝脾肿大;有压痛,大便稀溏,纳少,月经愆期,口干苦、  相似文献   

3.
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设之乌梅丸,乃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笔者据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痢不止”,而在临证中,抓其主症,大胆应用乌梅丸。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亚莉 《新中医》2000,32(12):43-43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蛔厥及久痢之经方.吾师张子俊,临证40余载,对仲景经方甚为推崇,擅长用治各种疑难杂症,颇多效验.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吾师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厥阴头痛、胃院病、慢性泄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菊荣 《新中医》1990,22(8):22-23
本文抓住乌梅丸的功效,根据异病同治之理,随证灵活加减,用治肠蛔虫、蛔虫肠梗阻、胆道蛔虫、慢性肠炎、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证,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6.
7.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万××,女,37岁,1981年4月28日初诊。 1977年6月开始腹泻,便脓血,曾在××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现每日大便3~7次,便泄溏薄,伴粘液脓血少许,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云:“蛔蟩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本方以温清并用、补伐兼施见长。若能权衡药量,加减得宜,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寒热错杂证,现举例如下。1蛔蟩案例1:何某,女,40岁,1996年9月4日就诊。腹痛时作,痛在脐周,可扪及团块状物,痛处喜温喜按,痛时呕吐,曾吐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功效为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亦治久泻久痢。现代临床多用于胆道蛔虫证、痢疾、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患。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施治,对口疮、不寐此类常见而缠绵难愈之病,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是治疗蛔厥主方。本方寒热并用。土木两调。为邪正兼顺之剂。临床应用于腹痛、泄泻、头痛收到了明显效果,现举验案如下: 1 腹痛王某,女,28岁,工人。1982年10月5日来诊。痛经10余年。从月经干净第6天开始腹痛,阴道牵引小腹抽痛,一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大便溏泻,痛时恶心呕吐,心烦,失眠,严重时晕厥,月经下血块,苔薄白,脉沉细弱。经中西医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但患者甚感痛苦,到处求治,多以活血化淤、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理脾清肝、或补或泻治之,未收显效。此阴道牵引小腹部疼痛和厥阴有关,方用乌梅丸加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乌梅丸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主方,由乌梅、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人参、黄连、黄柏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在临床上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等疑难杂症,紧紧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异病同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的疑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三种病,异病同治,其关键是抓住了"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相同病机,故得心应手,疗效如神。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26条,是张仲景在治疗厥证时,为蛔厥而设的代表方剂。笔者近年来试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效甚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梅九为《伤寒论视阴篇治疗蛔厥及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名方,笔者在临床运用马梅龙治疗烟厥及寒热错杂厥明病同时,又新用此方治疗一些疾病,取得点滴体会如下:1.顽固性疾痒张某某,女,亚岁,干部,lop年3月初诊。患者半月前因受风邪而皮肤病痒,夜间为甚,有时彻夜难眠。发作时须抓破方可缓解。自觉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可,舌红脉强。曾服用疏民解表、凉血等中药无效。检查:皮肤干燥,有糠状脱屑,四肢躯干散在不规则抓痕血痴。沿抓痕有线状色素沉着及皮肤增厚。辨证:卫阳不足.风邪侵袭,郁久化热。治疗温卫阳,疏风清热。万药:乌…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新用举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用乌梅丸治疗胃脘痛,低热,更年期综合征等,取得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蒋俊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2-1193
<正>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集酸甘苦辛,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效土木两调,清上温下之  相似文献   

17.
李士懋运用乌梅丸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鹏 《中医杂志》2007,48(5):401-402
李士懋(1936~),男,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辨证中遵从中医理论以脉诊为中心,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辨证首分虚实,虚实之要在于脉之沉取有力无力;崇尚经方,尽量避免中西药混用干扰;倡温病本质为郁热,传变唯气分血分,治疗大法为精、透、滋。近5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脉学心悟》、《温病求索》、《相濡医集》、《濒湖脉学解索》等。合著12部,古籍校勘3部,教材3部,论文7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制中药新药6项。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10药组成。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为以寒热苦辛酸并用的复方,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此方虽寒热并用,但总以温脏固脱之力居多。据此,本人在该方基础上稍予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颇佳。1  相似文献   

19.
王俊杰 《河南中医》2008,28(1):16-16
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腹痛、崩漏、口疮诸证,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原主治蛔厥及久利,笔者根据其寒热并用,清补兼施之功,加减运用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之多种疾病,收效尚佳。兹举验案二则,以就正于同仁。例一:肺胀邓××,男,58岁,工人,1980年3月20日初诊。患咳喘反复发作10余年,半月来症状加剧。西医诊为“慢支炎伴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经用青霉素、链霉素和氨茶硷、复方甘草片等对症处理少效,遂转中医治疗。刻诊:咳嗽喘促,心悸,动则尤甚,痰白色泡沫样,间以色黄质稠,量多易咯。面色(白光)白,胸胁隆起,形寒肢冷,腰?疼,口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