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我院从1994—1996年对115例因臀部注射药液而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行电生理检测,为临床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定位、定性依据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51具小儿尸体上,观察测量了臀部常规肌肉注射区的局部结构,结合临床所见臀肌注射后坐骨神经损伤情况,提供了以髂嵴最高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10~15mm 的范围为小儿臀肌安全注射区,该区中心点至坐骨神经的距离为6.2cm。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医院6年间收治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48例分析,均因医护人员注射药物时选择部位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提出应根据小儿臀部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臀部注射。  相似文献   

4.
臀部肌肉注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上确定臀部肌肉内注射的最佳部位及深度提供数字化解剖学依据。方法 (1)23具防腐标本,解剖观测臀肌注射位置与血管干、坐骨神经的距离及软组织厚度;(2)6具明胶-氧化铅灌注的新鲜整尸标本,CT扫描后,行盆部三维重建。结果三分法臀部肌内注射点处的软组织总厚度为(6.63±1.06)cm,臀肌间隙至髂骨翼骨膜的距离为(4.37±0.62)cm,注射针体距臀上血管主干和坐骨神经的距离分别为(5.87±0.93)cm和(7.46±0.94)cm;十字法臀部肌内注射定位点距坐骨神经的距离为(3.63±0.68)cm。结论连线法臀部肌内注射简易而安全,但目前成人常用的注射针头(2.7~4.9cm)普遍偏短,建议选择针梗长6cm以上的针头。  相似文献   

5.
臀肌注射是临床护理一项重要的实践工作之一,有关儿童臀肌注射损伤以及其并发症的资料临床已有不少的报道,有学者将臀肌注射的其并发症分为局部硬结、无菌性脓肿和坐骨神经麻痹三大主要的损伤类别。也有报道指出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最长的神经.临近臀部肌肉注射区,其局部解剖关系复杂,发生注射性神经损伤的机会较其它部位多。白雷丽等…的研究认为注射部位以及深度过浅或过深均是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早期手术对肌肉注射性儿童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是否更为有利.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由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患儿45例,观察在不同时期内采用神经卡压松解手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探讨肌肉注射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和临床特点.结果坐骨神经损伤患儿45例,伤后3周内行手术治疗33例,完全恢复31例;伤后3~12周内手术11例,完全恢复1例,基本恢复8例;伤后12周手术1例,未完全恢复.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一旦有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应早期手术治疗,及早神经外膜松解,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然而目前护理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却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1]。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至关重要~[2]。臀部肌肉注射法是临床上给药途径的最常见方法之一。臀部肌肉注射时,首先要准确定位。对于成人,首选臀大肌,因臀大肌肌肉发达,远离大血管和神经~[3]。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不仅与注射操作不规范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药物注射伤效果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管技师周安平等,根据药物注射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不同期(炎症期、恢复期)施行综合疗法治疗,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无创伤,无副作用,是治疗坐骨神经注射伤的一种好方法。药物注射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肌电图检查对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肌肉注射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损伤坐骨神经 ,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明确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对 2 6例肌肉注射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常规肌电图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6例患者均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因臀部肌肉注射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而在来我院肌电图室检查的病人。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9个月至 10岁 ,平均 6 7岁。原发病多为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 (2 3例 ) ,其中 2 1例伴发热。病程 :臀部肌肉注射后 2~ 7天者 6例 ,7~ 15天者 11例 ,15天以上者 9例。症状出现的时间 :注射后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近侧端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意义.方法:对68例坐骨神经损害患者进行坐骨神经近侧端和远侧端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比较,同时检测54例患肢H-反射以及坐骨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EMG).结果:坐骨神经近侧端损害54例(79%),坐骨神经远侧端损害16例(23.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11.
梨状肌综合症是由于梨状肌损伤后 ,痉挛变性致使梨状肌孔变窄 ,通过梨状肌孔的坐骨神经和其它骶坐神经及臀部血管等组织 ,受到挤压和刺激或牵拉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病因多为剧烈或不协调运动 ,如髋关节突然外展时外旋 ,或由蹲位突然起立等 ,使臀部梨状肌拉长或过牵 ,而发生急性损伤 ,使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得不到解除可发生粘连 ,压迫坐骨神经出现神经症状。临床上病人常觉臀部一侧酸痛、胀痛 ,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部放射 ,走路感觉腿短无力 ,常伴麻木 ,紧缩感。重者臀部剧痛 ,下肢伸直、外展困难。检查可见走路跛行或弯腰缓前移 ,…  相似文献   

