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煤工尘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认识煤工尘肺 (coalworker′spneumoconiosis ,CWP)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病理形态及对CWP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CWP尸检离体肺脏 12例 ,制成充气膨胀固定标本 ,行CT扫描 ,观察淋巴结大小及病理改变。 (2 )CWP 71例 ,CWP合并肺癌 2 2例 ,观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结果  (1)单纯型CWP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以 3级纤维化改变多见 ,4级纤维化仅见于复杂型。 1例复杂型CWP的淋巴结累及邻近的支气管和血管 ,并与肺内进行性大块纤维化 (progressivemassivefibrosis ,PMF)融合。 (2 )复杂型CWP平均每例淋巴结数多于单纯型(t=4 0 0 9,P <0 0 1)。在分布上 ,7区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其次依次为 10R、5、4L及 4R区。CWP淋巴结短径均 <3cm ,>2cm者占 7 4%。 (3)淋巴结钙化发生率为 6 1 1% ,蛋壳状钙化仅占 14 7%。(4)CWP合并肺癌的淋巴结短径 >2cm者占 2 0 8% ,比CWP多见 (χ2 =2 1 5 97,P <0 0 1) ;>3cm者为 7 6 %。结论 CWP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短径于 1cm大小已有尘性纤维化及煤矽结节形成。短径 >2cm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在CWP合并肺癌多见 ,>3cm的淋巴结对CWP合并肺癌与PMF的鉴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的诊断及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86~1997年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22例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在前列腺包膜内生长及突破包膜向外生长各11例,CT见肿瘤多呈不规则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灶,增强后病灶显示更为清晰;局限于包膜内的癌组织以类圆形、结节形为主,突破包膜向外生长的癌组织以不规则形为主,并易向周围组织侵犯生长,其中侵犯膀胱的可见沿膀胱壁呈蔓状或包埋状生长。结论:CT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了解是否有远隔脏器转移,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判定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的诊断及CT表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收集1986~1998年经纤维结肠镜或/和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28例病例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为100%,CT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0%,CT可见癌变部位肠壁增厚、僵硬、浆膜面毛糙、肠腔狭窄,肿块较大时其内还可检出小气泡或/和液体,Ⅲ期以上结肠癌尚有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论: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基本形态和病理基础。方法28例有煤尘接触史的尸解全肺标本,固定、干燥,进行冠状面HRCT扫描。选取HRCT上线样影丰富的肺标本薄片进行冠状面大切片(50~150μm)和组织学切片(5~8μm)制作。分析比较小叶间隔线在HRCT上的形态。结果28例肺标本中HRCT扫描发现23例有不同类型的小叶间隔线。以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9例、Ⅰ期1例;以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2例、Ⅰ期2例、Ⅱ期6例;破坏型小叶间隔3例,Ⅱ期2例、Ⅲ期1例。规则型与不规则型(q=4.3831,P=0.0024)、规则型与破坏型小叶间隔线(q=5.4715,P=0.0006)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上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水肿(10/10)、小叶间隔内炎性渗出(8/10)和局限于小叶间隔内的纤维化(9/10);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内及邻近小叶实质煤尘沉积(13/16)和纤维化突破小叶间隔(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破坏型小叶间隔线是由于纤维融合块、肺气肿等造成小叶间隔线移位和破坏。结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破坏型小叶间隔线并存于各期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中,其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不同量的煤尘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DBAC的HRCT表现。结果:36例DBAC的HRCT表现为蜂房征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磨玻璃征5例,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及结节状阴影11例。结论:DBAC具有特征性的HRCT表现,HRCT可以提高DBA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朱斌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0):600-601
目的 :分析贲门癌CT表现 ,探讨其转移途径。方法 :选取 10 0例经病理或手术证实贲门癌作CT检查。结果 :(1)贲门癌CT表现为贲门管壁增厚 ,通常为小弯及大弯壁同时增厚 (92 % )及单独小弯壁增厚 (8% ) ,而未发现单独大弯壁增厚。 (2 )贲门癌小弯壁及大弯壁间夹角扩大 (85 % )及反突 (15 % )。 (3)淋巴结转移查找途径为贲门癌→贲门三组淋巴结→胃左动脉淋巴结→腹腔动脉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结论 :CT在贲门癌诊断中 ,特别寻找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途径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翼管部位病变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翼管部位病变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 10 0例翼管部位的病变 ,皆行HRCT水平和冠状位扫描。结果 翼管均为继发性改变 ,分三种类型 :扩大 2 0例 (2 0 .0 % )、变窄 2 7例 (2 7.0 % )和消失 5 3例 (5 3 .0 % ) ,72例伴软组织肿块。结论 HRCT可清楚、直观显示翼管骨性结构 ,能发现翼管早期病变及准确判断病变范围 ,帮助选择最佳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腺癌肺转移的CT和HR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旨在提高对腺癌肺转移的认识。方法: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和CT资料完整的腺癌肺转移瘤77例,对其进行了CT和HRCT分析。结果:腺癌肺转移具有肺小叶间隔增厚不光滑,有网状、串珠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不光滑,双肺或一侧肺叶、肺段多发的结节,沿肺小叶间隔、小叶间隔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叶裂和胸膜下,广泛分布。多数同时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膜转移等征象。