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59-560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即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用于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1].   ……  相似文献   

2.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 2例患者椎管矢状径及脊髓横截面均有明显增大,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使脊髓减压,并无椎管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即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用于治疗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病变[1]。因该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2]。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完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5例,其手术配合良好临床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60岁,手术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进行,历时2~4h,术中失血量200~1000ml之间。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 <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三明治"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固定后应用"三明治"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摄片、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3~6mm,脊髓受压解除。结论应用"三明治"植骨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主要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此手术是一种简便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有研究于1978年报告应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以来,该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对收治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此术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中护理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新开发的后路椎管成形术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防止颈椎术后后凸畸形的发生,该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保持颈椎术后的远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微型钛板组27例使用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缝线组4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两组的减压节段均为C3-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曲度变化值,术后6个月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丢失不明显,缝线组颈椎曲度部分丢失(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微型钛板组明显低于缝线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微型钛板组(35.2±6.2)°与缝线组(34.0±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微钛板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法能减轻术后的轴性症状以及防止颈椎曲度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轴性症状(AS)的影响。方法我院骨外科确诊并收治入院的脊椎病患者6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研究组建立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后再行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神经功能、AS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12个月研究组手术有效率、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AS发生率、出现时间、缓解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提高远期疗效,且明显降低术后AS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主要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此手术是一种简便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  相似文献   

11.
侧卧位预防颈椎后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既往手术后患者未完全清醒时即回病房,常规采取仰卧位,但体位压迫可能致术后引流管阻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硬膜外血肿(SEH)。既往我院已发生SEH11例,发生率为0.64%。为预防SHE的发生,我们对50例颈椎后路手术后患者改用侧卧位,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3.7±10.4)岁。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著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颈椎病已取得确切疗效。目的: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的术式演变、各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常见并发症3个方面对此术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做一简要阐述。方法:以“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unilateral open-door,expansive laminoplasty, indication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保留6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技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伴颈椎椎管狭窄等疾病疗效肯定,临床医师应该慎重地选择术式和有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改良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8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诊,测定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并拍X线片了解术后颈椎前屈角度的改变。结果: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组3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DPLL)组13例,脊髓型颈椎病(CSM)39例、其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3.2%、61.9%、74.1%,所有随诊病人未发现有颈推前屈角度的变化及颈椎不稳的发生。结论: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经过改善,操作方便、损伤小、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对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改良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锚钉组),对21例患者实施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非锚钉组),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率、轴性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生理曲度、C5神经根瘫发生率及椎板重新关闭现象。结果神经功能平均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轴性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锚钉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锚钉组(P<0.05);术前及术后颈椎活动度、颈椎前突指数及C2~C7角测量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术后未发现发生C5神经根瘫的患者,非锚钉组术后出现1例C5神经根瘫;非锚钉组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及椎管前后径有所降低,锚钉组术后未发现发生椎板重新关闭的患者。结论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对轴性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有效避免神经根瘫的发生及椎板重新关闭现象,但对颈椎活动度和曲度影响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和手术方案制定,术中病变节段探查和累及周围组织,经肌间隙入路的注意事项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个体化要求,术后的并发症预防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36.7±25.8)min,术后住院时间(7.5±2.3)d,术中出血量(286.4±56.7)ml,术后引流量(356.8±66.5)ml。术后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9)。JOA评分改善率为(78.6±13.2)%,其中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和血管损伤。随访1年共出现轴性症状3例(10.0%),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1例(3.3%),经对症处理后明显缓解或治愈。颈椎前凸26例,后凸4例(13.3%),经手法矫正后明显缓解。结论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CSM安全、有效,术中仔细辨认不同肌群平面,准确分离肌间隙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接受ACCF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块面积及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块面积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前、后入路两种术式治疗颈椎后韧带骨化症均切实有效,但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前入路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更佳,后入路手术术中创伤更小,更具微创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缝合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8期)、Pub Med、Embase、MEDIJNE、SCI、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为到2014年8月;收集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传统丝线缝合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研究、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提供标准差数据的指标应用SPSS16.0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8个同期临床对照研究,共428例患者,其中应用微钛板固定202例,传统丝线缝合固定226例。RevMan5.2软件敏感性分析两组结果显示:手术时间[MD=4.9,95%CI(0.51,9.29),P=0.031;术中出血量[MD=5.15,95%CI(-2.17,12.47),P=0.17];末次随访JOA评分[MD=0.24,95%CI(=0.08,-0.56),P=0.14];颈椎曲度[MD=1.43,95%CI(0.66,2.21),P=0.O0033。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P〉0.05),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3,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丝线缝合固定均可有效的维持颈椎椎管扩大状态,但微型钛板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维持颈椎曲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丝线组,而传统组手术时间短于微型钛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