12.
李丽红  王建国 《医学信息》2007,20(12):1073-1075
目的比较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84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按治疗方法和时间分为早期非手术治疗组(Ⅰ组,48例)和早期手术治疗组(Ⅱ组,36例)。Ⅰ组主要采用理疗、神经营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Ⅱ组在损伤后3~21d进行手术探查。结果Ⅰ组半年内完全恢复26例(54.2%),1年内基本恢复18例(37.5%),1年后有4例仅部分恢复;Ⅱ组半年内完全恢复28例(77.8%),1年内基本恢复8例(22.2%)。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本文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岁,均为1995~1997年收治的因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儿童。注射药物分别于臀部靠进坐骨神经处肌肉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柴胡、氨苄青霉素或安定等,注射量为2~4ml。均在注射后10分钟~1小时内出现注射侧下肢剧烈疼痛,行走不能。来院就诊至第1次肌电图检查时间为注射后2天~1个月,平均21天。患儿均表现为足下垂,跛行,随访6个月仅5例恢复正常。2 肌电图资料患侧胫前肌肌电图(EMG)32例均为失神经性改变,即高振幅电位,其中21例有高振幅多位相电位,15例电静息有纤颤电位。均行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miR-181a-5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通过FISH和qRT-PCR检测坐骨神经miR-181a-5p表达。鞘内注射antagomiR-181a-5p,通过qRT-PCR检测坐骨神经miR-181a-5p表达,通过HE染色检测坐骨神经病理学变化,通过TUNEL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miR-181a-5p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近侧断端表达升高。鞘内注射antagomiR-181a-5p降低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miR-181a-5p表达,改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降低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论 miR-181a-5p在损伤的坐骨神经中高表达,抑制miR-181a-5p表达降低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对不同用药方式的优劣性尚有争议。 目的:观察鞘膜内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坐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 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切断后再缝合,分别向兔鞘膜内或损伤局部注射30 μg神经生长因子或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12周,鞘膜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损伤坐骨神经鞘膜增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与正常神经纤维差异不大;且其神经干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损伤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次之。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外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功能,鞘膜内应用优于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17.
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肢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5名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患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胫前肌和腓肠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中,患侧胫神经异常者15例(23.1%),患侧腓总神经异常者40例(61.5%)。肌注后5天内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低于5天后的异常率。患侧胫前肌异常者9例(13.8%),患侧腓肠肌异常者7例(10.8%)。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是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不可缺少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肌电图所用常规电刺激器测定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建立了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诊断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7例初诊为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年龄2~7岁。二、方法采用英产MS6型肌电图机,增益设置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PDN)大鼠与对照大鼠坐骨神经阻滞时效差异,并初步探讨PDN大鼠阻滞时效改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PDN大鼠模型:5只作为未干预对照组,另10只于左侧坐骨神经分别应用布比卡因(n=5)、罗哌卡因(n=5)进行神经阻滞,并于右侧坐骨神经旁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再取15只对照大鼠依同样方法处理.比较不同组别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神经阻滞后第2天取双侧坐骨神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神经元损伤类型及数目.结果 在相同阻滞条件下,PDN大鼠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大鼠(P<0.05).PDN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损伤比例高于对照大鼠(P<0.05);施行神经阻滞后,PDN大鼠神经纤维损伤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 PDN大鼠可能存在神经损伤易感性,并与糖尿病病变所致的神经纤维损伤存在累积效应,这可能是PDN大鼠阻滞时效显著延长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