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医院医师对儿科门、急诊常见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的经验性选择。方法于2006年7-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的方法调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等五家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A组)、主治医师(B组)、高年资位院医师(〉3年)(C组)、低年资住院医师(≤3年)(D组)在3种常见门、急诊急性细菌感染病人对11种抗生素的选择,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4份,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选择青霉素类A组87.5%,B组77.4%,C组选择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93.75%,D组46.1%选择第2代头孢菌素(P〈0.01)。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第3代头孢菌素是B组与C组的首选,分别为61.29%、56.25%,A组选择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50%,D组选择磺胺类53.84%(P〈0.01)。而对急性细菌性肠炎,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的比例为A组70.8%、B组74.2%、C组50.0%,D组倾向于磺胺(P〈0.01)。结论(1)在上呼吸道感染中,选择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最多;(2)在泌尿系感染和细菌性肠炎中,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黄连滴注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3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阿齐霉素静脉滴入,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双黄连滴注液,B组加用双黄连注射液,C组加用病毒唑注射液,疗程3-5天。结果:A组总有效率96.36%,B组总有效率94.23%,C组总有效率86.27%,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72%,B组10.58%,C组1.96%,A、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黄连滴注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依从性。方法:对2005年上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2家医院急诊科不同级别医师(副高职称A组、中级职称B组、初级职称医师C组、进修医师D组)处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肠炎、外伤感染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依从率,A组最高,C组最低,P<0.01;2年比较,B组选药依从率降低(P<0.05)。针对急性细菌性肠炎,各组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医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年比较,B组依从率提高(P<0.05),C组依从率降低(P<0.01)。针对外伤感染,D组医师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依从率较低;其首选药物应用率,D组低于A、B、C组(P<0.01)。结论:职称较高的医师比职称较低的医师有较稳定的高依从性,坚持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徐咏梅  朱盈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05-2806
目的:观察思密达(双八面体蒙脱石)、乐托尔(嗜酸乳杆菌)交替应用治疗妊娠期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对妊娠期急性腹泻安全、高效、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思密达加乐托尔组)30例,B组(思密达组)27例,C组(乐托尔组)25例。观察用药后平均治愈时间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与B、C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A组总有效率96.7%,分别与B组的85.2%及C组的8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近期出现的以白细胞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比临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5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单用抗菌素治疗,B组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C组联用抗菌素与抗病毒药物。记录治疗三日后退热、白细胞总数恢复及治愈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疗效优于B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治愈81例(27.4%),B组治愈102例(36.7%),C组治愈206例(72.3%)。结论针对此类型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门、急诊常见感染抗生素的选择。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解放军第 30 1医院等 15家医院教授 (A组 )、主治医师 (B组 )、住院医师 (C组 )、进修医师(D组 )对 3种常见门、急诊感染 (急性膀胱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肠炎 )的抗生素选择 ,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到北京协和医院问卷 16 1份 ,收到其他医院 32 3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类和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几乎占所有抗生素的 5 0 %以上。A组 ,协和医院选择第 2代头孢菌素比例高 ,而其他医院选择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比例较高 (P<0 0 5 ) ;B组 ,协和医院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占第 1位 ,与其它医院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选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者均少。急性膀胱炎 ,氟喹诺酮抗生素是各组的首选 ,协和医院A组甚至达到了 10 0 % ,与其它医院 (6 1 1%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急性细菌性肠炎 ,选择氟喹诺酮和氨基糖苷抗生素的比例在各组均达到 90 %以上。与急性膀胱炎相似 ,协和医院医师更偏向于氟喹诺酮 (氟喹酮类 氨基糖苷类 =2 1) ,而其他医院选择氟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比例接近 1∶1。结论 :(1  相似文献   

7.
陈宁  汪皖君 《天津医药》2002,30(2):86-8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发病入院时体温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研究,按急性脑梗死24小时内住院时体温将病人分为3组,即:低体温组(A组)、常温组(B组)、高体温组(C组)。评估入院体温与住院期内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和C组的病死率分别是7.27%、20.97%和25.42%,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时体温是重要的临床预测预后因素,并可被调控。  相似文献   

8.
李全瑞  邢建刚  冯明 《上海医药》2004,25(8):363-364
目的:观察恩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分成A组(60例)、B组(27例)和C组(30例)。给予A组患者恩密达每次1袋(3g),每日3次,左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给予B组患者恩密达每次一袋(3g),每日3次;给予C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3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A组显效5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98.30%;B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81.48%;C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86.66%。结论: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疗效高,安全,且不影响抗生素吸收。  相似文献   