结论:肺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结节、肺门、纵隔和胸膜异常等征象相互组合是腺癌肺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兔煤工尘肺模型在HRCT上的影像表现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复制兔煤工尘肺模型,分别于2周、1、2、3、5个月时对兔行HRCT扫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血清TNF-α、PDGF含量。结果:煤工尘肺模型兔肺HRCT早期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中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小蜂窝状影像,晚期主要表现为结节影、广泛环状影及实变影;试验组兔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TNF-α、PDGF水平均逐渐降低;两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PDGF呈正相关(P0.05),TNF-α、PDGF含量变化与兔煤尘肺模型HRCT表现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煤工尘肺高分辨力CT表现与TNF-α、PDGF表达水平密切相关,TNF-α、PDGF在肺组织不可逆纤维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泡癌的X线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肺泡癌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为提高认识,探讨其X线特点。方法:收集两家医院1973-10~1996-02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74例,均有两次以上胸片,此外,CT41例,分层27例。结果:首次胸片误诊38例(51.4%),四周内复查或作CT后纠正诊断9例(12%),根据影像表现分为五型:1.粟粒型;2.多发结节型;3.≤3cm单发结节型,4.3~5.7cm块状型;5.肺炎型。上述各型误诊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型、单发结节型、粟粒型、多发结节型。结论:各型X线表现有其特点,全面分析,及时复查,可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CT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重症胰腺炎进行CT分类,评分及治疗后对比观察。结果:CT改变以胰腺肿大,实质内坏死,出血,积液,假囊肿及脓肿,以及胰外侵犯程度评分分四级。结论:重症胰腺炎CT分类,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特征。方法:总结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肺淋巴管肌瘤病,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1例经皮肺活检确诊。4例行吸气末HRCT扫描,其中1例表现阴性者加扫呼气末HRCT。分析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表现特征。结果:X线胸片3例呈弥漫性网状阴影,1例可见蜂窝状囊腔,1例表现正常;HRCT4例为均匀散在性分布的10—20mm大小的薄壁囊腔,其中2例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1例吸气末HRCT正常,而呼气末HRCT可见到“空气潴留征”,提示有小气道狭窄。肺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型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异常。结论:尽管本病的最后确诊要依靠肺活检病理证实,但其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呼气末HRCT可发现早期小气道狭窄引起的空气潴留,从而指导临床有目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肠肿瘤在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扫描中的表现.19例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17例行腹、盆腔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行小肠造影和CT检查.结果 小肠造影的主要表现包括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异常、龛影.小肠造影病例中阳性率94.7%(18/19),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66.6%(12/18).CT主要表现分3型:肿块型;肠壁增厚型;混合型.17例螺旋CT扫描中阳性率94.1%(16/17),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87.5%(14/16).结论 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中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两者的影像学差异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结肠注水CT检查对结肠癌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注水CT检查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后进行CT扫描,对检查出的32例结肠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注水CT中结肠癌的病灶均被发现,诊断为<C期7例(B期7/32),≥C期25例(C期13/32,D期12/32),诊断敏感性88%,特异性67%,诊断符合率84%。结论:结肠注水CT检查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错构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肺错构瘤,所有病人均有X线平片,11例体层及6例CT检查。并同45例结核球和98例周围性肺癌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错构瘤的主要X线征象:中央型3例为叶支气管内或肺门区肿物,周围型23例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灶平均直径2.2cm,多数边缘光整,35%病灶有钙化,以斑点状或环状多见。本病与结核球、肺癌在病灶的大小、边缘及密度等均有不同之处。本病CT表现病灶内常可显示钙化和脂肪。结论:传统X线对周围性错构瘤的诊断及其与结核球、周围性肺癌的鉴别很有帮助。CT检查可补充平片、体层之不足,可显示病灶内钙化或/和脂肪特征。  相似文献   

17.
C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单椎体骨折58例,多椎体14例。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椎体常爆裂成多块,椎体后缘骨碎块占77.5%,易致椎管狭窄(P<0.001)。附件骨折发生率高(57.5%),可分为A、B、C、D、E型。结论:CT在显示胸腰椎爆裂骨折及椎体后缘骨碎块上的优势明显,对诊断、分型、判断失稳及椎管狭窄程度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腮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炎性病变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进行研究。结果:12例中8例呈弥漫性增大,密度略高;4例呈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结论:CT对大部分腮腺炎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27例输尿管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提出其影橡学检查的程序和鉴别诊断。方法:男27例,女7例;年龄28~70岁。27例均有腹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其中16例逆行尿路造影,8例CT检查。结果:9例腹平片患侧肾影增大,20例患侧肾不显影。7例排泄性和15例逆行尿路造影显示充盈缺损。8例CT检查显示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3例,结节状2例,3例凸入膀胱形成肿块。结论:排泄性尿路造影能发现患侧肾功能异常或显示肿瘤,逆行尿路造影是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方法,CT扫描能显示肿瘤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