9.
,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4):321-F0003
31.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A.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 B.青霉素加链霉素 C.头孢氨苄 D.万古霉素 E.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四种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成本-效果,并进行评价,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查阅某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例230例,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案将病例分为四组(A组:头孢唑肟;B组:头孢噻肟;C组:头孢他啶;D组:头孢米诺),运用成本-效果法分析四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结果 A、B、C、D组四组的成本分别为3547.42元,3388.24元,3082.77元,3620.74元;有效率分别为91.55%,90.77%,95.08%,90.9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8.75,37.33,32.42,39.83。结论 头孢他啶是四种抗菌药物中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空军总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生工作站的病案检索功能,以上呼吸道感染为线索,收集2009—2010年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共118例。以Excel表格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使用的药物和住院时间等,利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中的构成比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均<10×109个/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75%,但CRP>10 mg.L-1者为58例,占49.15%(58/118);住院日<7 d者88例,占74.58%。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使用率分别为34.90%(156/447)和32.89%(147/447),2种抗菌药物和1种抗病毒药联用的方案最多,占40.56%(58/143);其次为1种抗菌药物和1种抗病毒药联用,占34.27%(49/143);再次是1种抗菌药物和2种抗病毒药联用,占9.79%(14/143)。结论:我院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用的治疗方案对多数患者合适,但也存在着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帕珠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德莉  黄仲义  黄毅慧  沈麦琪 《中国药房》2005,16(13):1003-1005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应用帕珠沙星300mg,静脉滴注,q12h;B组应用左氧氟沙星200mg,静脉滴注,q12h,疗程均为7d~14d。结果:A、B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8%、83.3%(P>0.05),2组细菌清除率均为100%。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院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门(急)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急性咽喉炎、急性鼻炎)处方400张,根据抗菌药物相关使用管理规定分析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处方12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41.6%,不合理处方16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的58.4%。结论本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高,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总额预付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门诊用药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全国5省(自治区)选取39家县级公立医院,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的儿科和呼吸科门诊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看,实施总额预付的医院每处方药品费用、含激素处方占比显著低于按服务项目付费医院,但其每处方用药品种、含抗生素处方占比和含注射剂处方占比更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分科室看,总额预付方式下,儿科的含注射剂处方占比高于按服务项目付费医院,而呼吸科呈现相反趋势;儿科和呼吸科在其余4项与总体趋势一致。结论:总体结果显示,相对于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付在处方费用控制上有明显效果,但医生用药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分科室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不同科室之间医师用药行为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34例)给予莪术油治疗,B组(32例)给予双黄连治疗、C组(30例)给予银黄清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组成本分别为61.50元、80.40元、18.0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96.88%、86.6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84、0.83、0.21,A、B组相对于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1、6.11。结论:C组方案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经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33例,随机分成A、B、C3组,A组44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治疗,B组44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右美沙芬及抗菌药物治疗,C组4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0~14d。观察3组咳嗽、咯痰症状的得分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A、B组咳嗽及咯痰症状得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B组患者的头晕、便秘、嗜睡和头痛发生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上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能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无细菌感染证据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玲 《中国药房》2008,19(8):563-564
目的:评价3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9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左氧氟沙星)、B(乳酸环丙沙星)、C(莫西沙星)3组,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的成本分别为397·60、1131·90、2255·40元,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53%、85·71%、93·75%(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40·73、1320·62、2405·76。B、C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是6028·74、9187·93。结论:A组方案(左氧氟沙星)较经济。  相似文献   

18.
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俊兰  桂金贵  郭占霞  陈永宏 《安徽医药》2010,14(10):1208-1209
目的探讨脾氨肽和维生素A、D联合应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急性期均给予对症处理治愈,A组口服脾氨肽和维生素AD口服,B组口服维生素AD,C组为对照组。结果 A组总有效率94.12%,B组总有效率93.33%,C组总有效率64.52%,A、B两组明显优于C组。且一年内不同时期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优于C组(P〈0.01)。3个月内A组发病次数明显低于B、C两组。结论脾氨肽和维生素A、D联合应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符红波  周勇  郑奕辉 《中南药学》2004,2(3):175-176
目的评价3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A组)、头孢唑肟钠组(B组)、拉氧头孢钠组(C组)3种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3种治疗方案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成本最低.结论3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